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人體自身的抗憂鬱藥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果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身體,通常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自身抗體會與身體結構結合,從而引發功能障礙。

谷氨酸受體是一種神經遞質,它也可以成為自身抗體的靶標。哥廷根馬克斯·普朗克實驗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一種特殊的谷氨酸受體(稱為NMDA受體)的自身抗體,想搞清楚它是在什麼情況下形成的,以及它們對大腦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血液中這些自身抗體的水平會有相當大的波動(與健康狀況無關),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然而,即使在生命早期,長期的壓力也會導致血液中這些自身抗體的濃度升高。

當抗體能夠進入大腦對NMDA受體起作用時,人們的憂鬱和焦慮就會減輕。這些自身抗體顯然是人體自身的抗憂鬱藥。

谷氨酸受體位於神經細胞膜上,與神經遞質谷氨酸結合。NMDA受體是一種對學習和記憶至關重要的受體類型。多達20%的人血液中有針對這種受體的抗體。

突觸谷氨酸受體。當神經遞質谷氨酸(紅色)與所謂的NMDA型受體(藍色)結合時,這些受體打開,鈉離子和鈣離子(黃色、綠色)流入細胞。結果是改善了突觸的資訊傳遞。

通常,血腦屏障可以阻止這些抗體從血液進入大腦。只有這個屏障被破壞了,抗體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抗體與大腦中的NMDA受體結合,這些受體就會從神經細胞膜上被移除(「內化」)。這會干擾鄰近細胞的信號傳導。

如果大腦中存在某種炎症,例如,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這些自身抗體的存在可能導致所謂的「抗NMDAR腦炎」:2016年電影《頭「brain on Fire」中引起公眾注意的一種疾病。這些NMDA受體自身抗體的作用通常可以影響潛在腦炎的症狀,導致癲癇發作、運動障礙、精神病和認知功能喪失。

自身抗體水平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哥廷根馬克斯·普朗克實驗醫學研究所的Hannelore Ehrenreich和她的同事們發現,這些自身抗體在小鼠和人類血液中的濃度可以隨時間發生相當大的波動。

然而,隨著人體不斷暴露於刺激免疫系統的因素,以及自身抗體的產生,其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壓力。研究人員稱,長期處於壓力(慢性應激)的小鼠血液中NMDA受體自身抗體的水平,要高於非應激狀態下的小鼠。

Ehrenreich和她的團隊還分析了年輕移民血液中的抗體濃度。那些在生活中承受巨大壓力的人,他們的血液中攜帶NMDA受體自身抗體的可能性更大,甚至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如此。這些就像身體裡的定時炸彈。如果出現感染或其他因素削弱了血腦屏障,自身抗體就會進入大腦,導致癲癇發作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著名的柏林北極熊克努特。

抗體的積極作用

然而,研究人員最近的研究首次表明,自身抗體也可以在大腦中發揮積極作用。與正常血腦屏障相比,具有更強通透性的血腦屏障和腦內NMDA受體自身抗體的小鼠,在慢性應激狀態下的活動性更強,憂鬱程度更低。

對一個大型患者資料庫的分析顯示,擁有NMDA自身抗體和可滲透性血腦屏障的人遭受的憂鬱症和焦慮症也明顯減少。

NMDA自身抗體在大腦中起著類似氯胺酮的作用,氯胺酮是一種抗憂鬱藥,也作用於NMDA受體。Ehrenreich解釋說:「這些自身抗體的作用——不管它們是導致腦炎的症狀還是抑制憂鬱——顯然不僅取決於它們在大腦中的水平,還取決於任何潛在的條件,特別是炎症的存在與否。」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抗體:人體自身的抗憂鬱藥物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