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點擊上方「藍字」關註我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僅體現在部分人群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威脅,更多的人因此遭受了一場心理上的挑戰。通過此次疫情,也讓我們對國家、社會、疫病、心理等各方面獲得了一種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面對此類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方貽儒教授建議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合理應對,正確調適心理應激反應。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2張

認知:關註但不能過度關註。

要了解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是怎麼回事,但不能隻關註疾病的危險之處、疑惑之處,或者過分放大負面資訊。

方貽儒教授指出,要改善對疫情的認知,合理的做法是:關註主渠道的資訊、官方證實的資訊。不要整天看不可靠的自媒體、小道消息。也不要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關註疫情上,對於疫情我們需要關註,但不能過度關註,而且要盡量減少對負面資訊的過度解讀。過度接觸負面資訊、過度放大負面資訊都不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

大數據時代,當你點擊瀏覽了手機或電腦上的某條負面消息後,網路會根據你的喜好不斷向你推送同類資訊,然後你就可能會被淹沒在類似的各種負面消息中,仿佛整個世界都是黑暗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凡事都要冷靜下來分析一番,分辨資訊的真偽,不要盲目輕信各種自媒體消息、網路傳言,不要人云亦云被左右了情緒和思想。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3張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2張

情緒:保持鎮定,張弛有度。

清除對未知的恐懼,讓自己保持放松的狀態,有節奏有張弛地生活。有些人自動隔離在家,就整天睡覺,除了睡覺之外就是看電視、看手機,關註很多負面資訊,使自己處在一種消極防禦的狀態中。方貽儒教授強調,這是很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在病情嚴重的時候,足夠的休息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但是過度睡眠、整日臥床並不能讓機體獲得良好的免疫力、抵抗力。要保持合理的節奏,張弛有度,才能獲得最佳機能。」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3張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2張

行為:生活規律,堅持運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的外出活動明顯減少,但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即使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也要保持一定的放松,堅持一定的運動,進行自我訓練等。方貽儒教授建議:可以通過冥想、放空來舒緩情緒;選擇合適的室內鍛煉方式,增強體質;看看書,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一些。這些都有助於身心健康,幫助我們安全地度過這次疫情。

專家簡介

方貽儒主任醫師、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心境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精神行為障礙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領軍人才,兼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精神病學基礎與臨床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雙相障礙協作組組長等職。擅長心境障礙(憂鬱症、雙相障礙)及精神科疑難雜症的診治。

END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8張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9張

精彩推薦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10張

【海上名醫】陳震:與其「談癌色變」 不如盡早預防

胃癌術後七條建議

預防心梗 先穩定斑塊

疫情之下,心理應激反應的自我調適 健康 第1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