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從身邊觀察和醫學研究均顯示,我國過敏人群呈明顯增多的趨勢。過敏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經濟上的負擔,更影響著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情緒、工作生活。專家表示,我國過敏性疾病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影響較大,花粉、蟎蟲為誘發過敏疾病的主要過敏原,而過敏的多發與衛生條件密不可分。目前,我國過敏性疾病研究起步較晚,在預防和診療方面仍需進一步提高。
過敏人群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
在杭州工作的賀先生患過敏性鼻炎達18年,小學二年級確診後,醫生說隨著成長,體質慢慢變好,有些人可能會自愈,因此賀先生一直沒當回事。
直到來北京上大學,過敏性鼻炎開始了瘋狂的發作,逐步發展為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支氣管炎。賀先生說:「每當病情發作,從鼻子到眼睛,到咽喉再到氣管,鼻酸、流涕、打噴嚏、眼睛紅腫、流眼淚,再然後發展到咽喉腫痛、咳嗽。吃抗生素也沒有太大效果,必須要吃抗過敏的藥才能有所緩解。」
「全球範圍內,約有2.5億人有食物過敏症,有3億人患有哮喘,4億人有鼻炎,總人口中1/10有藥物過敏反應,被列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2000年末,世界衛生組織把過敏性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黨委書記、廣州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副所長朱慧蘭教授說。
朱慧蘭介紹,過敏性疾病的發展過程十分龐雜,是環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正在經歷過敏性疾病患病人群從稀少到眾多的發展過程,患病率逐漸接近西方發達國家。醫學數據顯示,在過敏性鼻炎方面,歐洲總體患病率約為23%至30%,美國約為12%至30%;我國2009年通過對11座城市使用調查問卷評估自我報告的患病率為8.7%至24.1%。
北京同仁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衛健委變態反應科臨床重點專科負責人張羅說:「我們曾經做過流行病學的調查,和過去幾年對比,的確有一個明顯升高的趨勢。」
《中國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南》顯示,從2005年到2011年6年間,我國成人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從11.1%上升到17.6%,患病人數大約增加了1億。
記者在北京同仁醫院鼻過敏科了解到,門診量也在逐年增多,2016年門診量26613人次,2017年門診量29578人次,2018年31532人次。
衛生條件改善與過敏性疾病增多息息相幹
據了解,過敏是指過敏原作用於人體,導致不同器官出現反應的疾病,從進入人體的渠道來分,一般分為吸入性過敏原、食物性過敏原。目前,花粉、蟎蟲等吸入性過敏原是對我國影響最大、最廣的過敏原。專家普遍認為,衛生條件的改善與過敏性疾病的增多密不可分。
北方地區受花粉傳播影響大,過敏性疾病的季節性明顯。專家表示,春季樹花粉的傳播和秋季草花粉的傳播,會直接導致過敏性鼻炎的爆發。我國南方地區主要以春季樹花粉傳播為主,例如梧桐樹開花等;北方地區主要以秋季草花粉傳播為主,例如蒿屬花粉等。
「我們在內蒙古做過流行病的調查,人口中30%左右是有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相當高。」張羅表示,因為內蒙古草原地區花粉數量巨大,所以每年到夏末秋初的時候,過敏性鼻炎的病人就會明顯增多,一般到10月上旬,空氣當中的花粉濃度才會直線下降,病人的症狀就會明顯緩解。
「草花粉影響了包括我們整個西北地區,尤其是內蒙古、甘肅、青海、陜北,也包括受影響的山西、北京、河北等省市,影響範圍廣,季節性強。」張羅說。
南方地區以蟎蟲為主要過敏原,受氣候條件影響大。據張羅介紹,中國最主要的過敏原還是蟎蟲,半數以上的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都會出現蟎蟲的陽性。蟎蟲的生活習性喜歡濕熱、潮濕的環境,我國南方地區,如廣東、福建、海南這些地方的氣候常年適合蟎蟲生存,所以蟎蟲是南方最主要的過敏原。
「大概有50%以上的哮喘病人是對塵蟎過敏,大概有70%以上的過敏性鼻炎病人也是對塵蟎過敏的,所以塵蟎是我們國家最常見的過敏源。越往南邊走這種過敏的程度越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過敏科主任李靖說,同時,隨著城市人群生活條件的改善,適宜蟎蟲的生長環境增多,像布藝家居、毛絨玩具、寵物毛發等與人體的接觸越來越多,過敏幾率也隨之上升。
