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先生又跟我嚷嚷說女兒的頭髮長了需要修剪一下。
的確,女兒從懂事起,就特別愛美,不讓剪頭髮,而每次頭髮一長,先生就看不慣,總是教唆我給孩子理髮。
由於女兒的頭髮從小就碎,所以先生一直給她留著標準的日本頭,只有這樣看起來還好點,只要一紮起來,頭髮滿天飛。
所以每次先生說,我都讚同。
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她越來越懂事,對頭髮也愈加重視起來,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搞定。
於是我就跟女兒商量我也去修頭髮,可否一起去?女兒爽快地答應了。可是等我修剪完畢,站在女兒面前的時候,她有點吃驚我的改變。
「媽媽,你變化好大啊!」女兒誇讚到。
隨後女兒低下了頭,怯怯地說;「媽媽,雖然你變漂亮了,可是,我不想剪頭髮」
「不是說好了,我剪你就剪麼,怎麼反悔了?」聽到女兒出爾反爾,我就來氣。
「可是,媽媽,我還是喜歡頭髮長長的,多好看啊。」
我正想發火,她走到我跟前說:「媽媽,一直以來,我都聽你的,可是,你為什麼就不能聽我說,總想給我剪頭髮。」
此話一出,我愣住了。是的,長久以來,不管她哭也好鬧也好,我總是會給她把頭髮剪短,為的是迎合我們的口味,卻從來沒問過孩子「願不願意?」「喜不喜歡?」
其實,不僅是剪頭髮,還有穿衣服,吃東西,都是以我們的眼光和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不喜歡吃,就說是「挑食」,不喜歡穿就說是「矯情」。
可是,我們忘記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正在慢慢長大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長久以來,我們把她的真正想法給忽略了,總覺得父母做的才是最正確的,但在孩子眼里卻未必是他最喜歡的。
就像有人曾說:尊重和理解是多麼珍貴,控制與馴服又多麼常見。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喜歡給我剪頭髮一樣,我那時也是很抵觸的。我為什麼就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呢。
於是,我摸著孩子的頭說:「媽媽知道了,以後不逼你了。」
前幾天看了武志紅在奇葩大會的演講,他說了一句話: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其實中國父母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是最省心的。我深以為然。
其實孩子不聽話是有原因的:
1.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的好奇心越來越強,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探索欲和求知欲,所以他們就會去觸摸就會去尋求答案,但是在大人的眼里卻認為孩子是在胡鬧,覺得孩子太調皮了,所以忍不住想要去限制他的行為,有的家長會訓斥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這個時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孩子就有了抵觸心理。
2.孩子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
孩子在兩歲以後,他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相比較以前而言也有所提高,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所以他什麼事情都想去參與,但是孩子的這種表現卻與家長的行為規範有衝突,家長很容易把自己的意願加到孩子身上,而孩子這個時候會產生反抗性,也容易有挫敗感,所以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
3.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隨著孩子體格的快速發展,他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起來,特別渴望擴大自己獨立活動的空間,所以總想要去嘗試著做一些他沒有做過的事情,這個時候媽媽會限制或者阻攔孩子的行為,孩子就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和家長對著幹。
但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往往是大腦成長最好的時機。
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育者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0到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雖然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但是可塑性卻很強,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一生將會有深遠的影響。
那麼作為家長,哪些話孩子需要聽父母的?哪些話孩子不需要聽父母的?
其實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他就有了獨立意識,他就有屬於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孩子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他自己心里清楚。
我們有沒有發現,越管孩子,他越不聽話,反抗情緒也會越強烈。
在以前,人們總認為聽話的才是好孩子。
但是現在越來越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如果一味要求孩子聽話,有可能抹殺孩子的創造力,還會用自己非常有限的見識和經驗,人為的為孩子設置天花板,而且還會降低孩子的效能感,導致孩子缺乏思考和自我驅動的能力。
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孩子,但同時,孩子也需要一些規則,需要一些界限。
如果我們一味的尊重和放手,並且讓孩子一定要聽我們的,其實也會給孩子的成長蒙上陰影。
所以說,給孩子設限是必須的。
如果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規矩和界限感,那麼孩子就會為所欲為,也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更沒有能力去約束自己。
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在長大以後,重則觸犯法律,輕則難以同別人達成協議,並且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去尋求成功了?
其實,所謂的立規矩,就是要告訴孩子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白,當我們說「不可以」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聽我們的話,讓解決的問題變得簡單?還是要幫助他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行為要求,應該目標清晰,言行一致,而且要有合理性。
比如,為了讓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要求孩子每天九點按時睡覺,如果有一天,孩子因為什麼事情?不想在這個時間點睡覺,也應該堅持要求他這樣做。
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體會到,立規矩,到底是意味著什麼?需要怎樣來遵守?
其實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用行動來給孩子做出表率和榜樣。
如果這個規則讓孩子感到有點不舒服,作為家長可以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感受,給他宣泄的機會,也讓他明白作為家長,我們關心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可以為所欲為。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立規矩的目的,不是想要控制和看住孩子。
而是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成長,讓他們去接納規矩,讓這些規矩成為生活的準則,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教育作家葉聖陶說: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而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
在一些大事大非上,我們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在一些小事上,我們其實是可以適當的做出一些讓步。
畢竟孩子是在慢慢的成長,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漸進。
通過這件事,我有幾點感受想給大家分享一下;
1.遇到事情,聽聽孩子的心里話
就像這次,孩子不願意理髮,只是想讓自己變得美美的!孩子對於美的追求,沒有錯,而我們總是把孩子置身度外,其實他才最有發言權,只要要求不過分,我們都可以試著去考慮一下。
2.說不,是.孩子開始成長的跡象
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幫孩子做決定,下決策,忽略孩子本身判斷事物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判斷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發展到高峰時期,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會經常將「不」字掛在嘴邊。他們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怎樣,不想要怎樣,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體驗他的人生,而我們學會適時放手。
3.及時抽手,孩子才能慢慢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不能給他鋪一條順暢的路,需要讓孩子去體驗他自己的人生,只要不是很危險的事情,都可以讓他們去嘗試一下,對也好錯也罷,都是他最好的財富,能夠讓他覺察不對,從而學會更正。
願為人父母的我們把孩子的生活還給孩子
願為人子女的我們給孩子的未來讓路。
願每個父母都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人生!
與君共勉!
作者簡歷:
肖喬,一個從小就有寫作夢的大孩子,願意記錄生活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只願成為心想事成的自己!
文章音頻 | 小米媽媽
插圖排版 | 瀚瀚媽媽
當孩子問「為什麼」,這樣解答給滿分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一直是錯的,原來零食也可以這樣吃
孩子被反鎖家中,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樣的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式的兒子
六歲的小女孩最近老抓私密處 — 究竟是怎麼了?
八招解決二胎家庭的尬與惑!
父母必讀:孩子早期畫畫不是教出來的,是養出來的!他的成長需要你的陪伴!
龍老師解答問題:孩子玩打火機、不敢上台表演怎麼辦?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