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摘要:葉卡捷琳娜二世兵發克里米亞半島的目的,名義上是要使克里米亞汗國脫離奧斯曼帝國,保證它的「獨立」,但實際上是要將它最後歸為俄羅斯帝國,以便最終將黑海沿岸控制於己手。

作者:聞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多爾戈魯科夫:征戰和扶植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1張

這是克里米亞半島一處陡峭的山崖,叫做「白色峭壁」。大概因為它的緣故,它所處的地區就叫「白石區」。這里離克里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只有47公里,現在是著名的旅遊區。「白色峭壁」,說是峭壁,而實際上也只高百米有餘。但從這孤零零挺拔的「白石」頂端向四下俯瞰,伸展至遠處的峽谷,和峽谷上鬱鬱蒼蒼的林木草地,不僅非常的美麗誘人,而且會使人產生一種望蒼穹而思遠古之情。在俄羅斯歷史上,這塊峭壁異常有名,它的名聲,要歸功於葉卡捷琳娜二世及其寵臣格列戈里·波將金將克里米亞最終兼並進俄羅斯帝國版圖的偉業。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2張格·波將金畫像

黑海、亞速海、高加索、克里米亞以及巴爾幹,一直是俄國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激烈爭奪的對象。雙方為此進行的戰爭,從17世紀最後的30年里就開始了,主要的戰場,就是在黑海沿岸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而克里米亞半島更是俄土雙方在每次戰爭中,都非爭奪不可的要地。每次俄土戰爭的結局,各有勝負、互有失獲。但克里米亞卻是300年來處於土耳其的庇護之下,這里建立了臣服於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汗國」,其汗是土耳其蘇丹扶植的人。

羅曼諾夫家族的帝王們,始終視此為收集土地的極為重要的外交決策和行動。到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俄土戰爭已經打了四次,但是,俄羅斯帝國始終未能將克里米亞歸為己有,因此從彼得大帝就開始的,奪取克里米亞,占領黑海水域,開辟通過海峽地區進入大西洋的水上通道的謀劃,就依然是紙上談兵。隨著新俄羅斯省、亞速省先後的建立、烏克蘭蓋特曼統治的廢除,俄國南疆的亞速海地區,已經較為牢固地控制在俄國的手中;隨著新的戰略線——第聶伯戰線的構築,俄羅斯帝國的邊防力量已經大大加強,被黑海三面環繞的克里米亞,就成了俄國的強弩所指。

亞速海、黑海、克里米亞,是俄國的生命線,是俄國成為強國、帝國必需的前哨陣地。葉卡捷琳娜二世立國決策的中心,就是將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全部烏克蘭歸屬俄羅斯帝國,因此,與土耳其以戰爭的方式解決克里米亞問題,就成為須臾不可推遲的急務。但是,與自己的先皇們不同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採用戰爭手段的同時,竭盡全力利用「收買」,扶植親俄派,讓親俄派的人當「克里米亞汗」。女皇所要達到的目的,首先是期望在親俄派汗的名義下,架空克里米亞汗國歸屬土耳其的事實,第二步是使克里米亞汗國脫離土耳其成為「獨立的汗國」,最終是要將「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歸屬俄羅斯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這種決策和行動是深謀遠慮的,絕對真正是「要有狼的牙齒,但尾巴是狐貍的」,簡言之,即具有「狼牙狐尾」的撲朔迷離的色彩。

1768-1774年俄土戰爭的最初幾年,克里米亞半島戰線是由帕寧將軍指揮的,但戰事進展並不順利,帕寧對女皇的「狼牙狐尾」的意圖也執行不力。女皇不得不在1770年4月2日給他的信中點明了這個問題:「我們完全無意占有這個半島,並讓屬於汗的各韃靼人的帳也臣屬俄國,而只是希望他們脫離土耳其並永遠獨立。」到了1771年,俄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訴求變得更為清晰了。一定要占領克里米亞半島,為此俄國軍隊要向西挺進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和比薩拉比亞,為最終占領克里米亞做掩護。女皇將克里米亞戰線的指揮權交給了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公爵,囑他要竭盡全力占領克里米亞的戰略要地,而攻城略地的目的,是扶植親俄的人當克里米亞汗,以達到克里米亞「獨立」的目的。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3張瓦西里·多爾戈魯科夫公爵畫像