生活環境改善印證「衛生假說」。英國學者Strachan提出的衛生假說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生活的條件越乾淨,接觸的細菌越少,對他免疫系統的刺激就越少,當他長大以後接觸過敏原時就更容易出現過敏症狀;反之,當小的時候生活的環境接觸的細菌多,對其免疫系統的發育刺激更大,長大以後孩子得過敏性疾病的幾率就小。研究顯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過敏性疾病患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城市高於鄉村,污染地區高於非污染地區;在發展中國家,過敏的增多與城市化生活方式相幹,農村孩子較少患過敏性疾病;家庭條件好的子女較低薪階層的子女更易患過敏性疾病。
多位醫學專家表示,伴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包括飲食結構的變化,都會導致中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處在一個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的階段。
張羅說,從歷史和西方國家發展經驗中可以看出,過敏性鼻炎也是伴隨著社會發達程度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漸升高的,目前我國過敏人群數量呈明顯升高的趨勢是正常的,並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升高。
李靖認為,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菌群失衡也會影響過敏性疾病的多發。「不要一看到孩子有咳嗽、拉肚子就到藥店買一些抗生素,抗生素的濫用直接導致體內菌群的失衡,也會引起過敏性疾病的增加。抗生素一定是要到醫院在大夫評估病情確實判斷有感染的情況下才使用的。」
過敏性疾病臨床診療水平仍待提升
近年來,過敏反應在我國不斷「野蠻發展」,患病人群數以億計。受訪專家表示,雖然我國在過敏性鼻炎的診療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有很多醫務人員,尤其是基層醫務人員對其認知和操作依然存在錯誤。在提高疾病診斷率、規范化綜合用藥、幫助患者長期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過敏性鼻炎不僅僅是局部疾病,而應被看作是全身過敏反應在鼻部的表現。」張羅說,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引發多種合併症和並發症,如慢性鼻竇炎、過敏性結膜炎、支氣管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過敏性鼻炎長期遷延,也是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系統慢病的源頭性疾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辰介紹,我國哮喘診斷率低,治療率低,控制水平低。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哮喘患者中有71.2%從未被醫生診斷,只有5.6%接受了基本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凸顯我國哮喘在規范化診治上的突出問題。同時該研究顯示我國成人哮喘人群中肺功能氣流受限比例達26.2%,遠高於發達國家16.2%至18.8%的水平,疾病控制水平亟待提升。
「不僅僅是鼻炎和哮喘,更可怕的是食物過敏。」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學系主任尹佳說,食物過敏面臨著診斷上的誤導,國內很多過敏患者奔波在查詢過敏原的路上,有些患者拿到的是錯誤過敏原的診斷,處於無必要的「忌食」狀態,更嚴重的是患兒家長對孩子進行不必要的禁食,甚至影響了正常發育。
「世界各國過敏專科學術組織和學會都不推薦的生物共振檢測和食物不耐受檢測,卻是我國各級醫療機構做過敏原特異性診斷的常規套路。」尹佳說,用不正確的方法診斷過敏性疾病,根本就談不上規范的治療。無論是哪種方法都不能僅憑檢測結果進行診斷,還一定要結合病史和病人的症狀、體征。
尹佳說,目前國內治療過敏性疾病的制劑有不少依賴進口,但覆蓋的過敏原類型有限。協和也有不少自主研發的制劑,在醫院臨床上已應用多年,安全有效,目前有九種過敏原脫敏治療制劑可以通過調劑在全國各醫院使用。「有藥可用」是進行脫敏治療的必要條件,希望相幹部門在制劑的臨床審批等方面進一步給予支持,為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醫生的臨床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記者 王海洲 俠克 肖思思 林苗苗)
>大陸過敏人群呈明顯增多趨勢 臨床診療水平仍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