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孩子高考成績優異,有望考上北京大學,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應該是一件大喜事吧?
可是前段時間,重慶的一位媽媽卻因為女兒高考成績太好想要自殺……
原來,女兒的高考成績很不錯,想報考北京大學,可媽媽不希望孩子離家太遠,想讓她就近念書。兩人意見不統一大吵了一架,女孩一氣之下躲到了奶奶家,媽媽一氣之下跳進了嘉陵江……
所幸民警及時趕到將媽媽救起,否則,一件喜事轉眼成了悲劇。
據報導,這位媽媽一方面捨不得女兒離開自己,另一方面也很不滿意女兒不願意就高考報志願和自己多交流,一時想不通。可是,母親這種因為愛而產生的作法,在孩子心里感到的,還是愛嗎?
「
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
父母的控制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網友說,那位母親捨不得和女兒分離,是希望能繼續控制孩子今後的人生。我們無法進行這樣的判斷,但可以看看專家的研究。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5362人,從十幾歲一直到年逾花甲,了解兒時父母對他們的行為限制,以及長大後的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結果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調查對象,長大後往往不快樂,獨立性較差。
研究人員在《積極心理學學刊》刊載的論文中這樣寫道:「兒時能得到父母溫情、回應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心理更健康。與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欲強與(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低,及心理健康較差,存在顯著關聯。」
2011年,美國曾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命案。一名叫珍妮佛的女孩雇人深夜潛入自己家中,企圖謀殺自己的父母。結果,母親當場死亡,父親逃過一劫。而她在現場扮演了無助的目擊者,還撥打了報警電話。
珍妮佛(圖片來自網路)
是什麼讓一個孩子如此狠心,雇兇殺死自己的親生父母?我們來看看珍妮佛的成長經歷。
珍妮佛從小是同學眼中的優秀生,鄰居眼中的乖乖女,全家人的驕傲。父母希望她出人頭地,一直對她要求很高,目標、計劃早已定下,不允許「失敗」。而珍妮佛確實也不負眾望,從小多才多藝,成績優秀,每門功課都是A。不過,在小學那年,她的手臂上開始出現一道道刀割的痕跡。
一直在父母規劃中成長的珍妮佛高中時成績開始下滑,還談起了戀愛,她知道,如果父母知道這件事,絕對不會饒過她,於是她開始偽造成績單,讓父母覺得一切都還在正軌。
然而,撒一個謊就需要用無數個謊來圓。於是,她謊稱自己被瑞爾森大學錄取了,而實際上沒有一個學校願意要她。每天出門,她都假裝去上大學,實際上是去了圖書館。
不知實情的父母,對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嚴格。「上大學」之後,不準化妝,不準談戀愛,不準和朋友外出,不準參加party,不準上專業課之外的所有興趣課……
珍妮佛的父母和所居住的房子(圖片來自網路)
可謊言終有被戳穿的那一天,當她向父母坦白這一切時,父母怒不可遏,沒收了她的手機、電腦,禁止她和男朋友來往,查看她的聊天記錄,完完全全地監控她的生活。
她說:「家,就像個監獄。」
面對父母的控制,珍妮佛說:「我感覺自己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在忙於滿足完全由他們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的各種期待。」
幾個月後,在男友的攛掇下,她堅信了一個事實:沒有父母,生活會更好。
最終,一場悲劇發生了。
2015年,珍妮佛和男友以一級謀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她的弟弟因此患上了抑鬱症,遠走他鄉。而幸存下來的父親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生不如死。
一個家庭就這樣走上了悲劇的路途,再也無法回頭。
控制往往以愛的名義出發
很多父母也許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是在控制兒女。在他們眼里,那是對兒女無孔不入的愛,是責任,是義務,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
一旦在這種維度上,孩子達到了自己的期望,就能夠找到存在的價值,收獲自尊和感動。如果有人提醒他們,你這是在控制,在傷害,他們肯定會嗤之以鼻:怎麼可能?我們這是為人父母的大愛啊。
他們會把這份密不透風的控制說成是愛的太深,可到頭來,恰恰是這份愛毀了自己的孩子。
學會放手而不放任
控制欲強的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是合理的,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呢?
首先就是要減少控制,做到「放手」而不「放任」。當然,這的確是需要把握火候的。
比如,孩子剛學會走路時,平衡感還不是很好。所以,孩子會主動牽住你的手走路,這個時候,你給予必要的扶持,才不是「放任」。等到孩子力量、平衡足夠好的時候,他就想甩開你的手,這個時候,你鬆開手,大膽地允許孩子向前走,這就是「放手」。
獨自前行的孩子,前行之時,也許會遇到路途不平坦,心中有畏懼,還希望能夠再握住你的手,此時,你守護在身邊,及時施以援手,這就是「放手而不放任」。
給予孩子拒絕的權利
「玩具亂放,我會生氣。不按時睡覺,我會生氣。寫作業磨磨蹭蹭,我也會生氣。但我寧願他跟我爭辯,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釋,也不要他盲目順從。」
在成熟穩定的關係里,控制是有前提的。首先,父母的控制絕不能沒有邊界,它需要節制。其次,控制的前提是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父母可以要求,但也應該充分信任尊重孩子,並給予孩子拒絕的權利。
如果父母對孩子有要求,先自我質疑一下,是不是合理,然後直言不諱地表達出來。孩子可以接受,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想法。
其實,父母們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來的心。
編輯:小音
本文來自央視少兒,歡迎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PO到朋友圈哦~)
了解更多資訊,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下載央視少兒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