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女兒派夏天
來源:女兒派 ID:nverpai
01
3.8節前夕,45歲的張某送給女兒一首小詩,發表在女兒所在學校的公眾號特輯裡。
「你可曾知道
你一直一直
是我心中
藍色的憂傷
掬你於口中
怕熱度捂傷了 初春的嫩芽
捧你於手中
怕溫度融化了 初冬的雪絨花
你的笑靨 曾給我
月光下的遐想
你的蹙眉,曾給我雨中丁香的愁結
我一直 一直
以為
有缺口的愛
雖不完美
卻像在 不完美中
愛到極致
女兒 看著我
別給我你的背影
你小小的背影
讓我憂傷的心
又變成
冰涼的石頭」
詩雖短小,卻把一個單身母親對女兒患得患失、小心翼翼的愛體現的極盡描摹。
因為不能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庭,就想把自己掏空了全給女兒。
因為擔心女兒的成長,一邊怕給多了愛,害了女兒,一邊又怕給少了,傷了女兒。
女兒的一顰一笑,牽引著她的每一根神經,或喜或怒,或欣慰或憂傷。
然而。
她為女兒傾盡全力,女兒卻對她動了殺心。
5月22日,周五。
女兒說,她想要殺了媽媽。
5月23日,周六。
15歲的女兒,以給媽媽按摩為由,用繩子勒死了她。
之後,她不但沒有逃走,還淡定地將媽媽的屍體,放入行李箱內,並陪著媽媽的屍體在家裡待了兩天。
直到媽媽的同事發現異常,迅速報了警。
可當警察把犯罪嫌疑人,鎖定在15歲女兒身上時,所有人都震動了。
「本來相依為命的母女,為何被逼到了以死相搏的地步?」
02
為人父母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尹建莉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
「兒童的天性都是溫柔善良的,如果說一個孩子表現出冷酷和殘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體會了大多的冷酷無情。」
深以為然。
前段時間,表嫂一改往日的意氣風發,突然頹廢了很多。
她一向引以為傲的兒子,竟然當著全家人的面,揚言要跟她斷絕母子關係。
她鬱結於心,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付出了全部的愛,卻換來了兒子的反目成仇。
從上學起,她晨送晚接,一日三餐,嚴格按照營養標準執行。
侄子不喜歡吃蔬菜,她特意多做蔬菜,換著花樣做。
侄子想和同學上同一個補習班,她怕侄子貪玩影響學習,故意給侄子報名離學校最遠的補習班。
侄子想要玩手機,她不但把家裡的網路斷掉,還嚴令禁止家裡其他人使用智能手機。
侄子成就下降,她又是訴苦、又是埋怨、又是敲打威脅。
侄子成就進步,她故意拉著張臉,警告:
「一點進步,有什麼可高興的,下次,沖進前十,再來顯擺。」
在表嫂的意識中,對侄子嚴苛是用心良苦,對侄子冷淡是磨練成長。
愛德門曾說過:
愛如果為利己而愛,這個愛就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欲。
當這種欲,日復一日強加在孩子身上,就會像螞蟻噬骨一樣,一點點啃噬孩子對父母最原始的愛與依賴。
侄子年幼時,懾於母親的權威,只能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無奈地聽從安排。
漸漸長大,為圖耳根清淨,一面虛與委蛇,一面又暗暗較勁。
等到成人,終於擁有了對抗的力量,就想把積攢十幾年的怨氣全還回去。
當初媽媽怎麼刺痛他,今天他就怎麼刺痛媽媽。
蔣方舟說:大部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都很殘酷。
確實。
父母越是愛得毫無保留,孩子越是想要逃離。
父母越是嚴格管教,孩子越是叛逆抗爭。
一個居高臨下地貶低和控制,一個痛苦不已地承受苛責和打擊。
沒有界限、沒有喘息空間、沒有自我獨立,有多少愛才夠消耗?
就像那個親手勒死母親的15歲女孩,對媽媽的所有仇恨,也只是因為:媽媽太嚴格。
管的太多,成了束縛,管得太嚴,成了侵犯。
我們總以為,放縱孩子不管,是為人父母的失職。
可曾想過,太嚴格是更危險的教育。
「超限效應」證明:
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極易引起心理的極度不耐煩或反抗。
由此可見,「孝子」和「逆子」之間,隻隔著一個扭曲的家和一份扭曲的愛。
03
最好的關係是各自前行,彼此守望
前段時間,一名初三男孩,在《少年說》向媽媽告白:
他請求媽媽對自己好點,多補補身子,多買幾件好看的衣服。
他寬慰媽媽,他自己能買菜做飯,也能管理好自己的學習。
他向媽媽表忠心,說自己從來不羨慕班裡那些有錢的同學,因為他知道他有一個特別特別愛他的媽媽。
他甚至承諾媽媽,未來高中三年,多幫媽媽做飯,多幫媽媽做家務,因為上大學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看著臺下的媽媽紅著眼,輕咬著自己的手指,緩解內心的波瀾。
我以為,這可能是男孩變相請求自由的告白。
可聽了媽媽的回答,我明白,這是男孩發自肺腑的感謝。
因為這樣的媽媽,多少孩子求而不得。
她沒有把自己的悲情人生綁架在孩子身上,也沒有把自己的辛苦傷痛歸結到「都是為了你」。
她與孩子的關係不是施恩者和報恩者的關係。
她鄭重而懇切地對兒子說:
「媽媽請你記住一句話,你是一隻快樂的鳥,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你屬於藍天,好嗎?」
真是太酷了!
想起一位德國女詩人曾說過的一句話:
我愛你,與你無關,它隻屬於我的心。
是啊,拳頭抓得太緊,什麼都抓不住。
愛,毫無縫隙,孩子,毫無例外地逃。
同樣是單親家庭,15歲女孩和媽媽,結局令人唏噓。
初三男孩和媽媽,卻讓無數人滿心羨慕。
正如《無聲告白》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孩子擁有獨立的靈魂,隻背負自己的使命,純粹地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他們活得愈加盡興,才會對父母愈加感恩。
因為沒有冠冕堂皇的「為你好」,讓孩子憋著愛、憋著恨。
也沒有理所當然的「感恩」,綁架孩子的良心,讓孩子對父母只剩下義務,沒了親情。
更沒有壓得喘不過氣的過高期望,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提不起興趣。
各自前行,彼此相望,互相成全,兩不相欠。
孩子和父母的分離,就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所以,對孩子真正的愛,是給孩子全世界,而不是讓孩子的世界只有你一個。
05
聖雄甘地有一句名言:
如果我們能換上對方的鞋子,並且理解他們的立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痛苦和誤會將會消失。
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如果父母不武斷地下結論,就能減少與孩子的沖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如果父母放下威嚴,靠慈愛當家,孩子就能出於愛而變得順從。
父母這一生,最偉大的旅程,就是走走孩子的心路。
只有走過才會知道:在孩子的世界裡,何處是懸崖何處是陡峰。
與所有父母共勉!
關於作者 *來源: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註的育兒平臺。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來源於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長按QRCode「識別」關註 喜歡,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