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Gloria
來源|男孩派(ID:boy666dj)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主播冰凌朗讀音頻
結尾曲:馮提莫 – 你要的愛
01
昨天,鄰居家的爸爸,和初三的兒子打起來了。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壯得像頭牛,爸爸被他推得東倒西歪,無奈之下,媽媽慌裡慌張報警。
等警察拉開父子倆,孩子激動得又哭又叫:「你先打我的……」
一問原因,竟是孩子不服父母管教惹的禍。
父母聽說兒子最近和女同學走得近,擔心他早戀影響學習。
吃飯時,動之以情的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了幾句就不耐煩,和媽媽頂嘴,還惡劣的摔了碗。
爸爸氣得不行,揚手就教訓他,誰曾想,這一次,孩子還手了,打得爸爸措手不及。
媽媽嗚嗚哭:「我這是養了個什麼東西,供他吃供他喝,還供出個祖宗來。」
管教孩子,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鏡子》是中國第一部深度揭露家庭關係的紀錄片,其中有位媽媽,和兒子關係特別糟,她說:「孩子,你已經很久沒有叫我媽媽了…..」
為人父母,有時候真挺委屈。
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才嚴加管教,可拼盡了全力,孩子反饋的卻是更多的叛逆和反抗。
父母給出的是愛,為何收獲的是孩子的恨?
其實,是因為父母管錯了時間。
《管教的勇氣》裡有句話:教養孩子最幸運的事情是,小時給他「紮針」,長大給他翅膀。
最怕小時候沒管教,長大後翅膀硬了,想管卻管不住。
02
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同事就遇到這樣的困擾。
小時候不捨得管教孩子,現在,他們一家已經拿十歲的兒子沒辦法了。
前幾天,孩子鬧著要買一千多元的遙控飛機,她拒絕:「剛給你買過一個,怎麼又要買。」
孩子立馬就攤到地上撒潑打滾,同事氣得不行,打了孩子屁股,誰曾想,孩子嚎哭起來:「救命啊,快幫我報警啊,有人毆打未成年了。」
直到飛機在手,孩子才罷休。
現在,他們家每天都過得膽戰心驚,生怕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更怕孩子威脅他們。
如今,別說管教孩子,身為父母,反而被孩子拿捏得死死的。
研究調查發現:
5歲的兒童對權威的服從主要出於行為定向(害怕懲罰)以及身份定向(對方是大人的身份)的考慮;
10-13歲的兒童對權威的服從則主要從知識定向的角度來出發(對方是不是大人已經不重要了,以理服人最重要)。
換句話說,孩子越小越好管,是因為怕被罰;越大越難管,是因為打死也不認輸。
所以,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越早給孩子制定例則,孩子越容易養成好習慣。
很多父母常覺得孩子小,不忍心不滿足孩子願望,更不捨得孩子哭鬧。
但真正的愛,猶如蒙臺梭利所說:
「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樣,建立在規則上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有位早教專家傳授過不讓孩子沉迷電視的技巧:
「首先,當然是家長以身作則少看電視;其次,給孩子立規矩,越早越好。」
專家說,他兒子二歲多第一次看電視時,他就立規矩:「只能看三集動畫片」。
孩子當然不願意,他就強行關掉電視。孩子自然大哭。
奶奶心疼孫子:「哭得我都心痛了,由著他多看一會有什麼關係。」
專家不管,就是溫柔堅定的要求孩子執行規則。
也就哭了兩三回,孩子接受了規則,到現在,每次看電視,看完三集就自覺關掉。
因為心疼孩子,就由著孩子任性,關係真的很大。
今天,由著他,三歲的孩子會知道,只要我哭,你就會多讓我看電視;
明天,由著他,五歲的孩子就知道,只要我鬧,你就會給我買玩具;
十歲,孩子離家出走;十五歲,孩子或許就敢用自殺來威脅父母!
