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1張

在你把嗓子扯破了之前,小東西終於坐到了餐桌前,卻一會兒玩玩筷子,一會兒望望窗外。至於碗里的飯菜,半天都沒有下去一口。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你使出渾身解數:

寶寶你聞,米飯的味道香香噠~

寶寶你再不吃這口飯,媽媽就把它給鳥兒吃啦!

現在不吃飯,晚上會餓的!

你到底吃不吃!好好說話不聽,是不是討打!

好不容易在一片雞飛狗跳中孩子吃完了飯,孩子就蹦蹦跳跳地去玩玩具了,要麼就坐在電視面前不挪窩了。收拾餐桌?不存在的。獨留老母親對著滿桌狼藉,唯有淚千行。

不少媽媽都會在媽媽群里吐槽孩子吃飯,每次都能得到不少媽媽的共鳴:「我的孩子也是吃飯太困難了!」、「不喊不吃,喊了也不吃!」你獲得了一點心理安慰:還好還好,我的孩子不是唯一一個吃飯這麼困難的。

但是吃飯困難真的是小孩子們的共性嗎?在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分享收獲有機農場主、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石嫣的眼里,答案是否定的:「我之前在日本考察的時候,發現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需要大人操心。」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2張

所有的午餐都吃的一乾二淨。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3張

吃完飯還會自覺地收拾餐桌,打掃衛生。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就這麼乖巧聽話?中國孩子不好好吃飯,很大的原因是缺少了對孩子的食育,也就是關於食物的教育。」

中國孩子缺少一堂「食育」課?

「食育」的概念,是於1986年,由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塚左玄提出的。他認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也就是說,食育是身體發展、智慧發展和德行發展的根本。通過從幼兒期起給予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並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藝術想像力和人格培養上。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以執行對兒童的食育,也設立了食育月和食育日來擴大國民影響,可見日本人對此的重視。從日本孩子的「午餐日常」,我們可以看到食育對孩子們的正面影響。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4張

大阪市對於食育月和食育日的宣傳。

來源:http://www.city.osaka.lg.jp/

食育並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吃飯。」它要求成年人有意識地告訴孩子飲食的來源、製作和營養價值,怎樣選擇食物、製作食物、不同的食物應該吃多少,並讓孩子通過實踐提高選擇合適食物的能力,從而養成珍惜食物、平衡膳食的生活習慣。

怎樣通過食育讓孩子好好吃飯?首先需要了解孩子不好好吃飯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不餓,二是不認識食物

不餓很好理解,再鮮香美味的食物擺在面前,肚子不餓也失去了幾分興趣。城市的孩子每天並沒有足夠的活動量。每天窩在家里看電視、玩iPad、玩手機,哪里還有時間去瘋跑,消耗體內過剩的精力?上一頓吃完的還沒有消化掉,下一頓飯菜又擺上了餐桌,寶寶哪里吃得動喲!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5張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不認識食物。

不認識食物,孩子只會依照自己的本能去選擇吃什麼,長得可怕的、味道清淡的,一律拒之門外。

我侄女第一次見到煮熟的螃蟹端上桌時,捂著嘴怎麼都不肯吃:「那是怪物!不可以吃的!」我告訴她:「螃蟹非常好吃哦!蟹肉蟹膏很香甜,從古代到現代都是不少人的最愛呢!」小侄女瞪著我,一副我在騙人的樣子。

可是當她媽媽把蟹剝開,給她看澄黃的蟹黃、瑩白的蟹肉,還在她面前吃的津津有味,小侄女動搖了。下一次媽媽把螃蟹肉送到她嘴邊時,她猶猶豫豫的張開了口。嚼嚼嚼,再張口:「還要。」

相反,面對香甜美味的「垃圾食品」,因為不知道它對身體的危害,孩子一不留神就貪嘴了。如果孩子們了解了垃圾食品的生產與成分、知道不同的配料對身體的影響之後,即使覺得垃圾食品更香甜更好吃,還是會減少選擇它們。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6張

不同飲料中的含糖量,用方糖展示給孩子。

石嫣老師說:「我有幸旁聽過一堂日本幼兒園的食育課,告訴孩子們可樂如何製作、內含的配料對身體有什麼影響。教育人員還會用方塊糖的數量形象的比較可樂和其他飲料中的糖含量。」

課程結束後,雖然沒有人直白地告訴孩子「可樂不能多喝」,他們都會自覺地選擇其他在課程中被推薦的飲品。如果你問他:「要不要一起喝可樂?」他還會像個大人一樣告訴你:「可樂不能多喝,對身體不好。」

怎樣給孩子食育?

食育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這麼重要,你怎樣讓孩子認識食物、學會健康飲食呢?

