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追討路:文物」回家「怎麼就這麼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刊記者 王曉/ 文

又一年過去了,福建省三明市陽春村的村民,還是沒能等回他們的章公祖師。

這是一尊據稱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肉身佛,被村民們供奉幾個世紀後,1995年底突然失蹤。十年後,有村民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展覽中認出了他——彼時,這尊肉身佛的持有者為荷蘭收藏家奧斯卡·范奧維里姆。

漫漫追討路:文物」回家「怎麼就這麼難 歷史 第1張

2015年3月3日,章公祖師肉身像在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新華社 圖)

那之後,村民們開始了漫長的追討路。直至2018年12月12日,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駁回了他們的上訴,理由是提起訴訟的陽春村委會「不能被視作一個法律主體」。

「這個訴訟不出問題是意外,出問題是必然的,不是出現在主體上,就是出現在法律適用上。」代理過多起海外文物追索案的北京律師劉洋對這一結果並不意外。

在他看來,無論民間追討還是訴諸法律,想讓流失在外的文物「回家」,都無比艱難。但只要「那扇文物回流的門有條縫,你一定要上去敲,使勁敲。」

將日本首相列為被告

吉林德惠人王錦思使勁敲過那扇門。

2015年6月9日下午,他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文物追討部部長的身份,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呈交訴狀,要求日本政府歸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並道歉賠償。起訴狀上列的三名被告,分別為日本皇宮宮內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任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據史料記載,是一塊重逾九十噸,單體十多立方米的駝形天然頑石,亦是唐朝冊封管轄東北地方政權渤海國的物化證明,對中國東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軍將其作為日俄戰爭的「戰利品」獻給明治天皇,深藏於日本皇宮。

單從數字上看,中華唐鴻臚井刻石不過是滄海一粟。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及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如何讓這上千萬件文物回家,成了擺在歷任政府官員、學者、律師面前的難題。目前來看,能使出的辦法大致有外交談判、依法追索、回購、捐贈交換等方式。

在訴諸法律之前,王錦思試過一些「土辦法」。

2014年,正值中華唐鴻臚井刻石「誕生」1300年。王錦思一行三人帶著旅順的海水、巖石、貝殼、面制壽桃等「生日禮物」,到日本皇宮宮牆外給中華唐鴻臚井刻石辦了生日會。回國後,他們又網上發起簽名活動,征集到了包括崔永元在內的兩萬多人簽名,並通過郵件,以他所在的中國對日索賠聯合會名義,向時任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和新聞文化中心公使山本恭司提出追討要求。

「我不確定我所在的機構是否真正有這個權力(去追討)。但能夠被大眾公認的是哪個機構、哪個人更有權力去追討呢?沒有這麼一個答案。」王錦思說。

一番折騰後,天皇家的大門「沒敲開」,訴諸法律的事也不了了之。最終只有日本外務省代表出來和他們見了面,表示知道有這麼回事,但沒提歸還。

王錦思倒也沒有太沮喪。若干年後,他對本刊記者回憶起當時的舉動,坦言只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讓更多人知道有這麼一件流失了的文物。「至少在這件文物回歸的進程上有我的一個足跡,盡管它很淺,(停留的)時間很短暫。」

」消失「的原告

「我本人不太鼓勵民間追討。」劉洋的立場很鮮明。在他看來,參與民間追討的人有利益團體,也有個人,各有各的打算,很難形成合力,「同時它缺少對話的手段,弄不好還會擾亂國家追索和法律追索,起到反作用。」

劉洋第一次接手海外文物追索的案子是在2007年。那一年,他從時任中美收藏家協會秘書長黃正那里聽到一個消息,說是兩顆洛陽龍門石窟遺失了80多年的佛首,在美國有了下落。

一位西班牙裔美國人稱,這兩顆佛首,是自己的先輩參觀龍門石窟時,花了兩個大洋雇當地農民撬走的,後輾轉運到美國。該男子找到黃正,要求對兩顆佛首進行估價,並打算委托有關機構出售。

在劉洋看來,有這位西班牙裔美國人在公開場合的自我陳述,有中美收藏家協會的朋友作證,有明確的存放地點,滿足了起訴條件。最後一步就是找到原告。在這起案子中,最合適的原告無疑是洛陽市文物局或者洛陽市龍門石窟管理處。但考慮到這是一起跨國訴訟案件,對方拒絕在起訴狀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案子最後沒有進行下去,就是訴訟主體的問題。」劉洋有些遺憾。沒想到兩年後,同樣因為訴訟主體問題,他的訴訟請求再一次被駁回。

2008年10月,法國佳士得拍賣行發公告稱,將於次年拍賣圓明園鼠首和兔首,估價均為800萬至1000萬歐元——1985年獸首第一次拍賣時,價格每具僅500美元。但香港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猴首、牛首和虎首之後,使得獸首價格一路飆升,成為買家們的心頭好。

漫漫追討路:文物」回家「怎麼就這麼難 歷史 第2張

2018年8月8日,工作人員整理圓明園四大獸首中的牛首。當日,由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牛首、虎首、猴首、豬首在廣東肇慶展出,吸引民眾前來一睹國寶真容。(視覺中國 圖)

劉洋組織了80多名律師的律師團,決定通過法律的手段,遠赴異國叫停這次拍賣。用這種方式進行文物追索,在國內尚屬首次。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劉洋這次早早地找起了原告。在他最初的設想中,原告可以是圓明園,也可以是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但最終確定的原告,是歐洲保護中華藝術聯合會。

2009年2月23日,法國巴黎大審法院緊急審理法庭作出裁決,駁回了關於要求停止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銅像拍賣的訴訟請求。當地報紙的標題是,毫無懸念的判決。

「如果不是因為不得已啟用了一個國外組織做主體,我們當時的訴訟也不見得會被駁回。」近十年後談及此事,劉洋說自己至今都悟不出來為什麼原告這麼難找。

……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二維碼,獲得2019年第2期《Vista看天下》完整雜誌

漫漫追討路:文物」回家「怎麼就這麼難 歷史 第3張

漫漫追討路:文物」回家「怎麼就這麼難 歷史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