多爾戈魯科夫公爵果然不負女皇的囑托,很快就占領了克里米亞的半壁江山,並且在作戰進程中不斷向女皇快馬遞送戰報。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他為俄國利益的奮戰大加讚賞。1771年8-9月間,葉卡捷琳娜二世頻繁給多爾戈魯科夫寫信,對他的戰功表示感謝。她在得知多爾戈魯科夫的軍隊已挺進到彼列科普地峽時,給他的信中這樣寫:「您在這次戰爭中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什麼是帝國所需要的利益所在,您勇往直前,唯一的目的就是掃除一切障礙。您可深信,對您的功績我極為關注,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您的功績和您對我的愛,我對您特別賞識並會永遠善待您。」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4張多爾戈魯科夫的軍隊攻占克里米亞要塞的情景,油畫

彼列科普地峽是烏克蘭連接克里米亞的唯一陸上通道,是從克里米亞進入烏克蘭、俄國,或由烏克蘭、俄國進入黑海的「門戶」。多年來土耳其在這里修築了堅固的要塞——「奧爾-卡普要塞」,也叫「彼列科普要塞」。土耳其文「奧爾-卡普」的意思是「門」,幾個世紀以來正是這道門阻斷了俄國進入黑海的通道。這是讓歷代沙皇耿耿於懷的事,更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要多爾戈魯科夫誓必奪取的地方。所以,當「奧爾-卡普」要塞,隨後是阿爾巴特要塞被多爾戈魯科夫奪下後,女皇欣喜不止,立即給這位統帥寫信:「所有這一切都不僅是我的軍隊英勇奮戰的結果,也是您率軍智慧、指揮有方,為此我向您表示特別的感謝。」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5張

彼列科普地峽位置圖:圖中紅箭頭表示烏克蘭與克里米亞的唯一陸上通道「彼列科普地峽」,下部為克里米亞半島,島中心城市為辛菲羅波爾,左下方為塞瓦斯托波爾,島的最右段為刻赤,上為亞速海,下為黑海。

而當多爾戈魯科夫的部隊占領了亞速海的刻赤、亞速海灣上的葉尼卡列和巴拉克拉瓦要塞之後,這位女皇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給公爵的信中這樣寫:「我得承認,雖然卡法(即克里米亞半島西南部的費奧多西亞——聞註)是座偉大的城市,還是座海港,但是,葉尼卡列和刻赤卻在為西尼雅溫先生(彼得一世時期負責在黑海地區造船和開辟黑海海上通道的西尼雅溫家族——聞註)打開一條通向該港口的水路,這真是讓我非常的高興。我感謝您,因為您又把俄國國旗升上了黑海的天空,而在那里早就沒有這旗子了,可它們現在又飄揚在那些艦船上了……您的忠誠之力和作戰技術有了圓滿的結果;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您在極短的時間里,奪得了幾乎整個克里米亞半島,讓祖國獲利,也為自己獲得了榮譽。」

為了感謝多爾戈魯科夫,葉卡捷琳娜給他頒發了一級聖格奧爾基軍事勛章、獎勵60000盧布。對此,女皇還覺得不夠,又送給他一個畫有自己畫像的鼻煙壺:「……此情此境我能怎麼向您表達友好之情?在克里米亞沒有我的肖像,但您可以在我送給您的鼻煙壺上找到它。請您帶著它,因為我是出自好心送給您當紀念的。」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6張亞速海灣上的葉尼卡列要塞遺址