1)把對食物的熱愛融進生活

孩子在家里也能了解食物從哪里來、怎麼烹飪、每種食物中有哪些成分、這些成分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

家人一起種一叢蘑菇,觀察它的生長、聞聞它的香氣並且記錄下來;

做飯時,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幫忙,也可以講解不同食物的做法;

裝盤時,還可以讓孩子決定怎麼把飯菜擺成好看的形狀,激發他的創造力和對食物的興趣。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種食物真的有用嗎?」不如看看石嫣老師的例子。她曾在國內的學校菜園開展過食育課程,讓許多小朋友減少了挑食。不少小朋友不喜歡吃胡蘿蔔,覺得它有一股怪味。

但是在課程中了解了胡蘿蔔的有關知識並且親手種植了自己的胡蘿蔔以後,小朋友們不需要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他也會把胡蘿蔔吃的幹乾淨淨,甚至還會主動的要求吃「健康食品」呢!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7張

另外,培養孩子對食物的感恩之心也非常重要。在日本的幼兒園,除了有專門讓孩子們輪值種蔬菜的菜園,還會讓孩子首先學會飯前飯後必須要說的那兩句話。翻譯成中文分別是「我開動了」和「我吃飽了」,其中還包含了謝謝大家的意思。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8張

為什麼幼兒園的小孩子一定要先學會這兩句話?因為大人們非常強調感恩,感謝大自然和農夫們生產出蔬菜、稻米、肉類,感謝食堂阿姨或家人把食物料理好,感謝所有能夠讓「我」吃上飯菜的人。因為心存感激,所以珍惜食物。

2)農田活動

帶領孩子走進農村、參與農田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孩子可以近距離觀察、體驗各種食物的種植、製作過程:水稻是怎麼種植的,又是怎麼從稻田里的一顆顆谷粒變成餐桌上晶瑩剔透的大米;小麥又是怎麼生長的,要經過哪些「磨難」才能變成買回家的一袋袋面粉……

知道了食物上桌過程的不易,孩子會更珍惜每一口食物;了解了天然食物的製作,孩子不容易抗拒食物本身的味道。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9張

另一方面,體驗農田生活可以大量地消耗孩子們的體力。用在農田中奔跑、幫忙做農活,替代靜坐著看電視、打遊戲、寫作業,孩子怎麼還會到了飯點還磨磨蹭蹭不願意吃飯呢?

農田活動可以是單純地回到農村,跟隨農民伯伯嬸嬸一起了解農活、了解食物。也可以選擇專門開展了食育課程的農場,由專業的老師帶領、講解,和一群小朋友一起體驗農村生活。

3)繪本

顏值高且生動有趣的繪本也是你的家庭食育好幫手,比如下面這些。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10張

1. 《媽媽寶寶的食物繪本》是一套非常適合啟蒙的食物繪本,一共6冊,主要面向0-3歲的孩子。簡單、活潑的語言,配上精美可愛的插圖,讓小寶寶知道不管是蔬菜水果雞蛋、還是米飯麵包,都非常好吃!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11張

2. 《大自然中的美食》一套5冊,主要面向3-10歲的孩子。這套繪本給孩子們展現了食物生長、加工、製作的過程與步驟,讓孩子了解食物的生產不易,更珍惜糧食。詳盡的步驟說明還可以激發孩子們自己動手的興趣呢。

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怎麼做到的? 親子 第12張

3. 《我為什麼要好好吃飯》是《小身體大學問》系列叢書中以食物為主題的一本,主要面向3-12歲的孩子。好好吃飯有什麼用?食物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而且不同的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吃哪些食物、吃多少可以給我們的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用彩虹橋的不同顏色對應不同的食物,幫孩子更好地理解、記憶吧!

通常,我們會要求孩子吃什麼,吃多少,過分強調營養的攝取。而食育除了注重營養,更看重孩子怎麼吃,怎麼讓孩子有吃的欲求:既愛吃,又享受吃的過程。

孩子不愛吃茄子嗎?他可能只是不喜歡茄子被做成黑乎乎的樣子;

孩子不愛吃魚嗎?他可能只是不喜歡挑魚刺的過程;

孩子不愛吃水果嗎?你喂進去他吐出來?其實,你允許他自己用手抓著吃,他可能就會吃得津津有味……

食物的顏色、形狀,你允許他怎麼吃,都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覺,都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愛。所以不要簡單地給孩子貼上「不愛吃什麼」「愛吃什麼」的標籤。

吃,是一個飽腹,攝取營養的過程,也是需要各種心理機制參與的過程。營造一個大家一起吃飯,樂樂呵呵的環境,孩子才更容易好好吃飯。食育,就是這樣一門吃的學問。

關於孩子不好好吃飯,你還有什麼話要說?歡迎留言,大家一起探討。養娃路上我們一起,你並不孤單~

素材支持:石嫣、分享收獲農場。分享收獲農場,坐標北京,是全國首家做到農戶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的農場,為消費者提供有機食物及食育相關的課程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