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減肥門診/糖尿病20年沒有任何並發症,醫生為總結出這4點原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並發症」,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聽說過的道理。而62歲的馬先生,自40多歲患上糖尿病以來,20年間都把病情控制得很好,沒出現任何並發症,每天過著含飴弄孫的日子,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他的經驗,看看你是不是也能做到。

  

台中減肥門診/糖尿病20年沒有任何並發症,醫生為總結出這4點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了解糖尿病並發症,才能好預防

  研究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並發症。

  ● 視網膜病變,一般在患糖尿病10年和15年後,有40%~50%和70%~80%的患者並發該病。大約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後會發展成嚴重的視力損傷,而2%的患者將完全失明。

  ● 神經病變,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為5年、10年、20年後分別可達到30%~40%、60%~70%和90%。

  ● 心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發生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增加2~4倍,並且發病年齡提前。

  ● 糖尿病足,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經病變,常導致足部潰瘍,進而截肢。

  由此,也能看出馬先生患糖尿病後20年能夠保持沒有任何並發症是多麼的難得。

  

台中減肥門診/糖尿病20年沒有任何並發症,醫生為總結出這4點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遠離並發症,做到這幾點你也可以

  1、堅持監測血糖、定期復查體檢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而保持血糖平穩是糖尿病患者要學會的第一課。

  德國一項研究表明,定期進行血糖自我監測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致命性並發症發生率(如非致命性心臟病、糖尿病截足、失明或透析治療)風險降低32%;致命性並發症(包括心臟病)風險下降51%。

  馬先生20年來,一直就有自己監測血糖並記錄的習慣,這樣不僅能清晰記錄血糖的動態變化過程,還能夠幫助醫生調整藥物治療方案,讓治療更匹配患者的身體需求。加之配合每半年到醫院做一次體檢,把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問題的心臟、眼睛、神經、腎功能等做一次全面排查。

台中減肥門診/糖尿病20年沒有任何並發症,醫生為總結出這4點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2、不抗拒治療用藥

  很多人確診了糖尿病之後,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胰島素注射治療,總有些人無法從心理上接受患病的現實。對於醫生給予的治療方案很抗拒,吃藥覺得傷肝傷腎,監測血糖覺得麻煩,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生活沒意思。基於這樣的心理,在後續的治療中也是磕磕絆絆,血糖也是忽好忽壞。

  事實上,生病是在所難免的,糖尿病確診後合理用藥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收益遠大於弊端,尤其是新確診的2型糖尿病,很多指南提倡及時使用胰島素,不僅能盡快控制血糖,還可以使胰島B細胞功能得到修整和恢復,達到臨床上的「蜜月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強疾病防治意識,消除對胰島素的恐懼和偏見,合理用藥。

台中減肥門診/糖尿病20年沒有任何並發症,醫生為總結出這4點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3、嚴格控制體重

  幾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會遇到關於體重方面的問題,我們知道,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常同時存在高血壓、肥胖、體力活動量少、高熱卡飲食、吸煙等多種危險因素。肥胖是胰島素抵抗及糖代謝異常的典型外在表現。90%以上的2型糖尿病存在超重或肥胖。

  對於控制體重這件事,馬先生不僅從運動方面入手,還配合飲食上的調整,戒掉了大魚大肉,用粗糧替代了原來的精米精面,增加膳食纖維豐富、升糖指數低的蔬菜水果攝入。

  

台中減肥門診/糖尿病20年沒有任何並發症,醫生為總結出這4點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4、改變生活習慣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是醫生們一直倡導的,而對於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涵蓋了飲食、運動、戒煙限酒、睡眠、減壓等多個方面。

  飲食:平衡飲食,並保證進食時間的規律,以防止體內血糖濃度起伏過大, 從而控制病情。

  運動:研究表明,定期運動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或心臟病等並發症的危險性較低。不過在運動前,請咨詢醫生,確定適合自己的項目。

  戒煙限酒:尼古丁和酒精都會對心肺產生損害,加大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睡眠:睡眠不足會直接導致血糖濃度升高,並增加體內的壓力激素含量。每天應該養成不間斷睡足7至8小時的習慣。

  減壓:精神緊張時,腎上腺會分泌更多的皮質激素,又稱壓力激素。壓力激素會讓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血糖上升,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加重胰島細胞負擔從而加重病情。患者需要保持放鬆的心態,多參加集體活動,走出去。

  從死因上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各種並發症。其中,缺血型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60%~80%。對於糖尿病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或已經出現了動脈硬化的人群,還建議進行心臟方面的監測,最簡便易信的就是心電監測,目前心電監測已經深入家庭,方便易行,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心臟方面的守護。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更多心臟健康秘笈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