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呼喚第二個滴滴,打破壟斷才是終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人民呼喚第二個滴滴,打破壟斷才是終局 科技 第1張

獨角獸的崛起或許只需要在一條正確的賽道上有足夠抗燒的資本,而當一家新興的互聯網企業真的被資本快速喂大,它龐大的體量和肆無忌憚的逐利嘴臉,讓那些曾經為他搖旗吶喊的普羅大眾感到後悔、害怕甚至是恐慌了。滴滴正是這樣的一家讓人民群眾感到後悔、害怕甚至是恐慌的獨角獸企業。

兩個妙齡少女在不到100天的時間裡相繼因為使用滴滴的出行服務而喪失了生命。盡管任何行業都存在著一定不可控制的道德風險,但是滴滴如此高頻的命案率卻發生在技術條件和平台規範完全可控的條件下。是滴滴敷衍的整改和不端正的認錯態度,讓完全可以規避的風險硬是發生了。

獨角獸的傲慢激起社會輿論風波,但也僅僅是換來滴滴順風車的整頓,而後才是滴滴全線服務的深夜整頓,不僅整改力度再次讓人失望,之後的輿論導向更是匪夷所思。兩條生命的逝去換來的竟然是為滴滴大唱挽歌,諸如《滴滴消失的第一夜》這樣的文章大行其道。這樣的導向不正是抓住了大眾的出行痛點大做文章,不就是因為O2O滴滴的壟斷才讓人們無可奈何嗎?

一、滴滴涉嫌發軟文洗地,製造輿論恐慌綁架民意

9月8日到9月14日,滴滴出行暫停深夜23:00至次日5:00時段的全部出行服務,對滴滴平台進行安全整改。隨後一篇名為《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成為爆文。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滴滴停運的第一個晚上大部分城市出現打車難,黑車坐地起價,網約車主無奈停運的現象。好像全國的交通沒有滴滴就完全陷入癱瘓,文中渲染了強烈的恐慌感。盡管它成為了爆文,然而對這篇文章的質疑聲卻不少。標題與滴滴夜間停運遙相呼應,滴滴涉嫌發軟文洗地的嫌疑不小。

1、滴滴事故的關鍵是客服效率以及平台制度,不能避重就輕。

滴滴此次事故的關鍵在於這次網約車主在作案前已經被其他乘客舉報,而滴滴並未給予該網約車主相應懲罰,助紂為虐。除此之外女孩在乘車後發現異常,向好友求救。好友聯繫到滴滴客服卻因為客服的不作為嚴重拖延了救援時間,讓本來不該發生並且能及時阻止的命案硬生生的發生了。《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卻將輿論導向引導到別的地方,拿著出行痛點做文章,而忽視了滴滴作為網約車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

2、滴滴存在不誠信基因,輿論引導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滴滴的公關部門在幾次新聞事件中都給人留下了不那麼好的印象,比如滴滴收購優步。滴滴在該消息已經流出後仍然反復否認,最終被打臉。希望捂住收購消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或許無可厚非。但是面對消費者,滴滴也是反復撒謊,口頭上強調安全卻默許馬甲車存在。另外滴滴針對樂清遇害女孩事件,發布的道歉聲明中,將責任推卸給網約車主,稱其車牌為私下臨時偽造。又遭到警方和央視的打臉,證明其說謊屬實。可見滴滴並未真實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而滴滴公關團隊為引導輿論時常謊話連篇不擇手段。因此對於《滴滴消失的第一夜》這樣的文章,難免不讓人產生懷疑。

3、社交流量不適合網約車行業,滴滴錯誤引導難逃避責任。

另外這次事故的發生,滴滴還有一個難以逃避的責任,就是其在開展順風車業務時,對其社交功能進行了明確引導,希望進行欲望行銷。然而順風車和一般的網約車有所區別,順風車司機註冊標準較低,而滴滴只看到了順風車巨大的流量能帶來的利益而未看到其中的風險。社交流量並不適合網約車行業,滴滴錯誤引導難逃避責任,而該文對這些問題只字不提。

二、滴滴擅自停運屬違規,央視出手質疑不良動機

之所以《滴滴消失的第一夜》這樣的文章能火,僅是基於網約車行業對與人們出行的確有巨大的影響,而滴滴恰巧在整個行業處於壟斷地位。該文章偷換概念來引導輿論,反而讓大眾對滴滴在事件發生後的夜間停運政策有所質疑。

1、有病治病,夜間停運無法治本反而有種要挾意味。

如果要整改滴滴的安全問題,那應該要全面停運滴滴徹底整改,選擇夜間停運實際上有點不合情理。央視新聞《1+1》欄目的報導中提到滴滴這個措施並未從人車的合規化、預防性的安全保障或者加強與安全部門的聯動等方面入手。並且記者還發現白天的正常營業時間滴滴公司網約車主的註冊依然寬鬆,並沒有真正落實其整改措施。那麼夜間停運究竟有多少整改意味?

