10個醫生有3個飽受憂鬱症困擾:在中國,做個醫生有多「困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有人說做醫生,到底有多災?

曾經就有人做過這樣一組比較:四大經典名著的字數分別為西遊記86萬字,紅樓夢73萬字,三國演義80萬字,水滸傳96萬字。

而醫學生的書,其中內科學就有165.1萬字,外科學就有148.6萬字,婦產科學88.1萬字,而兒科學就有85.3字……

是不是覺得突然頭上一陣涼呢?

這些還好,最主要是學醫培養周期太長,5年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劃化培訓,3年專科培訓以及入職後各種培訓或考試。

不過作為過來人,當初選擇學醫這條道路,註定就需要接受這些挑戰。

但問題是,真正做了醫生,卻發現自己面前這些挑戰實在難以承受:

第一,醫鬧

我們看看近幾年來關於醫鬧的新聞,大的小的傷害醫生或者去醫院裡鬧的事件至少有幾百件,也就是說近年來醫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

自前年來醫院也發生了很多暴力事件,比如2018年9月,甘肅省人民醫院張醫生被患者持刀刺傷,10月,北大醫院婦產科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同月,中山蘇華讚醫院徐醫生被患者家屬打成腦震蕩等等,此類案件數不勝數。

第二,工作強度大

作為醫生工作強度大,自身的健康以及家庭生活難以得到保障。常常有醫生做完長時間的手術後,在辦公室直接席地而睡的照片。

據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將近7成醫生每日工作9-12小時,2.72%的醫師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14.43%的醫師工作時間在40小以內。


第三,薪酬問題

《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表明,中國內地醫生每年的平均收入只有6萬多人民幣。

而成為一名醫生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青春和精力,比如完成臨床醫學專業至少需要7年時間。

如果想要在醫學上有所提升,更需要在科研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低薪酬往往讓醫師更是寸步難行。

10個醫學生,差不多有3個存在憂鬱症狀

2016年12月6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就曾做過一項研究:

在183項研究,12萬餘名醫學生就有27.2%存在憂鬱症或憂鬱症狀,即便被篩檢為憂鬱症的醫學生中,只有15.7%的人尋求精神科幫助,高達11.1%的醫學生存在自殺意念。

簡單言之,意味著10個醫學生裡,就有3個存在憂鬱症狀,有1個可能想自殺。

在憂鬱分析原因中,有47.5%的醫生表示,其壓力主要來源於醫患糾紛以及醫療體制

在醫患糾紛處理過程中,中國醫生不僅遭受危險隱患,自己還需承擔處理醫療糾紛,但絕大多數院方往往會偏向於患者,有65.7%的醫生不滿意院方處理醫患糾紛的方式。

即便作為醫生,但大多數人並未察覺到自己的憂鬱狀態,往往會認為自己過於勞累而引起。更讓人不寒而栗的是,醫生即便自己識別自己存在憂鬱或自殺意念,也往往因面子問題而羞於尋找精神科同仁的幫助。


醫生,其實也是人

穿上白大褂是醫生,但脫下白大褂之後他們也跟我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

但在遇到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醫生可以接受,也可以逃跑,但大部分醫生都以搶救病人的生命為首,即使殺害、傷害醫生案件頻發,許多人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醫療糾紛少一些,醫生錢包稍微鼓一些、工作強度也能下調一些,但這些在短期之內還是無法實現,任何一種醫療模式,都得需要犧牲某一部分群體的利益。

從呱呱墜地到漸漸老矣,醫生迎我們來又送我們走,這份獨一無二的生命鏈接,讓醫生變得神聖。

但本質上,醫生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他們並無超能力,不該背負關於生死的全部壓力。

或許,理解了醫生,我們也更能理解生命。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10個醫生有3個飽受憂鬱症困擾:在中國,做個醫生有多「困難」?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