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大河報《天天健康》官方微信
推薦指數★★★★★
中醫認為,薑是助陽之品,於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薑」之語。
現代臨床藥理學研究發現,薑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痛、同時興奮人體多個系統的功能,還能調節男性前列腺的機能,治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礙,因此,薑常被用於男性保健。
薑含揮發性薑油酮和薑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薑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
鮮薑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古藥書雲「生薑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濕瀉,清水氣、行血痹。」、「炮薑辛苦大熱,除胃寒而守中,溫經止血,定嘔消痰,去臟腑沉寒痼冷」中醫常用薑作佐藥使藥。
產後女子坐月子餐餐以薑醋佐膳,省內各地皆然,生薑或佐以豬腳雞蛋豬腸加烏醋鹽糖煲,或切成薑茸佐雞蛋糖醋蒸,皆取其藥效,適宜於孕婦體質復原,也有利於餵養嬰孩者。
薑可治百病,具體作用有哪些,請往下看。
薑之家族
1、生薑
多加工成絲、片、末、汁來入菜,是炒、煮、燉、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薑的運用範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的老薑,泛指生薑。
2、子薑
生薑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節性強,可作輔料、醃漬成泡薑或切絲生食,如子薑肉絲、子薑爆鴨、泡子薑就是用子薑或泡薑作的。
3、幹薑
薑的乾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症狀。幹薑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醋泡薑的做法及吃法 1、生薑切片 2、把切好的薑片放到一個罐子裡,倒入米醋或陳醋。 3、醋倒滿,沒過生薑。 4、取一小塊保鮮膜,折迭成一小塊。 5、把迭好的保鮮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蓋上蓋子,密封結實。放到冰箱裡一個星期後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中醫的養生經驗,每天三片醋泡薑,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長期食用效果最好。 含薑的方法 將生薑刮去皮(薑皮屬涼性),每天切四五片生薑(切得像厚紙一樣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內。 每天早上起來,先飲一杯開水,再用開水沖到盛有薑片的碗中消毒處理,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含10~30分鐘,將薑片咬爛,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薑的二十種食療功效 生薑甘辛而溫,具有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抗炎之功效,還能舒張毛細血管,增強血液循環,興奮腸胃,幫助消化。 鮮薑可用於「風寒邪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止氣、止嘔、祛痰下氣」。 幹薑適於「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消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民間在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中,逐步摸索出許多用生薑治病的驗方,而且具有良好療效。
9、治急性腸胃炎 生薑5片,茶葉20克,大蒜1頭,搗碎,煎水調紅糖適量飲下,每日3次。 10、治寒痢 生薑4片,茶葉15克,煎濃加半湯匙食醋,趁熱飲服,每日3次。 11、治熱痢 生薑 4片,茶葉15克,黃連6克,煎水晾涼飲服,每日3次。 12、治瘧疾 生薑 4片,茶葉15克,煎水調紅糖適量,趁熱飲下,每日2次。 13、治暈車暈船 生薑1片貼於肚臍,外貼1張傷濕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14、治凍瘡、凍傷 生薑適量搗爛,泡在適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溫擦拭患處,每日3次。 15、治腳汗太多 生薑15克,枯礬15克,熬水洗泡腳,每日1次。 16、治傷風咳嗽、虛寒久咳 生薑5片,加適量核桃肉、紅糖搗爛食之。 17、治紅白痢疾 生薑、綠茶等份,加水適量煎濃飲之。 18、治婦女虛寒腹疼 生薑、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19、發汗解表、溫肺止咳 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水趁熱飲服。 20、治風寒感冒 ①生薑數片,白蘿蔔250克,紅糖適量,煎湯趁熱飲下,出汗即解。 ②生薑6克,蔥白5根,紅糖適量,煎湯熱服,對感冒初起或症狀輕有效。 ③生薑90克,白蘿蔔60克,荸薺60克,搗爛取汁,分3次用開水沖服,每日一劑。 ④生薑6克,蔥白2根,大棗4枚,煎湯服用,對症輕無汗、身困者有效。 ⑤生薑5克,蔥白1根,綠豆15克,蘿蔔30克,大棗 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開水沖服,對感冒發燒、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⑥生薑、蔥白各30克,食鹽6克,白酒一盅。將生薑、蔥白、食鹽共搗成泥狀,加白酒調勻,塗擦前胸、後背、肘窩、手心、腳心,對感冒身疼、關節酸疼、發熱不降有效。 ⑦老薑10克煨熱,切開擦百會、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門,以皮膚微紅為度,可清除惡寒怕冷、全身酸疼。 生薑在細菌作用下可發酵腐爛,產生黃樟素物質,能誘發食道癌、肝癌,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故腐爛的生薑不能吃。 本文選自:中醫思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河微醫」是百萬大報《大河報》傾力打造的健康資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