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馬上就要進入嘟媽最愛的夏天,帶娃出去玩耍的最佳時間又要到了!
日落時的公園、廣場,都是帶娃耍的首選地點,經常能在這裡看到新手爸媽們和寶寶玩耍的身影:牽著寶寶學走路、轉圈圈、舉高高…每一個有愛的互動都能讓寶寶發出咯咯的笑聲…
但是!新手爸媽你們知道嗎?
這些小動作當中其實藏著大大的隱患哦!
牽手教學步
大部分寶寶滿周歲之後,他們就可以開始獨立的行走。 而在10個月的時候,其實寶寶就可以在爸媽的幫助下站一會兒,嘗試邁腿走幾步。 但是,相信很多媽媽或者爸爸都在寶寶蹣跚學步的時候做過這樣的事情:經常牽著寶寶的小手,一邊退一邊帶著寶寶向前學走路。
爸爸媽媽覺得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寶寶一個支撐,幫助他們走路,另一方面,如果寶寶走路不穩摔倒了,爸爸媽媽可以及時的拉住寶寶,防止他們磕碰。
看似很有道理,
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小孩子的骨骼發育不夠健全,各種關節連接處都還比較脆弱。當他們要摔倒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會下意識的向前拽寶寶的手臂,這個動作非常容易造成小孩子胳膊骨折或者脫臼。另外,由於父母的和小孩子的身高差距太多,以及走路的速度比孩子要快一些,可能會讓小寶寶不自覺的向前撲,於是就形成了踮著腳走路的方式,這有可能會讓他們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
於是,有些爸爸媽媽發現了一個「神器」——學步車。
很多人都認為學步車的設計既可以保護寶寶,又能讓寶寶借助一定輔助物學會走路。
但是!嘟媽想要告訴爸爸媽媽們,
這樣的想法可是不正確的哦!
因為學步車實際上存在著很多問題。雖然學步車可以幫助寶寶不會摔倒,但是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練習獨自行走和控制平衡的能力,會影響肌肉的正常發育。
而且,大部分學步車都有跨布這種設計,為的是能夠從下面托住寶寶,但是如果跨布過高,寶寶的腳不能完全站到地面上,他們就會不自覺地踮起腳尖,這樣非常不利於正確走路姿勢的養成以及腿部力量的掌握。
如果跨布過低,維持足弓的肌肉難以長時間承受自身的重量,這會造成寶寶足弓塌陷,發展成為扁平足。
嘟媽建議
1.當開始幫助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們應該避免直接拉著寶寶的手腕或者胳膊,來輔助他們,爸爸媽媽可以站在寶寶身後,用雙手護在他們身體兩側或者腋窩兩側,當寶寶要摔倒時,這樣可以防止寶寶磕碰。
或者當寶寶站立比較穩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站在寶寶面前1米左右,鼓勵寶寶自己嘗試練習走路。
2.給寶寶提供比較寬敞平坦的空間,清除空間裡的障礙物。
拉著胳膊蕩秋千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爸爸媽媽站在小朋友的兩側,分別拉著孩子的手,向上一提,孩子在中間像蕩秋千一樣,晃來晃去,這樣的場景看起來真的非常溫馨和快樂,但是這其中卻隱藏著大問題。
爸爸和媽媽在拉著孩子的手,向上提起時,小孩子手肘處的關節容易發生脫位,尤其是5歲以下的小朋友。因為這個快速向上的動作,會讓孩子的手肘關節處於過度拉伸的狀態,這時,其中牽拉關節的韌帶就會滑越到關節之間,從而導致小臂的骨頭脫出關節,難以復位,於是便發生了脫臼。
嘟媽建議
1.盡量不要拽孩子的胳膊,更不要兩個大人站在孩子的兩側,用手拉著孩子做蕩秋千的遊戲,或者轉圓圈玩耍。
2.如果發生了脫臼的情況,也不要慌亂或者自行幫助孩子復位,防止由於操作不當,反而更加損傷孩子關節。應該立刻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復位,在去的路上可以用繩子或者絲帶等固定孩子的小臂。
3.如果想進行類似的親子遊戲,嘟媽有一個好辦法,比如爸爸媽媽可以用雙手搭成一個8字形,寶寶的腳伸進爸爸媽媽手臂環成的圓圈裡,屁股坐在手腕上,像坐轎子一樣,這樣的遊戲不僅可以增加寶寶和爸爸媽媽的情感聯繫,還能夠鍛煉寶寶的空間感和平衡能力。
新手爸爸和媽媽們,面對著自己的寶貝,希望能給他們自己全部的愛。每當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都通過這些親密的互動,來表達自己的愛意。
但是也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牢記這些小知識,不要讓充滿愛意的親子互動變成無意間的傷害。
參考資料:
[1]隋小強, 程永濤, 趙新昂,等.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的治療體會[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001(014):82-83.
[2]王德濤. 美國5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指南及啟示[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