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人說社區電商的門檻很低,那是沒有考慮供應鏈的複雜性。建立供應鏈不是資金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跳過無數坑」才有深刻體會。
社區電商的基本特徵就是社區形態,消費者家門口的新零售。一般有以下特徵:
1.以社區為半徑,連接C端。門店團長與社區居民本來就是強關係,現在把線下關係引入線上。先引入社群,比如某店有400多「熟客」,通過兩個社群引入線上。在社群做到與C端交互,然後在小程序下單。
2.線上下單、預售制、自提,三大特點。以長沙社區電商考拉精選為例,每天23:00之前在小程序下單,然後平台開始備貨,第二天上午10:30之前送到門店,然後消費者到門店自提,保證中午做飯。平台倉庫和門店「零庫存」。
3.以生鮮(蔬菜、水果、肉蛋等)為突破口,逐步豐富其他品類。生鮮是剛需、高頻,最容易形成黏性。一旦形成黏性,就可以擴大品類,比如低頻的日用生活品、美妝等。
小店、家門口的新零售,可能與很多人想像的「高大上」新零售不相符,因此,也有人說社區電商「太LOW」,不看好。
社區電商的叫法很混亂,有人叫「社區團購」,有人叫「社區團購電商」,因為有「團購」兩字,讓不少人想起拼多多。還有一些微商(社交電商)借社區團購模式升級,也讓大家對其觀感不佳。
團購的價值是客戶裂變,對於微商型和寶媽型,因為缺乏社區客戶基礎,當然需要客戶裂變。線下門店有服務半徑,對客戶裂變沒有強烈需求。
比較好的叫法就是社區電商,核心是兩個關鍵詞:一是社區,圍繞社區半徑提供最便利的服務;二是電商,通過線上(社群、小程序)給消費者提供便利。一切圍繞社區進行。
小店重生
雜貨店是最早的商業形態。166年前,百貨商店掀起了零售革命,雜貨店一直是零售革命的對象。
社區電商與傳統門店結合,為小店賦能,讓小店的「人店合一」能夠打通三度空間,形成互聯網價值。這是小店重生。
傳統門店面積雖小,但社區電商可以讓它SKU極大豐富。這是小店做大店生意。
這一切,都因為小店既發揮了天然的便利性,也利用了互聯網賦能,重構了與消費者的關係。
社區電商的特別是「人店合一」,小門店,店長就是老板,而且服務社區商圈,生活半徑與商業半徑重合,「熟人」也是「熟客」。
線下門店,店長與社區消費者有線下強關係,通過引入線上,可以做到社群強互動,消費者之間也可以通過小程序相互推介。
新零售不僅重構與消費者的關係,而且一定是打通三度空間,做到線下、社群和網路空間三維空間互動關係,即「線下強關係,社群強交互,小程序強推介」。
三只松鼠最近在推線下新零售的「聯盟店」,特別強調「人店合一」,即店長就是投資人。「人店合一」是最好的信任背書,事實也證明能帶來銷售的增長。「人店合一」帶來信任背書,信任半徑就是社區商圈。
只有「人店合一」才能真正打通三度空間。沒有「人店合一」,最多只能打通二維空間。門店型的社區電商中,店長是樞紐節點,線下強關係是所有關係的基礎。考拉精選的實踐已經證明,選對店長是關鍵。
社區電商需要兩級信任背書:一是平台與店長的信任;二是店長與消費者的信任。信任需要時間積累,考拉精選的兩級信任背書,平台與店長的信任經過十年考驗,「人店合一」的門店與居民的信任背書也經過時間考驗。
社區電商與消費者的關係進化有三階段:第一階段,通過社群和小程序連接C端;第二階段,通過提供線上內容和生態,做到C端在線;第三階段,通過長期的C端在線,產生用戶黏性,做到「用戶私有化」,即用戶終生價值。目前,社區電商仍然處於第一階段,即連接C端。
供應鏈是「大坑」
貨的重構是新零售的重要一環。傳統門店多是小門店,面積有限,SKU有限,只能提供高頻商品,而且最高頻的生鮮還無法提供。高頻商品的價格透明度又比較高,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社區電商是平台與門店結合,突破了門店面積限制。因為實行預售制,平台和門店均無庫存。所以,只要是平台供應鏈上的所有商品,都可以通過小程序下單。
這意味著,門店的SKU可以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規模增長。用較小的門店,做到更豐富的SKU。無論高頻、中頻、低頻商品,都可以通過平台銷售。
正因為門店可以很小,但SKU必須很豐富。所以,社區電商對供應鏈的要求極高,甚至有人說初期最大的障礙就是供應鏈。在這方面,B2B平台是有優勢的,目前做得最好的長沙「興盛優選」和「考拉精選」,都有十多年的B2B供應鏈經歷。
有人說社區電商的門檻很低,那是沒有考慮供應鏈的複雜性。建立供應鏈不是資金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跳過無數坑」才有深刻體會。
社區電商的想像空間
首先應該承認,社區電商剛開局,還處於快速迭代早期,未來走向何方,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但是,按照現在流行的終局思維,一個商業模式是不是有價值,要看終局形態是什麼。所以,即便預測很難,還是要預測的。我有下面幾個觀點:
第一,社區電商可能是新零售的最大賽道。目前露出水面的新零售,大致有以下幾種形態:一是新物種零售。比如盒馬鮮生、永輝,它們主要覆蓋大都市的高密度社區;二是KA新零售,比如大潤發、步步高探索的新零售,目前的問題是存量改造難度大;三是創新型的零售形態,比如瑞幸咖啡等;四是互聯網激活傳統零售小店,比如社區電商。
上述新零售形態中,哪種規模最大?從門店數量和規模講,獨立門店無疑是最大的,但過去因為高度分散,所以也是最不起眼的。現在用互聯網平台把獨立門店串起來,規模就會非常大。
第二,社區電商讓小店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小店的優勢是便利,缺點是場景、體驗和SKU少。社區電商解決了SKU問題,只要能夠解決場景和體驗問題,就可以與其他零售商業形態抗衡。比如,KA的優勢是品類豐富,但便利度不夠。現在社區電商既有便利性,又有產品豐富度,逼得KA新零售只有主打場景和體驗。
第三,社區電商間接解決了商業的級差地租問題。好地段生意好,但租金也高;差地段租金低,但生意也差。這就是桎梏商業的級差地盤問題,也是傳統商業無解的問題。社區電商解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只要連接C端,地段問題不那麼重要了;二是面積不那麼重要了。
第四,社區電商的終局。社區電商最後一定是多寡頭狀態,大平台+區域分布式服務。大平台形成供應鏈優勢,區域服務形成本地優勢。
多寡頭格局,一定是資本催生的集中化。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遠比拼多多三年的時間要長。初步判斷是三至五年,甚至更長。
第五,社區電商目前的短板是場景和體驗。三只松鼠聯盟店雖然也是社區新零售,但因為是全新設計,盡管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但場景和體驗感都很好。社區電商是「舊城改造」,場景和體驗需要時日,也需要投入。
完
一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
編輯:王玉
微信號:sophiewangyu
美編:西木一
156 7061 630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