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和佛賞花去
一座漢代的王侯墓進了唐朝的盜墓高手,等到2000年後考古發現,精美的陪葬品多被盜光,而盜洞內卻留下了唐朝盜墓賊使用的工具。如今這些工具反成了文物。
在安徽六安有個小村莊,名叫雙墩村。為何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在村外,分布著兩座巨大的土墩,老輩村民都說土墩下是一座大墓。直到2006年考古隊發現附近的一座四車八馬的車馬坑,能有如此大的車馬坑,墓主非富即貴。而當挖掘後,才發現墓主貴不可言,是一位漢代諸侯王級的人物。
因為這座大墓內發現了「黃腸題湊」墓葬結構和金縷玉衣的玉片。漢代等級觀念極嚴,黃腸題湊是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等級最高。而金縷玉衣是皇帝和諸侯王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有2000多玉片組成,因為漢代人認為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經過專家對古墓的探測確定,此墓主為六安國第一代諸侯王劉慶。他的父親是漢景帝最寵愛的兒子劉寄,也就是漢武帝的表兄弟。漢武帝與劉寄的關係最好。劉寄死後,劉慶成為六安王,漢武帝很滿意劉慶的忠誠。
如此顯赫的墓主,按常理,陪葬品應相當豐厚,可當專家打開古墓後,發現四個大小不一的盜洞,陪葬品已經被盜掘,所剩只有銅壺、木車、木俑等。通過現場跡象分析,這個盜洞是唐朝盜墓賊挖的,此人是盜墓高手,因為盜洞不偏不斜,準確地落在墓室回廊內,此處正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盜墓賊輕而易舉地就可把值錢的器物一筐一筐地傳出洞外。隨後這個唐朝盜墓賊又手持利斧、鐵錘等工具,劈砸放置棺槨的石門後鑽進去,向墓主身上的金縷玉衣下黑手。因棺內空間較小,盜墓者通常的做法是用攜帶的繩圈把自己和墓主的脖子套在一起,使自己與墓主面對面地坐立,騰出雙手慢慢解下墓主金縷玉衣。
但這個唐朝的盜墓者肯定沒想到,他們當時丟棄的一些盜墓器具,一千年後反成了文物。如盜墓時用的工具,唐朝的繩子、鐵斧、木桶以及喝水用的陶碗。它們是當時盜墓賊,吃飯、飲水用的。盜墓賊把六安王華麗的陪葬品帶走了,剩下的盜墓工具可能根本拿不下了,也沒啥用,就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