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早教中心禁止老師說分享?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前不久,在小區看見鄰居剛 3 歲的齊齊在樓下和媽媽一起玩陀螺,另一個小孩子好像從來沒見過,很好奇沖過去要試一把。

齊齊連忙收起來,緊緊抱住。另一個小孩子也不罷休,哇哇哭起來,齊齊媽見狀,蹲下來對齊齊說,「你要學會分享」。齊齊卻抱得更緊了。

你也許也碰到過類似情況,小孩子愛搶玩具,無數次說過學會分享卻無濟於事。這是為什麼呢?聽聽愛貝睿家長教練薇薇安老師怎麼說的吧。

為什麼美國早教中心禁止老師說分享? 未分類 第1張

我們通常認為「分享」是一種美德,可是,發展心理學有理論說孩子在四歲前心智理論還沒發展成熟,所以「分享」是一個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行為

對於「分享」,我們需要知道什麼?

先介紹一個研究,探討的是大人引導孩子分享的方式對孩子分享行為的影響:

參與這個研究的孩子是三四年級的孩子(可以假設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心智理論已經發展成熟了)。他們被邀請來到實驗室,實驗室里有一個飛鏢遊戲,一個裝著錢幣的碗,碗的旁邊是一張海報,海報上是一些貧困孩子的照片。

研究者對孩子們說:「你和你的同學被邀請到實驗室來,幫我們測試一款新的玩具。你玩這個玩具之前,我們會讓你先看一段影片,影片里你會看到一個大人演示給你看這個玩具應該怎麼玩。看完這個影片之後,你就可以自己試試看玩這個遊戲,然後告訴我們你有多喜歡這個遊戲,好嗎?」

為什麼美國早教中心禁止老師說分享? 未分類 第2張

然後研究者還說:「生產這個玩具的公司給了我們一些錢去資助這次的研究項目。但是他們給的錢太多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錢,所以我們決定給每一個參與這次研究的人每人50美分。

除此之外,我們也想做一些慈善,幫助海報里的貧困孩子募捐。如果實驗結束後,你願意將你的50美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捐贈給貧困孩子的話,你可以告訴我。但你也不一定要捐贈。這隨你喜歡,好嗎?」

接下來孩子們就被分到不同的組,開始觀看影片。影片里的成人做完遊戲的演示之後,拿起了自己應得的50美分,然後分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捐贈自己的50美分:

➤ 第一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說:「嗯,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捐贈自己的錢給這些貧困小孩。這些小孩拿著錢去買食物和玩具的話,是會有多開心啊!畢竟他們平時什麼都沒有。如果每個人都能幫助他們的話,他們就不會看起來那麼難過了。」

➤ 第二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說:「嗯,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捐贈自己的錢給這些貧困小孩。給貧困的小朋友捐錢是一個很好的行為。我們都應該去幫助比我們窮的人。分享才是正確的選擇。」

➤ 第三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說:「我從來都沒玩過這樣的玩具。這有點像我以前玩過的飛鏢遊戲,但是又不是很一樣,因為這次我扔的是球而不是飛鏢。這個遊戲有點難度,你要瞄得非常準。」

所以第一組孩子看到影片里的大人用的是喚起同理心的引導方式。第二組的孩子接受的是大人說教的方式。而第三組只是個控制組,沒有接受任何的引導。

影片到此結束,研究者讓孩子們自己試試看玩飛鏢遊戲,然後付給孩子們每人50美分,看孩子們是否願意捐錢。看到這里你應該也看明白了,孩子喜不喜歡遊戲並不重要,研究者真正想探究的是:

孩子們接受的引導方式(引起同理心 vs. 說教 vs. 沒有任何引導)是否會影響他們捐贈的結果?

結果發現:

➤ 三組孩子里面,第一組孩子(引導同理心組)捐贈最多➤ 四年級的孩子平均比三年級的孩子捐贈得更多➤ 女孩比男孩捐贈得多

根據這些結果,我們可以總結,如果大人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的影響,孩子會更願意分享。也就是說,孩子的同理心最為影響分享行為。

我在早教中心學到的關於分享的原則也是遵循這個理念的。從我第一天踏入教室起,班主任就告訴所有助教老師,「分享」這個詞在我們的教室里是個禁詞。不要說教式引導,不可以跟孩子說:「你要把玩具拿出來分享。分享是好的。」

這種做法首先是考慮到寶寶的年齡,早教班上的寶寶是四個月到三歲不等。他們的心智理論的確還未成熟,強迫他們分享是違背了他們的認知發展規律的。

兩個寶寶想玩同一個玩具怎麼辦呢?