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多爾戈魯傑夫如此感謝和不厭其煩地表達自己的善意,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這位統帥完成了以前的統帥們沒有完成的偉業:武裝占領了幾乎整個克里米亞,為俄羅斯帝國謀取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多爾戈魯科夫讓女皇極為滿意的,還有另一件事,這就是他遵從皇囑,在武力占領和控制克里米亞的情況下,趕走了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汗賽里姆·格萊。葉卡捷琳娜在給公爵的信中,指示接下來該怎麼做:「在賽里姆·格萊汗猝然逃走後,克里米亞的軍事長官們應迅疾選舉沙哈卜·格萊為新汗,他的兄弟沙辛·格萊為卡爾加,他們的侄子拔都·格萊為努拉迪內(汗,卡爾加和努雷迪內,依次為克里米亞汗國的三個最高統治者——聞註),還要有他們高級官員的代表,並且保證所有的蘇丹官員要公開宣誓效忠,絕對脫離奧斯曼帝國政府,而且只有進行如此有利於我們的選舉,才能向韃靼人證明,這一切都是符合他們的願望的,進而可毋庸置疑的向他們表明,我們正在盡力為他們提供克里米亞的完全的獨立。」

在這封信里,女皇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有利於俄國的「選舉方案」:在大兵壓境或占領絕大部分土地的情況下,讓自己挑選出的韃靼人充當汗的唯一候選人,和汗以下的兩個重要的當政者——卡爾加和努拉迪內,作為進行這種選舉的先決條件。要保證被選的韃靼人宣誓效忠俄國和脫離奧斯曼帝國,選舉的目的是賞賜給克里米亞「完全的獨立」。

當然,葉卡捷琳娜還不止於此,她對克里米亞的完全獨立以及獨立後的事務看得更遠。所以,她在信中極為詳細地描述了這個對俄國來說無比光明的未來:「因此,你再以我的名義和詔令,向汗,還有所有的上層官員作出符合禮節的回答,準予汗實際上對克里米亞半島進行治理,可保留一切——他們所固有的和從前的信仰、法制與特權,而後他要簽署法令,要向自己的人民宣布脫離奧斯曼帝國政府,要保證,無論何時和無論情況怎樣變化,都不再聽命於它,而是永遠與我帝國保持友好與結盟,為此,我責成您把這份法令以及信使,送往我的宮廷,還要有一份特別的公文(其中應含這份法令的內容),即正式和直接宣布汗位的選舉和核準都要在我的庇護之下,這份宣告將永遠收藏於此,作為汗承擔責任的保證,而法令,還有信使,退回,收歸克里米亞檔案。」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7張1768-1774年俄土戰爭期間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

總之,葉卡捷琳娜二世兵發克里米亞半島的目的,名義上是要使克里米亞汗國脫離奧斯曼帝國,保證它的「獨立」,但實際上是要將它最後歸為俄羅斯帝國,以便最終將黑海沿岸控制於己手。這一點,女皇在給多爾戈魯科夫的信中也說得十分直率:「在與土耳其政府的戰爭仍在進行時,任何克里米亞土生土長的人都無疑可能會敏感地認識到,我帝國的軍隊在克里米亞占領的設防之地越多,尤其是在黑海沿岸,它們對於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犯就會越無慮和越安全……」

多爾戈魯科夫隨即在克里米亞實施女皇指令的「選舉方案」。他召集克里米亞汗國有權勢的「別伊」開會,讓他們選舉女皇指定的唯一候選人沙哈卜·格萊三世為「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的汗,並且讓「別伊」會議簽訂了一份與帝國的盟約。根據這一條約,克里米亞汗國被宣布為是俄國保護下的獨立汗國;刻赤,金布爾恩和葉尼卡列要塞,歸俄國所有。俄國可以在克里米亞的一系列城市駐防。隨之,這個「獨立的汗國」成了俄國實際上的附屬國。

對於這種結果,土耳其當然是不可接受的,暗中策劃了一場又一場推翻親俄派汗的行動。1774年初,土耳其扶植「自己人」道拉特·格萊為「克里米亞汗」。7月,土耳其軍隊護送道拉特·格萊至阿盧什塔。阿盧什塔是黑海南岸的重要港口與碉堡,是土耳其軍隊歷次進軍的登陸之地。7月24日,土耳其軍隊在這里遭遇到3000俄軍的抵抗。在這里指揮的,是多爾戈魯科夫麾下莫斯科軍團近衛連的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庫圖佐夫的軍隊擊退了土耳其軍隊,但他自己的右眼被打瞎。此戰成了這位未來統帥輝煌軍旅生涯的一個閃亮起點。多爾戈魯科夫上報了他的戰功,葉卡捷琳娜二世對於他的保衛克里米亞的「獨立」和守住黑海一線的戰功大加讚賞,親自恩準他帶薪去奧地利治傷療養。