年齡越大,孩子就越敢試探父母底線,直到開始蔑視父母的管教。
父母沒有邊界的愛,對孩子來說是最放縱的傷。
父母沒有規則的給予,對孩子來說是最可怕的害。
03
孩子12歲後
父母要學會先示弱再引導
警察大學心理學李玫瑾教授說:
「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所以,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小時候鬥勇,大了要鬥智。」
如果孩子沒有在幼時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等大了,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再遇上青春期強烈的自尊意識,別說打不得罵不得,孩子願意與父母聊天,就不錯了。
所以,教育大孩子,父母要鬥智,先示弱再引導。
華文卡內基之父——黑幼龍,曾有個混世魔王兒子,成就差,一天到晚惹禍。
被孩子折騰的束手無策的黑幼龍,開始學習卡內基溝通學,才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一回,孩子在賣場偷了雙手套,處理完後,黑幼龍問兒子,為什麼偷東西?
孩子說:「好奇,我同學也會在賣場拿小東西,都沒有被發現,我也想試試看。」
黑幼龍繼續問:「這次你好奇的教訓大不大?」
孩子點點頭。
黑幼龍蹲下來說:「你是做錯了一件事,但這並不代表你是壞孩子,我小時候比你還渾,沒關係,我們可以慢慢改。」
之後,黑幼龍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
後來,這個「小偷」成為了醫學博士,現在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副院長。
他給父母寫信:
「雖然我小時候做過那麼多壞事,但你們一直愛我,而且對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個善良,有才華,且充滿巨大潛力的好人。
你們的耐心和包容,還有從未放棄的態度,讓我也從未放棄過自己。」
在這封信裡,我們可以看出,對孩子來說,比起嘮叨和打罵,父母這樣做更能進入孩子的心:
-
示弱拉近關係,父母小時候也做錯過;
-
接納並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
-
給予孩子持之以恒的愛與信任。
這一點也得到了科學驗證,心理學研究表示:
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
孩子能夠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家長的情緒,其次取決於家長的行為,最後才是家長的語言。
可見,孩子12歲以後,再用父母「權威」來管教孩子往往適得其反。
示弱,理解,信任,才有機會把正確的觀念潛移默化引導給孩子。
04
好的教育:
小時候給他紮針,長大後給他翅膀
撰寫《愛在左,管教在右》的育兒專家金韻蓉,對兒子就是:幼時嚴格管教,長大給他翅膀。
孩子小時,她信奉「當下管教」。
有一回,她兒子在餐桌上亂扔青菜,爸爸馬上把孩子帶出去「管教」20分鐘才回桌。
孩子大後,她提倡退一步做引導。
她在兒子十幾歲時把他送到國外寄宿學校,15歲那年放假回來,孩子和媽媽說:「我親過6個女孩。」
金老師回憶:「我當時嚇得差點從凳子上摔下來。」
但她選擇母子深情對談,最後問:「你知道親過以後就不能繼續再做什麼了吧?」
兒子回:「放心,我知道,我又不是傻瓜,老師說了,我們現在還小,還不能負責任呢。」
很多父母會質疑金老師的管教方式,竟然如此放任孩子?
金老師卻表示:「我們選擇了一種讓自己寂寞,卻放手讓孩子成長的方式來愛他,而他,也因為心裡滿載父母的愛和信任,展翅高飛,成為今天如此優秀的年輕人。」
事實上,從小被嚴格管教過得孩子;長大後也值得父母「放任」引導。
從小未被管教過的孩子;長大後的管教之路只會困難重重,親子關係愈發艱難。
實踐證明,小時候放任不管,大了想方設法地管;不管是從孩子的心理成長角度,還是教育角度,都是非常錯誤且適得其反的。
教育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人父母一定要謹記:
愛他,就要捨得幼時嚴加管教,該紮的針早早紮;
愛他,就要在長大時給他翅膀,引導他自由飛翔。
-END-
作者簡介:Gloria,男孩派(ID:boy666dj)原創,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臺,200萬精英家長都已關註我們。
後臺點擊「早安日簽」查收每日小簽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文章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