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1張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2張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3張

早前趙充國也說了,羌人連有利的峽谷位置都不懂得搶占,哪里還懂得用兵作戰呢?

所以,平息羌人叛亂的這場仗,每一個進程幾乎都在趙充國的計劃之內,簡直不能再容易了。

趙充國沒有預料到的是,這場仗最大的難關其實還是在他身後的朝堂……

本來,趙充國估摸著形勢上已經不會有大問題了,便寫好了奏章,想要請示劉病已撤軍並同意屯田之事。但是,信剛剛寫好、還未寄出去的時候,劉病已突然又下達了新的詔令。

新的詔令並沒有所謂的「心有靈犀」,反而是讓趙充國頭疼不已——劉病已竟又一次催促他盡快出兵,迅速解決羌人餘孽。

趙充國可以理解,劉病已多半還是因為害怕戰線拖得太長,於社稷、民心不利。但是,若現在出動漢軍騎兵只為對付一些流竄的敵人,未免有些興師動眾了!白白耗費漢軍將士的精力和糧草罷了!

這下可好,君臣的意見又一次產生了分歧。

正在趙充國想著怎麼向劉病已聲明不應出兵的時候,有一人突然找上了他,此人正是他兒子趙卬的幕僚。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3張

見到趙卬的幕僚前來,趙充國倒是頗為意外。然而沒過一刻鐘的時間,趙充國便黑了臉,大發雷霆,差點將此人攆出去。

為何?只因此人代傳了趙卬的幾句話:

「假如出兵會損兵折將,傾覆國家,是應該堅持己見;但如果出兵與不出兵只是利多與利少或者利與弊的差別,何必非要和皇上爭執呢?」

趙充國聽完,氣得幾乎要掀了桌子,指著那人便是斥責說:「怎能說出如此不忠不義的話?!」

趙充國活了一輩子,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會如此沒有原則!

其實,趙卬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劉病已畢竟是皇上,趙充國卻三番兩次和人家對著幹,何必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順從了劉病已的意思,不過是利和弊的區別罷了,又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問題。

而且,伴君如伴虎啊!誰人能保證劉病已聽取了趙充國第一次的直言極諫,第二次、第三次仍會不計較趙充國的耿直?

當面對一個權力、地位都要比自己高許多的人時,確實很少有人能堅持己見、直言不諱。

但是,趙充國不願,也不屑於這樣做。

想到是自己的兒子為了勸自己而說出了這番話,趙充國終是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道:「知道我為何如此動怒嗎?」

那幕僚彎腰揖了一禮,表示傾聽。

趙充國說:「若是皇上原來就肯采納我的意見,羌人的事情會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嗎?

我舉薦酒泉太守辛武賢做使者,他們偏偏派了義渠安國,結果呢,壞了大事吧!

我讓司農中丞耿壽昌購買三百萬斛谷物做儲備,而耿壽昌卻申請只買了一百萬斛,以至於讓羌人以為我們儲備不足而愈發囂張,才會有了今日的局面。

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啊!若是戰事一直拖延下去,只怕四方蠻夷都會心生不軌、趁機作亂。到那時,漢朝的邊境問題只會此起彼伏地出現,後患無窮!」

是啊,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趙卬滿以為出兵與不出兵只是得勝多少或早晚的問題,殊不知漢朝疆域遼闊,卻也隱藏著無數防不勝防的危機。

若貪圖眼前小利或者個人利益,造成的可能是整個漢朝都無人可承擔的後果。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3張

那幕僚懂了趙充國的意思之後,深以為愧,但是更讓他慚愧的是趙充國接下來的幾句話:「我誓死都會堅持我的意見,皇上聖明,定會容我向他陳述忠言。」

話畢,趙充國也不願再與那幕僚多說,遣了他回去,只吩咐他定要將他的話轉述給趙卬。隨後,趙充國便將寫好的奏書迅速遞回長安,向劉病已說明了他想撤掉漢軍騎兵並在邊境屯兵之事。

那麼,這一回,劉病已會是怎樣的態度呢?

起初,劉病已仍是不理解,甚至有些不耐煩,回信說:「那按照將軍的計劃,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戰事?請將軍研究出最佳方案再回復。」

趙充國見此,又上書一封,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寫出了出兵或者不出兵的十二項利弊對比。

劉病已仍是有些不確定,又問:「若撤掉騎兵,只留下步兵屯田戍衛,萬一羌人進攻百姓和屯田的士兵怎麼辦?」

末了,劉病已還又強調了一句——「將軍您仔細想好了再回復」。

此次,雖說劉病已沒有完全否決趙充國的建議,可這語氣中的警告之意可一點都不少。

不過呢,趙充國也沒慫,再次上書,向劉病已分析了羌人因為天氣逐漸惡劣必然會更加生存艱難、逐漸瓦解的趨勢,還說,如今漢軍主動攻擊未必能一次致勝,但是做好防守、抵禦羌人進攻根本不在話下……

趙充國與劉病已兩人,就這般隔著萬里之路,一封信、又一封信地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3張

而每當趙充國的上書傳回長安時,劉病已便將他的信函交給百官傳閱,讓群臣一起討論趙充國的計劃究竟是好是壞。

當時,劉病已還同時派遣了強弩將軍許延壽和破羌將軍辛武賢去協助趙充國的作戰計劃、進攻先零部落,但是這兩位將軍最後的戰績,都不及趙充國。

於是,在趙充國的據理力爭之下,再加之趙與許、辛二人戰績上的鮮明對比,眾臣這才不得不承認,趙充國的作戰計劃是更好的。

最終,劉病已采納了趙充國的計劃,下詔撤兵。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將趙充國留在了那里負責屯田事務。

第二年(公元前60年)夏季,五月,趙充國老將軍穩定了邊塞的形勢之後,終於凱旋而還。

那一年,他已經七十七歲。

耄耋之年的趙充國,在國家遭遇危機時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遠赴邊塞,掃蕩敵寇,在那艱苦的環境一待便是一年之久,這是何等令人敬佩的精神。

但更為讓人敬佩的是,當他的建議遭到了幾乎所有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對時,趙充國卻從未因個人的利弊而畏懼退縮,為了漢朝的利益,反復向劉病已上書,直至終於用道理和成績勸服了所有人。

當然,趙充國也很幸運,他遇到的是劉病已。畢竟,若是換做了一位昏昧不明、剛愎自用的皇帝,趙充國的結局不堪設想。

千百年之後,明仁宗朱高熾曾言:「為君以受直言為明,為臣以能直言為忠。」在這件事上,劉病已與趙充國二人可謂都是極好的榜樣。

——♞——


責 編 @ 朱亭折扇

編 輯 @ 靈 山

【聞古知新說明】

●原創文字,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大漢系列丨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歷史 第7張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

公號轉載請後台留言聯繫我們。

關注請長按二維碼

本公號文章系列

上古 / 春秋 / 戰國 / 百家 / 成語 / 楚漢

公號導航欄可提取全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