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 李木子
來源| 凱叔講故事(kaishujianggushi)
朋友前段時間生了二胎,她的媽媽從老家趕過來幫她帶孩子,剛剛帶了一周,媽媽卻突然暈倒在廚房。
原來媽媽剛剛做完子宮肌瘤手術不久,就趕過來照顧她,沒想到體力不支暈倒了。
媽媽手術的那段時間正好是她的預產期,媽媽死活不讓家人告訴女兒,只說家里有事要晚來幾天。
媽媽在醫院醒來,對朋友說的第一句話是,「沒想到會突然暈倒,給你添麻煩了」,這讓朋友瞬間淚目。
她說:
「剛生完孩子那會兒,還埋怨我媽為什麼不早點來,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太粗心了。」
朋友說,有媽媽在身邊,她就特別有安全感,所以才敢這麼放心地生二胎。
在得知媽媽生病後,她才突然發現,自己似乎從來沒有問過媽媽的意見,沒有想過媽媽是否願意,是否方便。她說,一直以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自己需要,媽媽都會無條件地支持她。
羅曼羅蘭說:真正愛的人沒有什麼愛得多愛得少,他是把自己整個兒都給了他愛的人。
奶奶就是如此。
為了能夠減輕女兒的負擔,在帶娃的路上她們總是沖在前邊。
有人甚至編了這樣一個段子: 這是一個奶奶帶娃的年代,媽媽生奶奶養,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奶奶來觀賞。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一個採訪視頻里,我們發現大多是基於這三種原因:
一是爺爺奶奶無法照看,不得已讓奶奶帶;
二是奶奶心疼閨女,自己主動帶;
三是媽媽希望讓奶奶帶。
其中,最後一點原因似乎占了大多數。很多媽媽覺得奶奶照顧孩子會產生矛盾,而奶奶照顧孩子自己比較隨意,哪怕說得過分了,自己的媽媽也不會生氣。
可真的是這樣嗎?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女兒和女婿工作忙,奶奶一直幫著照顧外孫女。陪玩,哄睡,做飯,送上學……本來就很瘦弱的身軀越發佝僂。
可這些辛苦都沒有被孩子們看在眼里,反倒是失誤被孩子揪著不斷放大。
有一次,孩子發燒,奶奶拿被子幫孩子捂汗,可沒想到,燒沒降下來,反而上升了。
女兒回來沖著奶奶發脾氣,奶奶像個犯錯的孩子,被訓得頭都抬不起來,只能小聲地辯解:「你也是我捂大的呀。」
後來,女兒抱著孩子去醫院,奶奶想跟著一起去,女兒很不耐煩地說:「你就別跟著去添亂了。」
房門被甩上,漆黑的夜里,奶奶無助又自責地哭了起來。
「這都什麼年代了,還用那一套老方法?」
「你是來幫忙的,還是來添亂的?」
……
這些女兒的「無心之失」和「口不擇言」一句一句紮著媽媽的心。
是啊,奶奶們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腳步了,她們陳舊的那一套都行不通了。可是能不能等等她們,耐心地教教她們,就像她們小時候教我們咿呀學語和蹣跚學步一樣。
她們竭盡全力想幫女兒,可到最後卻被抱怨。她們也會疼,會傷心啊。
就像視頻里的奶奶一樣,她覺得自己沒用了,幫不上女兒的忙了,就別留下來添亂了。在臨走前,她還惦記著女兒,包了滿滿一冰箱餃子留下。
她給女兒打電話:「我還是回家吧。」
直到這時,女兒才意識到自己的話給媽媽帶來多大的傷害。她在去找媽媽的時候,回想起一幕幕媽媽帶孩子跳舞,在寒冬里接孩子放學,在深夜里等自己晚歸的場景。
其實,媽媽一直在竭盡所能把最好的給自己。
女兒沒有找到媽媽,可到孩子放學時間了,她只能先去接孩子。沒想到在幼兒園門口,竟然看到拎著行李箱等著接外孫女的母親。
原來,媽媽在路上看到帶孩子的,就想到自己的外孫女和女兒。她放不下年幼的外孫女,更不忍心看著女兒兩頭奔波,寧願自己累點,苦點,多承擔點。
女兒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是啊,無論我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那個永遠狠不下心生氣的,就是媽媽。
可能我們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可媽媽心里永遠把我們放在第一位,什麼事都為我們著想,哪怕自己受委屈也沒關係。
別人只在意你飛得高不高,可只有媽媽在意你飛得累不累,疼不疼。
央視紀錄片《奶奶》中,那個為了給女兒看孩子,背井離鄉一個人來到外地的奶奶說:只要為了我閨女,要我幹什麼都行。
媽媽含辛茹苦地養大了我們,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因為我們的孩子,又風塵仆仆地踏上征程。
紀錄片里的奶奶們,她們原本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唱戲,打籃球,跳廣場舞,可是她們為了孩子的孩子,暫時擱置了所有的娛樂,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她們沒有一個熟人,也不敢自己外出,只能每天圍著灶台和外孫打轉。
有時候跟女兒女婿抱怨一下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卻不被女兒理解:我們工作忙,這幾年就是我們最辛苦的時候,都一家人,幫忙分擔一下怎麼了?難道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親情也這麼經不起考驗的嗎?
