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文作者:周悅
世界上最微妙的關係是什麼?
甲方和乙方?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醫生和患者?還是中國的「婆媳關係」?……
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多家母嬰醫院 2017 年發布的共同調查結果:和公婆住的產婦,可能更容易出現產後抑鬱的情況。
圖源:Pubmed 網站截圖
產後抑鬱:黃色牆紙下被禁錮的女人
產後抑鬱(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指女性在分娩後由於生理(內分泌水平變化)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鬱症,症狀包括緊張、疑慮、內疚、恐懼等,極少數嚴重者會出現絕望、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
然而,從人們真正開始正視這一疾病到現在,也才不過幾十年。
1860 年出生於美國的女作家吉爾曼嫁給了一位藝術家。在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後不久,她就出現了神經衰弱。但當時的醫生建議她避免與人交往,禁止外出工作,甚至不許她做家務和親近自己的女兒。
痛苦不堪的婚姻和不近人情的療法迫使吉爾曼選擇離婚,並根據自己的這一段經歷寫下了小說《黃色牆紙》(The Yellow Wallpaper)——家里黃色的牆紙下,蠕動著一個被禁錮的女人。
圖源:圖蟲創意
這篇小說第一次讓人們意識到,女性在產後產生精神症狀的痛苦和無助。
直到 1968 年,英國精神病學家才在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上正式刊文,全面介紹「產後抑鬱」這一症狀,當時的發病率已經達到 8~10% 。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網站截圖
根據 2018 年 9 月日本發布的孕產婦死亡調查報告,發生在孕期至產後的自殺居孕產婦死亡原因首位(28.6%),報告認為,因撫養孩子的不安和壓力導致的產後抑鬱是孕產婦自殺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死於自殺的孕產婦甚至超過死於產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壓病等產科並發症的孕產婦。
大陸目前尚無針對這類抑鬱發病情況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只有一些小規模地區性的調研。2014 年《產後抑鬱防治指南的專家共識》籠統地概括為:「大陸的患病率為 1.1~52.1%,平均 14.7%,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 10~15% 的患病率基本一致。」
研究結論:跟公婆住,產婦抑鬱風險增加
產後抑鬱的影響因素複雜,除了家族遺傳因素和生理激素水平,婚姻家庭關係、經濟水平、個人經歷等心理社會因素也很重要。
為了進一步研究婚姻家庭關係對產後抑鬱的影響,研究人員們對 1126 名產婦進行了面對面的問卷調查。
這些產婦都在同一家醫院接受產檢,並產後 14~60 天內接受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以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為主,用以檢測產婦是否有抑鬱情緒。
該量表為自評量表,得分範圍 0~30 分。總分相加 9 分以下,絕大多數情況為正常;9~13 分,產後抑鬱症的高危人群,建議去綜合醫院精神科或精神病專科醫院檢查,13 分以上:可考慮為產後抑鬱症,建議去綜合醫院精神科或精神病專科醫院就診。
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題目
選出最能反映過去 7 天感受的答案
(丁香醫生整理截圖,參考文獻5)
根據產婦產後跟誰一起居住,研究者們將這一千多名產婦分為 3 組:只與丈夫同住組、與男方父母同住組、與自己父母同住組。
根據參考文獻 2整理制圖
調查結果表明,1126 名產婦中共 133 人出現產後抑鬱症狀,占總人數 11.8%。其中,和「只與丈夫同住組」相比,「與男方父母同住組」產婦發生產後抑鬱風險增加 1.48 倍。
為排除其他社會因素帶來的偏倚,這一調查分別建立 3 組風險模型。
-
風險模型 1 納入:年齡、戶籍、教育、職業、家庭收入和醫保情況;
-
風險模型 2 納入:模型 1 內情況、產次、生產方式、嬰兒性別、出生體重和孕期壓力;
-
風險模型 3 納入:模型 2 內情況、產後照顧者和社會支持
結果表明,不同風險模型均顯示「與男方父母同住組」產婦出現產後抑鬱比例較高。其中,低學歷和低家庭收入的產婦更易發生產後抑鬱。
不同風險模型組產婦出現產後抑鬱情況
(參考文獻 2)
丈夫的角色,可能是矛盾助燃劑
在討論部分,研究人員對這一結果作出一定的分析,他們認為,丈夫的角色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指出,在傳統社會,女性往往容易被貼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個標籤,認為女人在婆家,就應該聽公公婆婆的。但是現在的育齡女性,早已更加渴望獨立、自由,她們奉行的育兒理念也與部分公公婆婆的傳統思維產生了偏差。
此外,對「產後抑鬱」的認知與診斷在大陸仍然缺乏重視、普及,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孕產婦存在抑鬱風險,反而會以為這是她們心情不好、認為她們「作」……這樣就進一步增加婆媳溝通的難度。
此時,如果「老公」這個角色選擇一味幫著自己的母親,或者直接選擇逃避,會更容易激化雙方矛盾,將孕產婦推向抑鬱。
另一項 2012 年發表在 BMC 針對 800 多名中國女性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結論:與婆婆關係不好、對婚姻生活不滿意,是造成女性產後抑鬱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3
研究局限與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研究用於評估產婦精神狀態的產後抑鬱診斷量表,完全基於產婦自評,不能直接等同於確定診斷。而且兩項均為關聯性調查,並不能說明因果關係。
因此,這組調查結果並不等同於「因為和婆婆同住所以出現產後抑鬱」或「產後跟婆婆住一定會增加產後抑鬱幾率」。
盡管研究存在局限,但調查中這種在產後主動對孕產婦進行抑鬱篩查的做法,確實是降低孕產婦自殺率的重要工具。
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的副院長丁輝提到:「產婦本就需要在產後經歷一段心理適應期,以應對生育後身份的轉變與家人關注中心的轉移,這期間她會有心情低落、睡眠不佳、精力不濟的表現。而產後抑鬱的症狀與這種適應期產婦的狀態相似,於是,很多人將產後抑鬱誤認為是這段適應期,錯過了診治的最佳時機。」
最後,這幾項研究結果看似「針對矛盾」,但背後的可能原因也符合許多人對婚姻生活的經驗與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調查研究開始關注「產後抑鬱」這一值得重視卻總被忽視的領域,希望更多「產後性情大變的女性」能得到妥善的理解與治療。(責任編輯:劉昱)
關於產後抑鬱 你還可以了解
歡迎向丁香園報料!請加微信:dxylzzb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向下滑動): 1. 偶爾治愈 李珊珊 – 被忽視的產後抑鬱:孕產婦自殺背後的推手 2.Wang Y Y , Li H , Wang Y J , et al. Living with parents or with parents-in-law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7, 218:335-338. 3.Siu B , Leung S , Ip P , et al. Antenatal risk factors for postnatal depressio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a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res[J]. BMC Psychiatry,12,1(2012-03-22), 2012, 12(1):22-22. 4.徐素君, 陳敏, 陳立新, 等. 產後抑鬱症在產婦中的發病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 2016(2). 5.豐有吉、沈鏗主編.《婦產科學》(八年制)[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