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7月10日本刊發表了《江蘇瀚華矽賣了理財產品賣股權,葫蘆里到底在賣什麼「藥」?》的稿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數名投資人前往江蘇瀚華矽產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江蘇瀚華矽)的南京融投資點詢問情況。據江蘇瀚華矽的融投資業務員所說,投資人的利息返還日期又要推遲,如果投資人要提前贖回本金,需要按照《產品購銷合同》扣除本金總額20%的違約金,並且表示因為受到監管,新辦理的理財產品年化利率可能也要下調。

7月17日,記者來到盱眙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反映相關情況,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的沈主任告訴記者:關於江蘇瀚華矽集資的問題今年5月已經由金融辦提交到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管局5月18日已經移交給盱眙縣公安機關,盱眙縣公安局正在調查。

沈主任說因為問題是金融辦提交的,所以建議記者去盱眙縣金融辦了解情況。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盱眙縣金融辦了解情況,一位張同志告訴記者:江蘇瀚華矽集資的問題的確存在,是5月10日由金融辦轉交給市場監管局的,現在已經由公安局調查了,調查進展情況將會及時告知。

7月20日,江蘇瀚華矽公司指派生產經理田經理和張總等一行四人與記者見面。田經理和張總代表公司對目前的集資問題做出三點回復:第一、公司的發展很不容易,需要資金,但是目前的集資行為的確不合規,相關理財業務已經停止整改;第二、公司生產的矽產品利潤高達120%,完全可以兌付所有投資人的本金和年化收益60%的利息;第三、廣大投資人的資金一定會返還。

江蘇瀚華矽的集資行為是否已經停止整改?相關部門的處理結果如何?投資人的資金何時返還?本刊將繼續關注。(市場周刊 記者 蔣雯煒)

相關新聞:

江蘇瀚華矽賣了理財產品賣股權,葫蘆里到底在賣什麼「藥」?

近年來,一些企業以投資理財為名,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吸收資金,卷款跑路事件頻有發生,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影響。

2018年6月中旬,記者接到江蘇瀚華矽產業有限公司(下簡稱江蘇瀚華矽)的一名投資者舉報,稱:他們這些中老年人投資的理財產品從今年4月22日起公司就停止兌現每月利息了,公司給他(她)們的說法是,因為南京錢寶網跑路,國家在抓非法集資,所以業務要停止三個月,等到7月22日就可以正常運作,屆時月利可以一起兌現。

舉報人向記者提供了相關證據材料和線索,為此,記者對江蘇瀚華矽的集資行為展開了調查。

高利誘惑中老年人投資

記者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了江蘇瀚華矽的企業信息,發現該公司註冊資本10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姚學平,經營範圍: 石英石制品開發、生產、銷售,其他非金屬礦制品開發、生產、銷售,食品添加劑(SiO2)生產、銷售,藥品添加劑(SiO2)生產、銷售,奈米生物技術研究、開發、運用,自營和代理本公司產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從該公司的經營範圍上看,並無融資資格。

6月24日,記者以投資人的身份與一名參與江蘇瀚華矽融資的投資人見面了解情況。該投資人告訴記者,有的投資人辦理江蘇瀚華矽的理財產品已經4年之久,之前的理財產品為一年期、每月返利6%。但根據該公司的融投業務員所說,由於國家監管,目前辦理的理財產品每月利率降為5%,因為南京錢寶網跑路,國家在抓非法集資,所以業務要停止三個月,到7月22日才能正常。

江蘇瀚華矽與投資人簽訂的是一份《產品購銷合同》,合同上標明甲方為江蘇瀚華矽產業有限公司,乙方為投資人,但合同內容只是乙方繳納資金之後成為甲方的經銷商。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江蘇瀚華矽與投資人簽訂的《產品購銷合同》

記者詢問投資人:「是否還另有關於理財收益的補充協議?」投資人說:「沒有,我們對這個也不是很懂,反正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每月返利的。」

記者問:「錢是怎麼交的呢?」

這名投資人告訴記者:他投的5萬元是現金交給江蘇瀚華矽融投資部財務的。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江蘇瀚華矽網站留有融投資部的聯繫方式

6月24日,記者登陸江蘇瀚華矽的網站主頁,發現該公司的聯繫方式中,寫明設有融投資部,並留有聯繫電話。記者撥打電話,卻被告知由於受到監管,融資業務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正常辦理。

6月25日,記者陪同一名在其他投資人鼓動下想投資的退休女士,來到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東井村48號邁皋橋古玩文化城內的江蘇瀚華矽融投資部,以投資人的身份進行暗訪。一名叫童成林的業務員接待了記者。

童成林告訴記者,投資者的資金都是投入到二氧化矽的生產中去,並且指著一塊二氧化矽晶體向記者說到:「這個產品成本兩萬元,但是市場上可以賣到七到八萬。」

隨後他向記者介紹理財產品:「一年期,月利率5%;半年期,月利率4%,在辦理的時候還有2%的獎勵,直接返現,利息是每個月返還。支付方式可以現金、刷卡和銀行轉帳,我們這一般都是給現金,因為刷卡要收手續費。」接著給記者看了幾份剛簽訂的合同。

童:最近金融大檢查,4月到7月這段時間不發利息。7月之後一切正常,南京今年查的比較嚴。

記者問:現在這個產品買的人多嗎?有多少資金了?