於是奶奶們只能沉默地去適應,去改變,去讓自己融入到完全的陌生環境里。
而且,哪怕孩子們說的話,戳得人心窩里發涼,可是60多歲的她們,還在拿手機去學育兒課程,參加早教課,為了幫女兒帶好娃,她們努力讓自己跟上這個時代。
一位朋友曾經說過,她一開始沒意識到母親為自己犧牲了那麼多,直到有一次,老家有事,母親不得已趕回去,自己只能和老公輪流請假看孩子。
沒過幾天,兩個人就受不了了,他們對照料孩子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單位還有好多事走不開,最後只能急著催母親回來。
她不止一次地感嘆道:「如果沒有我媽,根本就沒有我們舒服的生活。她默默用自己一個人的辛苦來成全我們。」
是呀,她們一邊堅定地付出所有,一邊又怕帶來麻煩,溫柔無聲地退出我們的生活。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你回爸媽家的時候,就可以沒有約束,想吃什麼吃什麼,想怎麼躺沙發就怎麼躺。可是媽媽來自己家後,卻格外「客氣」「守規矩」。
家里的房間,除非打掃衛生,她絕不隨便進;
每一樣東西都擺在原處,她也沒有好奇心去翻;
女兒和女婿買了好吃的,她吃一塊就說夠了,留給他們吃;
每天一到睡覺時間,趕緊回屋,不影響孩子們休息……
更準確地說,她們把自己定位成女兒家的客人,主動承包起看孩子、一日三餐、做家務的責任,並且不收取任何報酬。
有的奶奶調侃說:自己簡直是最忠誠的免費保姆。
這個詞不是那麼好聽,卻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事實。
一個紮心且無奈的事實。
有個網友說,之前她有一次和老公吵架,嚇得媽媽不得了,一個勁兒地勸她:消消氣。
媽媽第二天還特意起了一大早,準備了比平時豐盛很多的飯,飯桌上一直在看女婿的臉色,忙前忙後的,還特意批評她脾氣差,讓老公不要和她一般見識。
可網友知道,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不想讓女婿生氣,媽媽只能努力用自己的方法去討好女婿。
看著那個兩鬢斑白,佝僂著腰身,還在為自己操心收拾殘局陪著笑臉的老母親,躲在房間里看著這一幕的她眼淚嘩嘩地往外流,她說:「我媽懂事得讓我心疼。」
這個場景,想想心就止不住地發酸。
對奶奶來說,不帶孩子是本分,帶孩子是情分。可她們犧牲了自己的興趣,付出了所有的精力,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家,不是她們沒事找事,而是她們知道:如果自己不幫忙,受累的就是閨女。
可她寧願自己苦點,也不願閨女苦。
前半生養子女,後半生抱子孫,這可能就是中國奶奶的真實寫照。
在這個養「孩子的孩子」的過程里,她們也會有煩惱、有無奈、有誤解、有心酸。
可是,對她們來說:
一個人都不認識不要緊;
陌生的環境不要緊;
犧牲自己的生活不要緊;
把自己當客人不要緊;
受了委屈不要緊。
因為,孩子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曾經因為一個視頻淚目:
女兒追著外孫女喂飯,自己沒有吃飯。可媽媽心疼女兒,不顧自己餓著的肚子,先要把女兒喂飽。
可能這就是媽媽吧,比起愛外孫(女),她們更心疼自己的女兒。
哪怕自己不是女兒心目中那個最重要的人,她們也無怨無悔。
所以,如果她們有哪里做得不對的地方,請多給她們一點時間,一點耐心,一點溫柔。
畢竟,她們也是第一次當奶奶啊。
如果說不出我愛你,那就對她們說聲:謝謝你。
謝謝你用自己成全了我們。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在有限的餘生里,去多關心那個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的老人吧。
因為,只要媽媽還在,即使我們也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依然還是媽媽的保護神啊。
– End – 作者:李木子,自由撰稿人,文學系畢業研究生,研究育兒教育,兒童繪本,與孩子一起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萬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醫知袋鼠
陪你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