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實習生 郭思琦
隨著中國境外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迅速增加,境外輸入成為了各國共同面對的「考題」。據媒體報導,有國家提出將通過讓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的方式建立「群體免疫」的策略來應對。
「群體免疫策略」靠譜嗎?當病毒未退,疫苗未出時,我們該如何安全地應對?帶著這些疑問,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醫療救治組專家、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
…
3月11日,在英國倫敦,人們戴著口罩行走在英格蘭銀行附近。新華社發
【談群體免疫】
風險太高,太不可控
蔡衛平指出,群體免疫是指當易感的群體對某一種病原體有免疫(不會感染的免疫反應),並達到一定的程度,疾病缺乏了傳播的鏈條,流行自然就會終止。
一般來說,群體感染的比例達到70%左右,傳播鏈條就會被阻斷。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理論,即使當疫苗接種達不到100%時,也就是說個別人沒有接種疫苗,但大多數人接種了疫苗,獲得了免疫力,病毒即使感染到了個別人,也不至於導致疾病大流行。」
蔡衛平表示,群體免疫是非常古老的一種做法,在沒有疫苗之前人類使用過,「類似於自然界裡的優勝劣汰。」
上世紀70年代以前,疫苗還不發達的時候,有很多傳染病是沒有疫苗的,在當時流行的一些致死率不高的傳染病,比如腮腺炎、水痘發生後,有的人會帶著孩子去患腮腺炎或水痘人的家中,「故意」感染,從而獲得免疫力。
「70年代之前,很多致死率不高的病毒性傳染病,人們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免疫。」蔡衛平說。
上世紀80年代以後,大量疫苗被研發出來,一些病毒性傳染病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疫苗預防肯定比自然狀態下感染預防安全性要高得多,因為是可控的。」
蔡衛平指出,就算是減毒疫苗,其毒性也會被降至非常低,對人體的傷害也會非常低,即使疫苗接種會出現極個別的異常反應,其風險也相對較低。
蔡衛平表示,疫苗是最安全的預防策略,還可以實現人為調整,比如流感,可以通過預判下一年流行的亞型,從而接種相應的疫苗。
「從來沒有人用一種致病性強、病死率高的病毒性疾病,去通過自然感染而產生群體免疫。這樣的風險太高了,太不可控了。」蔡衛平嚴肅地說,以英國為例,如果按照70%的人感染能使得流行終止,那麼有著6600萬人口的英國,就得有4600萬人被感染,假如以1%的病死率來計算,就有近50萬的人會死於這一疾病。
「如果一個疾病導致一個國家50萬人死亡,不亞於發生了一場大規模戰爭。」
密閉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人群感染率是27%,武漢大約4%,如此看來,想要達到70%的人群感染率不是那麼容易,如果達不到,群體免疫就是一句空話。
控制傳染源才是最好辦法
從另一層面來說,通過所謂的「群體免疫」也並不一定能獲得終身免疫力。
蔡衛平表示,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相似,都是RNA病毒,其發生突變的可能性很高,它不一定像水痘和麻疹那樣能夠讓人獲得終身免疫。
「今年感染了產生的抗體,明年還管不管用,現在還並不清楚。」
他指出,如果不去控制好傳染源,而是讓人們通過感染而獲得群體免疫的應對方式,「相當於我們又倒退了幾十年。現在已經不用這樣的方式去預防傳染病了。特別是在疫情初期,還可控的情況下,控制傳染源才是最好的辦法。」
【談與病毒共存】
按照既往規律,病毒的毒性會減弱
如果暫時消滅不了病毒,人們能否安全地與病毒共存?蔡衛平表示,按照自然界進化規律,病毒如果需要長期和宿主共存,其致病力度會逐漸減弱。
「新型冠狀病毒如果要存活下去,它的毒性會減弱,病死率也不會像一開始那麼高,感染的症狀也會相對較輕,所以也不需要過多憂慮。」
蔡衛平表示,研制出疫苗,讓人群通過疫苗接種實現保護,是最理想的狀態。
「當然,如果沒有疫苗或特效藥,病毒大規模(除了流感病毒)延續流行的也相對較少,而且這一兩年,人們因為新冠肺炎提升了防護意識,再次大流行的可能性會降低。」
那麼,口罩還需要戴多久呢?對此,蔡衛平表示,在露天、空曠的地方,或是人與人之間距離較遠時,其實並不需要時刻戴著口罩,但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去醫院尤其是發熱門診時,一定要戴口罩。
【談防境外輸入】
真實的健康申報非常重要
蔡衛平表示,當前國內再發生大範圍流行的風險較低,主要還是以防境外輸入為主。
防控輸入病例,各入境關口是重要的環節。人們在入境時的健康申報非常重要,通過健康申報可以迅速發現病人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但前提是不能隱瞞。
他認為,如果要把新發病例為「0」看作是疫情終結,那麼到今年6月疫情也未必能真正結束。但只要做好防護,盡量不近距離接觸確診患者,感染的風險其實並不大。
他表示,目前除了積極復工復產外,人們應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應當更加關註疫情所帶來的次生災害,比如憋出來的心理問題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簽 | 張德鋼
實習生 | 張麗蕓
>「群體免疫」靠譜嗎?我們是否會和病毒共存?感染病專家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