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部分憂鬱患者即便接受了多輪治療,仍無法達到或維持症狀緩解狀態,即「難治性憂鬱」(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患者、家庭及社會為此承受了顯著的負擔。
然而,TRD的臨床診療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有專家指出,針對TRD的名稱,或許可以考慮另一種更寬泛也可能更富共情的概念——「治療有難度的憂鬱」(difficult-to-treat depression,DTD)。
共識簡介
日前,一組國際專家圍繞DTD的定義、臨床識別、評估及管理進行了討論,並形成專家共識,全文近期發表於J Affect Disord.。針對DTD的管理,共識提供了以下八項核心建議:
1. 開展基於評估的治療,實現最佳的症狀控制;
2. 針對性地治療那些與轉歸不佳相幹的症狀;
3. 針對性地治療某些症狀,以盡可能提高功能水平及生活質量;
4. 管理共病,以減輕總體症狀負擔;
5. 確保足夠的預防措施,以優化長期轉歸;
6. 使用自我管理技術,為患者賦能;
7. 使用整合式精神衛生服務,助力為患者提供控制感,以及確保充分考慮治療選擇;
8. 建立機制,定期回顧患者的診斷及治療。
以下採用圖表形式簡要解讀(點擊圖片可放大):
此外,作者建議使用包容性更強的DTD定義——「即便接受常規治療,仍持續造成顯著負擔的憂鬱」。盡管這一定義的特異性及客觀性似乎不足以為監管部門要求開展的研究定義臨床人群,但對於臨床而言,這一定義優於直接給病人貼上「難治性」的標簽,同時有助於人們聚焦於下一步治療,並提供更廣闊的治療圖景,幫助人們關註到其他可能影響轉歸的因素。
文獻索引:McAllister-Williams RH, Arango C, Blier P, et al. The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difficult-to-treat depress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J Affect Disord. 2020;267:264–282. doi:10.1016/j.jad.2020.02.023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及檢索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