2、24小時經營是計程車平台基本要求,滴滴未提前報備已屬違規。

滴滴選擇「深夜停運」再加上文章配合引導恐慌,在最大化的強調網約平台在公共交通中的作用。然而24小時經營是所有計程車平台的基本要求。並且滴滴的此次停運未遵守2016年11月1日實施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網約車平台暫停或者終止經營需要提前30日向服務所在管理部門書面報告,並向社會公示。整改或許是假,但違規的確是真。

3、滴滴打著整改的旗號停運,然而整改後許多功能仍顯雞肋。

而經過夜間停運整改後的滴滴添加了「一鍵報警」功能,然而這個功能實際使用過程中,並不能做到「一鍵」功能。它未與公安報警系統直接相連,無法同步司機信息地理位置給警方。尚需通過110電話與警方取得聯繫,這與直接撥打110似乎並無差別。同時添加緊急聯繫人功能,也有存在諸多槽點。

三、滴滴壟斷網約車市場 矛盾未來將如何化解?

滴滴在整個網約車行業處於壟斷地位,夜間停運的確激起了大部分人對於網約車需求的重視。因此並非是網約車行業不該存在,但作為網約車霸主,滴滴的確是個有問題的企業。滴滴擁有了巨大的市場資源,但是卻沒有合理調動這些資源的能力。滴滴急需解決自身問題來緩解未來的矛盾。

1、提高對網約車主的準入門檻,完善客服團隊以及應急機制。

滴滴車對註冊的監管並不全面存在灰色地帶,比如有人車不符現象,超齡車也可改年限註冊成功,有案底人員也能花錢包註冊等等。滴滴應該真實提高準入門檻,而非流於形式,通過與公安和交通部門合作核實駕駛員信息。此外滴滴的客服人員採用外包甚至都是兼職人員,這對於一個壟斷出行行業並且應當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的企業來說尤為不妥。雖然在事件發生後滴滴創始人程維表示,平台將加強安全客服團隊的建設,將自建客服中心擴展至8000席,但是客服素質和服務體系並非僅通過數量衡量。

2、以科技公司的標準來自我要求,讓科技數據發揮其應有的效力。

滴滴標榜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然而在用戶要求提供乘客信息時卻無法調動數據。客服與平台的對接完全是脫節的,平台也無法實時與網約車主聯繫,滴滴的科技基因似乎還不夠。另外滴滴對於網約車主的監管是可以通過簡單的技術手段落實的,比如對於人車不符的現象能夠採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做到監控,但滴滴遲遲不著手落實落實監管,縱容亂象叢生。滴滴能擁有大量出行數據,但是卻沒有很好賦予其有效的價值。

3、削弱網約車在滴滴中的收入占比,使汽車服務鏈條有更長遠的盈利能力。

盡管滴滴在整個行業中占到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仍然在今年上半年虧損40億,可見網約車大幅盈利其實是存在有巨大壓力。滴滴希望不斷從網約車業務中挖掘利潤。打社交擦邊球擴大流量,就是滴滴迫切希望從網約車業務中獲得盈利的表現,這讓滴滴顯得急功近利。實際上汽車服務鏈條比起網約車有更長遠的盈利能力,滴滴將業務覆蓋到整個出行領域,小桔車服或能在滴滴的整個生態中更合理的承擔盈利任務。

四、激活監管與競爭活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除了滴滴要對自我不斷迭代升級化解矛盾,政府的監管以及競爭主體的培育是整個網約車領域健康發展的沃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政府部門應制定明確的網約車準入標準,與網約車進行深度的監管合作共享司機資料數據。政府與網約車企業在出行全領域共享大數據,能對全行業的車主進行有效的行為規範為,並且將問題車主阻擋在行業準入門檻外,從根源上杜絕道德問題發生。

政府應盡快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網約車平台與網約車主的責任關係。網約車企業作為社會公共交通的構成部分,要承擔起相應的監管責任,光顧著盈利而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網約車頻頻發生事故,而得不到有效整改,正是由於全行業沒有新鮮血液,完全被滴滴壟斷。對於競爭對手的培養,是完善網約車生態的最好方法。以新能源為切入口的網約車曹操專車和生活服務領域巨頭美團若是利用好機會強抓安全,形成競爭壁壘,都有可能成為滴滴強有力的競爭主體,激發行業競爭活力。

滴滴在當下整個出行領域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一家獨大的弊病逐漸顯露。面對屢次發生的事故,首先選擇公關逃避問題,無法意識到自身弊病,獨角獸的傲慢讓人民感到憤怒。面對群憤滴滴應該要加強對網約車主監管和客服團隊的建設,合理規劃盈利模式,並不斷朝著科技企業的方向發展。滴滴占據了大量的出行數據資源,也有能力用技術手段來規範行業,然而卻由於缺乏競爭對手一直疏於管理,由此可見在政府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的條件下競爭主體的培養是網約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