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禦花園位於紫禁城的北端,是明代永樂年間與紫禁城同時建成的花園,面積1.2公頃,全園以建築為主,達20餘幢,中軸、對稱明顯。真武殿東西兩路建築從景點構圖到建築平立面形式都是軸線與對稱:在軸線上布置了承光門、欽安殿、天一門、大甬道。東西道路、建築、水池、花台基本對稱:堆秀亭對延暉閣,藻堂對位育齋,浮碧池亭對澄瑞池亭,萬春亭對千秋閣,漢白石台對觀鹿台,絳雪軒對養性齋,東井亭對西井亭,欽安殿前東西方亭對稱,絳雪軒前假山對養性齋前假山;堆秀山與西路的鹿台假山通過欽安殿景區成對角線對稱。另外,中軸線建築前的小品對稱也是很明顯的,承光門前左右鎏金銅象以及天一門月台前的東西金麒麟,完全對稱。
這一對鎦金銅象,以鼻觸地,透過頭部的繩子和背上的氈毯,以及馴良的眼神來看,可以知道是訓練有素的「儀象」,而非不知禮儀的野種。還可以發現它的前腿跪的方向是相反的!真正的大象是不可能這麼反關節伏著身體的。而這樣的身姿,與神武門裡的鎏金銅象也是完全一致。這其實就是「富貴象」,取的是「伏跪象」的諧音,因為前伏後跪的大象,可見皇帝不僅吃盡穿絕,連名字都要是大吉大利的,而且不惜大象以「反關節」的方式來迎合「朕意」。
相傳雍正帝喜歡大象。他最喜歡在大象背上馱個寶瓶,這「太平有象」的寓意實在妙極。造辦處為皇上製造了一尊「太平有象」,雍正手撫著大象的耳朵說:「太平有象太平有象,這才最合朕的心意。」
他下令:「再鑄兩座鍍金銅象,放置在禦花園的承光門。」太平有象的構思才彰皇家氣派,皇帝終日揪心的,不就是天下太平嗎?
據竇光鼐、朱筠《日下舊聞考》等書記載,京城的象房系明代弘治八年(1495)修建。大象運至京城後,有專人進行調教、演習,所以象房又稱「演象所」。此外,錦衣衛另有「馴象所」,專門管理「象奴」和「馴象」。
值得一提的是明天啟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6月12日)當天,明軍生產火藥的王恭廠發生大爆炸(至今有媒體還說是不明飛行物在此墜毀)。爆炸摧毀民屋一萬餘間,死亡數千人,有些亡者的衣物甚至飛出了幾十裡遠。爆炸的巨大衝擊波也摧毀了象房。受到驚嚇的大象在大街上狂奔,見人如見仇敵,用長牙和鼻子進行瘋狂攻擊,致使許多市民被大象踩死或摔死。
清代鑾儀衛沿襲明代錦衣衛演象所和馴象所制度,從順治元年(1644年)開始,即設置馴象所東、西二司,以馴養「皇帝鹵簿」(儀仗)使用的儀象。
清代同樣沿襲了明代的「洗象」舊例。這一活動中,不乏動物表演。如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洗象》條說:「每歲六月六日牽往宣武門外河內浴之,觀者如堵……觀者持錢畀象奴,如教獻技,又必斜睨象奴受錢滿數,而後昂鼻俯首,嗚嗚出聲。」清代無名氏《燕台口號一百首》在談到「洗象」時註道:「象奴令象以鼻拄地,其聲如雷,曰‘打鼓’。」上述「昂鼻俯首」、「以鼻柱地」等,都是象的表演。清朝詩人張問陶有《玉河洗象歌》,細致描繪了「洗象」時象戲的生動情景,「象奴驅象如牧豬」一句可以推測,當時的馴獸水平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清代的象戲除了上述之外,偶也有「鬥象」的節目。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二十三有《鬥駝鬥象》條指出:「康熙(1662—1722)中,駕幸南苑,觀象與虎鬥,虎竟為象所斃。此又一奇也!」在所有鬥獸節目中,象、虎之鬥大概是最激烈、也最聳人聽聞的了。
英國製造銅鍍金象拉戰車鐘
另外,故宮博物院還藏英國制銅鍍金象拉戰車樂鐘和清末銅鍍金四獅架象馱表,後者系英國 1770年製造,高81公分,寬41公分,厚33公分,分為三層。四獅背負底座。底座前後均雕狩獵場面,狩獵是英國貴族所熱衷的運動,此題材經常作為裝飾圖案,在一些器物上施用。底座兩側是蛇熊相鬥場面。象馱轎為第二層。象腹內裝有音樂系統機械裝置及帶動水法的齒輪系統。象轎以人物頭像為四柱,水法布置其中。第三層疊石正面嵌兩針表,表不僅走時,還報時。上弦後,在樂曲伴奏下,二層水法轉動似瀑布。鐘由鐘表師James cox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