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年暑期檔國產電影的表現應該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吧,從《動物世界》到年度現象級的《我不是藥神》,都讓人看到了國產電影全新的可能性,從類型片的拓展到現實主義的主流化嘗試,驚喜還是挺多的。
而本周我們又迎來了兩部值得一說的電影,備受關注的姜文「民國三部曲」最新一章《邪不壓正》與誇下海口要刷新國產魔幻片水平的《阿修羅》同天登陸了影院,我是一口氣看完了兩部,萬幸把《邪不壓正》排在了後面。
這兩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都挺有意思的,我是周五當天晚上快九點寫下了這篇評論,直到我開始敲字時,《邪不壓正》的評分從開局爆強的8.2已經降到了7.2,而《阿修羅》則是剛剛才公布分數,意料之內的年度低分,3.3分。(其實挺仁慈的了,《封神傳奇》才2.9)
我個人還是很推薦這部《邪不壓正》的,電影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講述了習武少年李天然為了替師父報仇,從美國潛回北平斬殺仇人朱潛龍與根本一郎的故事,期間正值中日開戰前夕,北平城中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這片子映射的東西放一邊,我喜歡當然也不是因為電影中多處「你想要看什麼我這次就給你看什麼」,這種第一感覺仍舊是姜文電影濃鬱的個人特色,與原著不同,無論是故事中的人還是房簷上下的北平城,都流露出一種顛覆性的放蕩不羈、肆意張揚,「姜文還是那個姜文」可不是句糊弄人的話。
但你要說「姜文是什麼時候的姜文」,同樣以日本人入侵為背景,這必然不會是《鬼子來了》那時的姜文,就是他想回去也沒這個可能性了,只能說他在試圖留住《讓子彈飛》與《一步之遙》中那些足夠吸引人的東西。
《邪不壓正》亮點在話劇式如連珠炮般的人物對話與快速凌厲的剪輯帶出了一種微妙的幽默感,這點看起來比不少一本正經的喜劇電影都要有效。尤其是結尾的動作戲,情感上本應酣暢淋漓,穩準狠的結束戰鬥,卻在姜文的手下增添了許多動作喜劇的元素。
這種如黑色幽默一般的荒誕感一方面努力去呈現那個各方勢力明爭暗鬥卻又相互制衡的年代,一方面卻又在「陰陽怪氣」的表現著影片中一些作為根基的情感與行為。
讓國仇家恨與排兵布局、快意恩仇與令人成長的愛情相互交織,總讓嚴肅的時刻消融在一以貫之的浪漫情懷中。
正是這種為觀眾留出了許多解讀空間的「陰陽怪氣」構成了姜文電影中人物對話最重要的風格,這讓觀眾在接受明快簡單的表層故事時不得不變得謹慎起來,在一次次的周旋之中感受到的是看不見底的城府。
姜文的「民國三部曲」一眼看去確實讓人嚴肅不起來,到了這部他愈發的不想去講述一個嚴絲合縫的標準故事了,焦點總在遊移,重在拿捏一種氣質。
許多片段頗具亮點,放在一起卻讓不少人感到不知所雲,反倒是其中夾雜的私貨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你能說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和「苦大仇深」沾得上邊兒嗎?在各方勢力的布局之中他不像一個復仇者,而像是一個未經歷過人性複雜的單純小夥兒,整部影片在片段之間勾連起了這個人物的成長,而李天然最終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還依靠了兩位韻味十足的女性。
周韻飾演的關巧紅與許晴飾演的唐鳳儀仍舊保持了姜文對女性角色塑造的一貫手法,同樣在人物行為邏輯方面無法強求,從銀幕中溢出的荷爾蒙也必然會轉移一些視線,但到了最後你會發現她們承載的氣節與尊嚴,以及如何用各自的方式引領李天然這個大男孩兒變成一個真正的男人。
彭于晏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李天然這個角色容得下努力卻很難讓人看到新的亮點,只能說是彭于晏的表演帶有一絲這個角色該有的純粹感,畢竟姜文在談到《邪不壓正》時也說過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而拍,理想主義,浪漫情懷,我想這些在姜文眼中會比黑色成分更重要吧。
相比較姜文的前兩部,他變得更加會迎合了,興許是賭氣,不想再為觀眾「包餃子」了,但他同樣延續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盡管一些並不服務於故事的表達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腔調仍舊在,從配樂到構圖,這些硬件兒都談不上什麼「對於觀眾的挑釁」。
至於鸚鵡史航的角色,我倒覺得不必上綱上線,這也算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的惡趣味吧,各行各業都有敗類,更何況關於影評人的不少台詞都是史航自己搞的。
《邪不壓正》不是一部能轉變你對於如今姜文電影看法的影片,你看不慣的,他變本加厲,喜歡這個調性的,自然仍會喜歡,評分的暴跌正是評價開始兩極分化的表現,也無所謂啦~
至於這個《阿修羅》吧,怎麼說呢,對於我這麼個對爛片有特殊愛好的人都很難接受了,為什麼我會說很幸運的把《邪不壓正》放在後面看了呢,因為我之後就要吃晚飯了啊!