先到先得

如果寶寶 A 正在玩一個小汽車,寶寶 B 伸手想去拿,那老師就會跟寶寶 B 說:「你看,A 還在玩哦。等他玩好了,你就可以問他能不能給你玩。」

類似的玩具

如果教室里有相似的玩具,老師也會提醒寶寶 B:「我看到那邊有個小火車,你想玩嗎?」

交換玩具

有時候寶寶 B 自己手里拿著另外一個玩具,而且表示非常渴望要寶寶 A 的玩具,老師就會鼓勵他們自己去商量。引導寶寶 B 說:「你可以問問A願不願意和你交換玩具。」

認可情緒

碰到寶寶因為等得沮喪所以哭鬧也是常見的。這時會盡量去認可孩子的情緒,說:「你很沮喪,是嗎?我也覺得有時候等待太不容易了!你覺得還能怎麼辦呢?」

為什麼美國早教中心禁止老師說分享? 未分類 第3張

當然,寶寶之間因為搶玩具而發生肢體衝突。這時,如果寶寶已經會說話,老師就會先問:「發生什麼事了?」讓孩子們自己說說起衝突的原因。

聽完兩方的闡述後,老師會用自己的話重復一遍問題的起因,比如說:「噢,我聽下來是因為他想拿你的玩具,你又不想給他,所以他推了你一下,是這樣嗎?」

讓孩子學會分享不如先激發他們的同理心

之前研究結果也說明,孩子的同理心對分享行為很重要。所以老師們會盡量去引導寶寶們換位思考,問一問打人的寶寶:「你覺得你打了她,她是什麼感受?」(語氣是中立的,而非責備)。寶寶回答不出的話,老師會給出提示,說:「你看,她哭得好傷心。」

這個過程老師不是裁判,不要急著判斷誰對誰錯,而是要讓孩子們自己思考解決辦法。我們會問寶寶:「你們覺得可以怎麼辦呢?」他們各自給出他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後,老師就會取一個平衡點。

比如寶寶 B 說,A 可以再騎著自行車兜 5圈。A 說要 10 圈,老師就會問 B 接受嗎?如果 B 接受了,就按孩子自己給出的方案去做。

因為早教班上的寶寶年齡偏小,還有很多牙牙學語的寶寶,只會喊「我的,我的!」這時候老師還是會盡量向孩子描述先到先得的原則。

可以和寶寶說:「她還在玩呢。你可以等她玩完。等待的時候你想做點什麼呢?」雖然寶寶不一定會說,但是他們很多時候都能聽懂。

孩子是否應該分享,大人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孩子們因為玩具而起爭執怎麼辦,這其實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和解決方案。

育兒沒有說明書,沒有哪種解決方案是適用於所有年齡、所有性格的孩子的。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不如先讓激發他們的同理心吧。

◆◆◆ ◆◆

愛貝睿招募新一輪玩具體驗官啦!

▶ 體驗地點及時間

北京,五道口附近,時間為1小時左右

▶ 招募對象:

1.寶寶年齡在1.5-4歲之間2.寶寶和一位家長到場

▶ 體驗過程:

  1. 家長和寶寶共同體驗愛貝睿新研發的益智玩具

  2. 體驗時間:7月24日-31日的工作日,上下午均可

  3. 試玩過程有錄像拍攝,錄像僅用於此次玩具體驗總結

▶ 體驗官福利:

  1. 在體驗過程中,得到「怎麼陪孩子玩」的科學指導

  2. 該玩具上市後,免費獲贈一套

  3. 以體驗官折扣購買愛貝睿出品的其他玩具或課程

親愛的爸爸媽媽,體驗官申請表單在此,快來帶寶寶一起來玩吧!(填寫表單後,我們的工作人員會盡快電話聯繫您進行確認)

▼ 點「閱讀原文」,填寫表單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