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會員新玩法!從社交電商到新零售,「不思進取」的傳統門店都錯過了什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電商兇猛,門店頹勢,在顧客消費習慣和經營模式不斷更新的今天,傳統門店已經逐步陷入困境——門檻高、回本難、客源擴張困難,更別說保持盈利了。根據報告顯示,傳統零售門店的生命周期平均在3到5年,而在競爭白熱化的餐飲行業里,有些店面短短三個月已經換了兩任老板。

未來之路如何走?利潤好的商家並不發愁,因為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危機並不是當下的利潤多寡,而是對未來能否清晰把握。

社交電商:破局利器

「無社交,不電商。」

幾年前說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還不明就里,但是放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把它奉為真理。實際上,社交電商這一概念的出現由來已久,但讓它快速發展的「秘訣」,必然離不開社交電商的「獨門法寶」——天然的社交基因和獨特商業模式。眾所周知,消費者的良好購物體驗是電商平台存活的關鍵,同時,商家的積極入駐是電商平台賴以生存的基礎。

那麼「天然的社交基因」是什麼呢?就是「人」。

一方面,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富有趣味的網路社交購物更加適應其消費心理,也符合消費者對於網路購物的終極定義。

另一方面,從商家角度來看,高速有效宣傳產品是他們追求的目標。而由於社交關係鏈的穩定性和較高的溝通性,社交電商正好在這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商也有致命的問題,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他們需要線下的交流和場景。

因此,馬雲提出了新零售。

從社交電商到新零售,“不思進取”的傳統門店都錯過瞭什麼?

新零售:解決了電商的超級痛點

2016年下半年,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他說:「電子商務」將會成為傳統的一個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

時間從16年步入19年,這三年里,無論是淘寶、京東,還是小米,互聯網的大佬們紛紛改變政策,想要借一把新零售的東風。

新零售讓線上和線下結合,解決了社交電商缺少場景化和體驗的痛點。

我們思考一下新零售與社交電商結合的四個核心:IP+場景+內容+社群。

從社交電商到新零售,“不思進取”的傳統門店都錯過瞭什麼?

一. IP

人格化的連接,促進商業變現

通過人格化、話題和內容來打造IP,營造行銷勢能,最後才能通過流量做到更大的轉化。

二.場景

形成剛需和流量,可以從根本上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欲望

沒有絕對的剛需,只有當下場景的剛需,要選擇從最容易突破的場景入手,才能把特定的價值、氛圍、認同感傳遞到消費者。此時,只要體驗不錯,就會促進轉化。

從社交電商到新零售,“不思進取”的傳統門店都錯過瞭什麼?

三.內容

產生有效鏈接+社群是整個鏈條的驅動力

社群對成員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痛點,就能帶給他們什麼樣的購買力。

四.社群

做到銷售的轉化和會員的裂變,是行銷轉化的解決方案

我走過不少實體店,留意到許多這樣的現象:裝修一年比一年高大上,這里放一個觸摸屏,那里添一個大投影,但利潤一年比一年低;店越開越大,店內銷售,從禮儀到話術,從迎賓到送客,越來越系統,但成交率並沒有明顯上升。

問店里的人為什麼,多數的回答是:都到網上買去了。

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

地理上,離消費者最近的是門店,不是電商;

心理上,最能多樣化影響消費者感觀的還是門店,而不是電商。

從社交電商到新零售,“不思進取”的傳統門店都錯過瞭什麼?

那麼,門店和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一步」是什麼?把門店引向社交電商的是什麼?

是社群。

大多數門店在前期的探索後,已經有了基礎的流量和活躍度,在種子用戶的基礎上建立社群,以此進行後續裂變,獲得更多的增量。此時配合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力量會更加空前。

我們最後再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在談論社交電商和新零售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很顯然,社交電商和新零售並不是傳統門店轉型升級必然的那根「救命稻草」,消費者才是。

第二,在互聯網零售的趨勢下,固步自封的傳統門店錯過了什麼?是每天新增的幾單利潤?事實遠不止此。

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化手段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己及人,讓業務做到持續增長,才是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的關鍵。

‘,

▼▼打造網路與門市銷售循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