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成功是失敗之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林作新:成功是失敗之母-雪花新聞

公眾號

ID:jjtjzx

最近看了一篇寫傢俱行業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的文章,說強者愈強,憑借過去跑馬圈地的成果,不僅在終端占據著絕對優勢,還在經銷商、供應商,甚至人才資源等等都占盡了優勢。

理論上,馬太效應是一種「積累優勢」,因此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我認為這僅僅是在理論上。

什麼行業都一樣,一個企業雖然過去有「積累」,但脫離了以下的條件,也不會變得更強,也得面對失敗。

—— 新產品的研發能力

—— 行銷模式的創新

—— 更高的生產力

以人性來說,企業的經營者一般上有了一些成就之後,很容易把經營的各種資源,看成是固定的,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當公司的經營步上軌道,賺錢了,就會放慢腳步,小心翼翼。

在中國,可能還不止這樣。改革開放之後的傢俱業者,很多是躺著就賺錢的。那是因為市場求大於供,只要做出產品就能賣,就能賺錢。那些不躺著,而是站著努力的,就賺了大錢,形成了今天頗具規模的企業。

然而到了2003年之後,到了供大於求之後,躺著的,死了;站著努力的,也不一定行,因為市場的供應越來越大了,需求越來越趕不上。

這時候就是真刀真槍了。

能做到上面所說的條件的,活了下來,做不到的,死了或半死。

你過去的積累,很快就會被耗盡的。

日本成衣業巨子優衣庫的老板柳井正認為,經營企業是「一勝九敗」,所有的企業,直線式的持續成功,在現實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企業經營的成功率最多是一成。

經營環境正以飛快的速度變化,只有不斷去追隨時代的腳步,讓企業整體不斷自我革新和成長,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

——柳井正

柳井正認為過去的成功,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成功會使人變得保守,想法呆板、形式化,甚至產生驕兵心態。

成功的人,隨時會落入失敗的陷阱中。

因此我經常說:成功是失敗之母。我在上面所講的,企業要保持成功,必須:

——新產品的研發能力:隨著市場的變化,需研發出新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相當困難。首先你無法確定你所獲得的市場信息是否是正確的,同時如何選擇市場中適合你生產的品類,更難的是如何生產差異化的新產品,使你有利可圖。

——行銷模式的創新:大家聽過台灣王永慶早年賣米的故事吧?他把客人吃什麼米,多久買一次,一次買多少斤等等都記錄下來。假如那個客人時間到了,沒來買米,王永慶就會將米背到客人家中。客人是因為忙或忘記了,沒來買米,於是王永慶替客人將米倒進米缸,並將現場整理乾淨(這是附加的服務),這就是行銷模式的創新,結果把那地區的米商都打垮了。

大賣場是行銷模式,倉儲店也是行銷模式,後來的O2O 也是一種行銷模式的創新,只可惜在操作層面上沒有做好。

新的行銷模式的創新,比新產品的收益要多的多。馬雲的淘寶天貓,都是行銷模式的創新,因此給他帶來了的巨額的財富。

——更高的生產力:企業不是由於新的資金和勞力力的投入而取得的增長,是自身人均生產力的增長,這樣的企業才有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長。

以上三點要談論的內容很多,這里不展開。當然,有新產品的研發能力,不一定能成功。比如柯達,發明了數位相機,但無法大量生產,無法降低成本,最後也是一個死。這里邊還有一個將創新產品轉換為大量生產的低價產品的能力。

因此,馬太效應是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才有效應的。對於我來說,馬太效應的效應不大,在很多時候,反而是反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 North)有一個「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理論,他主要針對國家的制度,其實用到企業管理中,道理一樣。

他認為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慣性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輕易走不出去,嚴重者甚至出現制度「鎖定(Lock in)」。

大家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這樣,一個做所謂的中式傢俱的企業,後來想改或兼做美式傢俱,怎樣做我都覺得他是在做中式、或「中式的美式」混合體,四不像,因為這企業在中式傢俱的路徑走多了,產生了依賴,最終被鎖定了。

客人也被鎖定了,印象中你是做中式傢俱的,怎麼也想不到你會去做美式傢俱。大品牌的奢侈品,想讓品牌延伸到其他行業,也很少有成功的。不信你將LV這皮包品牌用為傢俱品牌,看看有沒有效果。

所以新產品的研發,或經營模式的創新,都會被過去的成功拖後腿,再強調一次,成功是失敗之母。

因此也再強調一下,過去、現在成功的企業,千萬別以為馬太效應可以讓你占優勢。《財富》雜誌每年都會公布世界最大500家企業的名單(中國人翻譯成500強,其實大與強是不一樣的),中國現在已有一百多家企業進入名單,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二。

但是中國企業500「強」的平均壽命僅為23年,人均營業收入僅為美國在「500強」中的企業的45.6%。其他的指標,比如人均產值、人均利潤、淨資產的回報率、單位產值能耗、內部人才升遷率、業務收入的內生式增長率等等,都非常低下,不到其他500強平均值的25-50%。

自身不強,馬太效應沒有效應,中國這些大企業的大,是因為中國大,而且政策有偏斜,即便如此,2017年就有8家大企業,被踢出世界500強企業的名單:安邦保險集團、海航集團、大連萬達集團、中國華信能源、中國國安集團、山西焦煤集團,中國通用技術、新華人壽保險。

企業經營是一個持續的奮戰過程,不是你做大了,甚至強了,就可以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