俄羅斯帝國風流女皇如何運籌帷幄,兼並克里米亞? 歷史 第8張年輕時的庫圖佐夫畫像

對於葉卡捷琳娜二世來說,更重要的是,1774年成了這次俄土戰爭的結束之年。這一年的7月,俄土雙方在保加利亞的一個小村莊——庫楚克-凱納吉簽署了停戰和約,這場持續了6年的戰爭宣告結束。俄方簽字的是多瑙河一線的最高指揮官彼得·魯緬采夫,土方代表是奧斯曼帝國最高維季爾穆罕默德帕沙。該條約以地命名,這就是有名的《庫楚克-凱納吉條約》

這份停戰條約,承認克里米亞及其毗連的韃靼人的地區獨立;亞速,刻赤,葉尼卡爾,金布爾恩和第聶伯河與布格河之間的土地,以及大小卡巴爾達,均由俄國占領;俄國商船有權自由來往於黑海和穿越黑海海峽;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轉歸俄羅斯帝國保護;俄國有權在君士坦丁堡修建教堂,土耳其政府要堅定地保護基督教法律、教會及教徒;俄國有權可以不支付任何費用地去耶路撒冷及其它聖地;俄國要土耳其從格魯吉亞和米格列爾地區撤走軍隊,那里的碉堡要塞由當地人的軍隊駐守。俄國還要往土耳其政府派駐使節(包括譯員)以保證俄國商人在奧斯曼帝國的利益。此外,土耳其還要向俄國賠款「戰爭損失費」750萬皮阿斯特土耳其幣(400萬盧布)。

這是一份顯然對俄羅斯帝國大有利益的條約。一個最最主要的問題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終於做到了從彼得大帝以來先皇們的兩大願望,一是向西,向多瑙河收集新土地,對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的保護,開啟了俄羅斯帝國對多瑙河沿岸土地的新一輪爭奪;二是占領克里米亞半島,進而奪取黑海出海口,成為海上強國。從這位女皇當時的戰略意圖來看,這個條約為最終將克里米亞徹底歸屬俄國,做好了政治、軍事和社會輿論方面的準備,為1783年波將金公爵以「自願加入俄國」為旗號,以繼續完善征戰和收買相結合的手段(「狼牙和狐尾」相結合的策略),在克里米亞做到俄國化的統治鋪平了道路。而從俄國歷史發展的更遠處看,在克里米亞即將崛起的海港建設和軍艦製造,將開啟俄國成為一個真正海上大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俄國的黑海艦隊,將從此成為西方國家揮之不去的噩夢,而那些能為俄羅斯帝國爭奪更多更大國家利益的統帥們(庫圖佐夫、蘇沃洛夫等),也將一個個登上俄國歷史的舞台,成為一座座光彩奪目的豐碑。

魯緬采夫和多爾戈魯科夫雖然為俄羅斯帝國立下汗馬功勞,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對他們寵愛和賞賜有加,比如,女皇就封多爾戈魯科夫為「克里米亞公爵」,但他們畢竟是軍人,對治國謀略和開發新土地之道,智慧和手段都不足。葉卡捷琳娜二世兼並和開發土地的舞台上,需要有一個新人,一個既有軍事家的驍勇,又有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更善於斷然治理新土地的人。這個新人就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那位格列戈利·波將金。不過,現在離他站在那塊「白色峭壁」上的輝煌時刻還有9年的時間……波將金在謀劃,而更重要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還在運籌帷幄。

(編輯:一行,相關配圖由作者提供。文章版權歸屬本帳號,合作、轉載請留言。)

這里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眾號:yimeishi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