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醫注重未病的防治。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金匱要略》開篇即提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那何為未病呢?
很多人認為未病就是還沒得病。這種認識是不太正確的。中醫神奇,但也不能做到未卜先知。
在沒有得病時所採取的措施,不能算作治療,和未病也沒什麼關係,只能說是預防。
未病,應該是疾病還處在未成形的階段,這時儀器多還不能檢測出來。任何疾病都是從未成形到已成形,從未病到已病的發展過程。
中醫重視未病,是中醫整體觀念的集中表現。重視未病,使中醫對疾病的發展規律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並積累了系統的行之有效的診斷未病的經驗。
「見微而知著」,是中醫未病理論的一個形象比喻。發現人體生理活動變化的蛛絲馬跡,進而診斷出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發展,是對於未病的基本理解。
中醫未病理論,貫穿於疾病的整個發展過程,所以無論對於疾病未成形,還是疾病已成形,在診斷、治療、預防上,都具有指導意義。
西醫也很重視未病,不過中西醫的理論基礎完全不同,所以得出的治療思路是很不一樣的。
比如糖尿病的預防,西醫一般要求要「管住嘴、邁開腿」,注意合理運動,嚴格控制飲食。但在實際生活中,不但執行起來很困難,效果也不理想。西醫將糖尿病的著眼點放在消化系統上。
中醫很早就發現了糖尿病,並將之歸於「消渴症」,中醫的消渴症並不等同於糖尿病,但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
中醫對糖尿病的著眼點也不僅是胃,而是更注重肺、肝、腎。這種整體觀念對於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是非常有借鏡意義的,也才能真正的把重視未病做到實處。
如果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預防,僅限於運動、飲食、合理使用降糖藥,是很難做到有效控制的。
這樣的思考同樣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癌症等等西醫已經非常成熟治療經驗的疾病。
隨著醫學的進步,對疾病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入,幾乎所有疾病都確定了非常細致的相應的醫學名詞,即通常所說的得的什麼「病」,如肺炎、甲亢、甲減、高血壓、糖尿病等等均是如此。「病」隻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特征,卻不能反映出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邪正關係。
高血壓就吃降壓藥,高血糖就吃降糖藥,似乎也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差不多,似乎還難以有效做到防止疾病傳變、根本解決問題。
所以,沒有中醫整體觀念和未病理論為指導,是很難做到防治未病的。
大病如此,小病也如此。今天聊一聊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口腔潰瘍。
幾乎每個人都得過口腔潰瘍,或是因為創傷,比如想吃肉了,結果把自己的舌頭或頰部咬破了。或是心情緊張,比如面臨高考、工作壓力大;或是營養不良,比如偏食。
大多數情況都是偶爾得之,即使不採取治療,7-10天也能自愈。
而復發性口腔潰瘍就不那麼容易治療了,而且臨床上並不鮮見,下面引用兩個醫案,以期能了解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症狀、患病原因、和治療方法。
胡希恕
第一則是當代中醫經方大師胡希恕的醫案:
史某、男性,42歲,住東四六條80號,1965年11月15日,初診。
症狀:反覆發作口舌潰瘍2年,本次發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潰瘍,因疼痛不能吃飯及說話,右脅微疼,大便少微溏,苔黃厚,脈弦滑。
證屬:上熱下寒。
治療方法:苦開辛降,與甘草瀉心湯。
治療結果:上藥服兩劑,舌疼已,進食如常,維調半月,諸症清除。
李可
第二則是當代中醫名家李可的醫案:
鐵廠女工燕翠萍,29歲,1983年8月8日初診。
症狀:患口舌生瘡6年,1月數發,時愈時作。近1月來,因流產後恣食瓜果生冷,復因暑熱,夜睡不關電扇,門窗打開,又遭風寒外襲,遂致身痛嘔逆,食少便稀。外感愈後,口舌於今晨突發白色丘疹一圈,灼痛不可忍。脈細弱,舌淡欠華,面色萎黃,腰困膝軟。
證屬:腎虛脾寒,虛火上僭。
治療方法:培土斂火,引火歸元。與四君子湯加減。
治療結果:上藥服3劑,諸症皆愈,又與補中益氣加減10劑,追訪至1990年,再未復發。
從上面兩個案例中能得到什麼啟示呢?
很多人都認為得了口腔潰瘍是上火了,所以常選用西瓜霜、喉風散等外用藥,或是用三黃片、上清丸等清熱解毒的藥物。
更有醫生說是免疫力低,要補充維生素,不僅遠水難解近渴,更花費多多,效果寥寥。
引起口腔潰瘍的火多是虛火,而虛火產生的原因在於在於胃虛或胃寒。採用清熱解毒的辦法,或能緩解一時之痛苦,卻並不能縮短疾病之日程,更易引起腸胃之不適。
清熱解毒之法對於偶爾得之的口腔潰瘍或許有效,而對於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則可能會有適得其反的不良後果。
很多疾病都是身體內在變化的外在反應。患口腔潰瘍,不能僅考慮口腔潰瘍,還要考慮身體那些環節出了問題,考慮如何更好的預防,想想是不是需要調整飲食結構呢?是不是需要舒緩緊張情緒呢?是不是需要調整腸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