童:買的人很多,我們從2014年開始做,幾個億的資金是有了。

記者問:為什麼簽的是《產品購銷合同》,有沒有關於理財收益的補充協議?

童:我們在合同上有個《審批單》,是直接給財務做帳的,上面寫明轉帳多少錢,獎勵多少錢,月利多少錢,每個月的返利都是這個上面定的。

記者查看了幾張投資者辦理的《審批單》,發現只是一張財務報銷性質的單據,其中獎勵、月利、本金、聯繫方式均為手寫,格式十分簡易。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江蘇瀚華矽註明投資本金、獎勵金額、月利的《審批單》

記者問:投資人有這個審批單嗎?

童:沒有的,但是我們每個投資人都是統一的,都是這樣一份合同。臨走前,童成林主動加了與同去的退休女士的微信。投資人的錢是直接交到公司帳戶上嗎? 6月26日從這退休女士與童成林微信聊天中得知:如果現金交納的話,是由融投部把錢打到一個叫姚曉萍的個人帳戶上;如果轉帳的話,也是直接轉到姚曉萍的個人帳戶上。並提供了姚曉萍的兩個南京卡號:工商銀行紅山路支行;江蘇銀行城北支行。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投資人資金匯入的帳號為姚曉萍個人銀行帳號

投資人的錢為什麼要打入姚曉萍的個人金融卡上呢?童成林是這樣解釋的:公司批准的,都是打入這個帳戶,我自己投資也是打到這個帳戶的。

記者了解到這些投資人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簽一份《產品購銷合同》投資人便成了「合同」銷售員,矽是工業原料,參加這些投資的中老年人對「矽」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每月能拿5%、4%的利息。5%、4%的月利息,年息就是60%和48%,讓他們去推銷「矽」顯然是無稽之談。用高利誘惑,向社會不特定中老年人群募集資金,且投資款打入個帳戶,無疑已涉嫌非法集資。

變相發行股票涉嫌違法犯罪

6月25日,記者從童成林的案頭上看到幾份剛辦理的《股權登記》,其中有童成林自己辦理的認購新三板原始股的《股權登記》,股權編號為江蘇瀚華矽產業有限公司659號。

《股權登記》標明投資人的姓名以及身份證號碼,內容為投資人本人認購江蘇瀚華矽產業有限公司的股份,並明確具體的股權份數及金額。購股明細分為三種(三選一):1.轉入新三板原始股;2.轉入納斯達克美股;3.到期按三倍本金兌付,之後加蓋江蘇瀚華矽的合同專用章。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業務員童成林自己辦理的《股權登記》

記者不解,便問:這些《股權登記》是什麼?

童成林告訴記者:股份是20萬起步,馬上要掛牌新三板了,股份直接跟著進入新三板,中途是不拿利息的,之後隨著股票的上漲,漲的好就賺的多。

記者問:如果跌了呢?

童:原始股你一般是買不到的,我們是原始股。

記者問:我可以買這個原始股嗎?

童:可以買,但是現在有美國納斯達克三年期的比較好,是30萬起步,第一年年化收益10%,第二年14%,第三年18%,如果三年後還不能上市,就返還本金。但是一般來說,公司做這個是有把握的,公司預計2019年下旬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上市。我推薦你買美國納斯達克的股權。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童成林發給投資者的股權認購方案

記者問:也就是說股權這一塊,一個是國內新三板,另一個是美國納斯達克的?

童:新三板的現在不怎麼做了,我們現在主要是做美國納斯達克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構成犯罪的,以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定罪處罰。」

童成林簽訂的一份江蘇瀚華矽的《股權登記》未必就是真的,有可能就是吸引人投資現身說法的「誘餌」, 變相發行股票無疑已涉嫌違法犯罪。

江蘇瀚華矽4年總共集資了多少錢?有多少人參與了投資?其中有多少是購買的理財產品?又有多少是購買的股權?投資人的資金為何要打入姚曉萍的個人金融卡?姚曉萍與江蘇瀚華矽的法定代表人姚學平是何種關係?這些投資人的投資款去哪里了?

7月3日,記者前往位於盱眙縣官灘鎮的江蘇瀚華矽總部進行採訪。在工廠門口,一位自稱是辦公室主任的丁姓工作人員與記者見面,告訴記者公司的主管都去新疆採購原材料了,沒有人可以接受採訪。記者留下採訪提綱等待回復,但是截止到7月9日,記者未收到任何回復。

江蘇瀚華矽:變相發行股票 公安局介入調查-雪花新聞

江蘇瀚華矽發給投資者的公告

記者在投資人微信聊天記錄里發現童成林5月22日向投資人發送了一條公告,內容為:「為了規避金融大檢查,避免群里100人以上的網警巡查監管,(消息)暫時不發大群里,請大家謹言遵守,收到此信息的家人互相轉告,低調運行,謝謝理解並支持」。明明是向投資人推銷的理財產品,合同里卻給投資人一個「經銷商」身份;明明數月未能返還投資人每月利息,卻又打起賣原始股的幌子;明明知道高利是國家法律禁止的行為,卻堂而皇之向社會不特定中老年人融資。

7月8日,記者登錄江蘇瀚華矽官網,網站已無法打開。江蘇瀚華矽葫蘆里賣的究竟是什麼「藥」?本刊將持續關注。(市場周刊 記者 蔣雯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