《封神傳奇》再過分,也就一百分鐘出頭,《阿修羅》可好,直接給我搞個一百四十多分鐘,如坐針氈不說,各種昏暗的畫面看完讓人眼睛和頭都很痛的。
投資一億美元,各種外國特效團隊,各種創造中國魔幻史詩新高度,還記得爛尾十年的《人魚帝國》嗎?多麼的相似,就影片的質感來說,如果當年《人魚帝國》很不幸的活了下來並撐到了觀眾眼前,它的樣子十有八九就是《阿修羅》的親兄弟。
近些年來國產電影在類型片上以及特效製作上都有較為顯著的進步,但奇怪的是一直倍受大投資青睞的奇幻片魔幻片是極少數沒有加入這一行列的類型,倒是一邊畫著大餅一邊給觀眾甩出了《封神傳奇》《鮫珠傳》《戰神紀》這類貨色。
至於《魔戒》《阿凡達》這種青史留名的大製作就倒霉了,每當爛片出現,總會找個理由和這些大佬沾上邊兒,要不就是大喊「比肩」、「超越」這類很「大躍進」的口號。
主打視效的電影,咱們就寬容一把,把故事啊人物塑造啊什麼的都暫時放在一邊,就說視覺部分。國產土豪離開黃金會死再這麼下去大概可以成為定律了吧,阿修羅界有著各式各樣…看起來像塑膠塗了一層黃色油漆一樣的「金山」。
整個世界觀非常大,六界輪回野心十足,然而對於景觀的展示仍然非常局限,例如阿修羅界,但凡你的眼睛對於特效成色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就會看出,特效部分與實拍場景根本合不上,還記得手機里有那種配合錄影頭玩兒的小遊戲嗎?都算不上頁遊特效了。
醜是大家一起醜,但風格卻難以統一,影片試圖展現的世界是一個多元融合的世界,但不論如何嘗試,片中亞洲人與歐洲人混住還沒有絲毫語言障礙的設定仍舊讓人坐立難安。
大家都說這片子的服飾直接照搬了《權力的遊戲》,其實片方確實請來了權遊團隊的服裝設計師,但這又不是奇幻時裝周,服裝以及人物造型是建立在人物性格之上的,這些外在與人物自身的魅力相互成全,然而《阿修羅》在人物上是完全缺失的。
為了輕巧的駕住特效,《阿修羅》可以不排斥套路,甚至可以說現成的「套路」是國產奇幻片在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東西,但就是最簡單的套路,《阿修羅》也沒有學到。
對於配角,這類電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刻意的「平面化」,最快速的建立人物特色,也許是怪異的性格,也許是奇特的能力,或是與眾不同的造型,但《阿修羅》中的次要角色的辨識度非常小,比如一看就是照著我剛剛說的那種去卻明顯失敗的「醫生」一角。
特效質感和世界觀設定一樣混亂,阿修羅王的宮殿飛船在進攻反抗軍堡壘時所伸出的觸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從整體外觀上飛船是一只巨蟲,然而巨大觸手卻又是植物類造型,最像木制品,然而被反抗軍的刀砍中時卻發出了其他未知材質的音效,細節上完全缺失。
阿修羅王作為反派,就像一個傻孩子一樣,梁家輝和劉嘉玲只要一張口,瞬間出戲,這二老放棄治療的表演是本片所有演員中最令人髮指的。作為關鍵的反派人物,沒有背景可言,像一個中二癌晚期患者一樣只會叫喊著「打天」?
如果你不幸看過本片,那麼我想問一下,「天珠」到底是幹什麼的?「天界」就是一碗魚翅粉絲湯?阿修羅王會傳送,為什麼不直接把如意傳送回皇宮?洞察之頭為何能看到天,這與人物本身有何聯繫?為什麼華蕊也能進入天界?這都什麼什麼玩意兒???
啊…這種問題要噴能噴一天(我要補覺了,好煩),全片沒有犯錯的基本就是吳磊和片尾曲了,挺好一小夥子,下次挑個像樣兒的本子好嗎?
哦對了,《阿修羅》也因為評分的事在搞事情了,寫公開信控訴貓眼操縱評分,惡意拉低分數,朋友…如果真如你想的,這片子能得個8分,那滿分最少得是150分吧…
文| 王佳琪
編輯 | 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