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形像鍋蓋的圓盾最受歡迎?說說明代戚家軍的軍用盾牌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赫赫有名的戚家軍中,藤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裝備。顧名思義,藤牌是用藤編制的盾牌。早在元代,軍隊便開始使用藤牌了。《普蘭加爾賓行記》中說,蒙古人的盾牌 「用柳枝或者別的什麼樹枝做成」,這應該便是指的藤牌,藤牌用藤條編成,不了解的人會誤解成由樹枝編織。

▲球面型藤牌

《紀效新書》中說,製作藤牌時,要用大藤作為骨架,然後在大藤上纏繞細藤蔑,再將纏繞好的藤骨卷制成圓牌。藤牌的背後裝有一根橫梁和一個圓套,使用時,將圓套套在手臂上,然後手抓橫梁。

▲鬥笠型藤牌

藤牌的尺寸要做的比較大,以能夠遮住蹲下的士兵全身為標準。同時,藤牌要編制的緊密,藤條之間不能留下空隙,這樣才能提供較強的防護力。藤牌不能太重,否則揮舞不便,會影響作戰。

▲鍋蓋型藤牌

藤牌有多種造型。從存世的實物來看,大概有三種:第一種為中心向外鼓起的球面形;第二種為中心突起成圓錐狀的鬥笠型;第三種為中心鼓起,同時四周翹起的鍋蓋形。按照《武備志》的說法,鍋蓋形的藤牌最實用。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因為中間凸起,所以藤牌和手臂之間存在空隙,即便藤牌被箭射穿,手臂也不會受傷或者受傷較輕;而四周翹起的話,箭矢射到藤牌上,滑落到邊緣便會被擋住,而不是落在人的身上。《武備志》中有不少關於藤牌手的插圖,圖中士兵使用的藤牌都是這種鍋蓋形藤牌。

▲現存博物館中的明代鄭成功藤牌、刀

明代前期時,藤牌還不是全國性裝備,只有福建人喜歡用。藤牌可以抵禦刀槍和弓箭,但無法抵禦火器。由於藤牌已經足以提供防護,因此福建的士兵便不再穿甲,改用藤牌護身。畢竟相對於沉重的鎧甲來說,藤牌輕便的多,即便是在南方的田間或者泥濘中都可以使用。

▲存於瀋陽故宮中的藤牌

福建人用藤牌出名,以至於俞大猷專門強調過,鉤刀虎叉可以隨時訓練,但是要訓練藤牌兵,必須從福建人裡挑選。明代中期以後,軍隊大量裝備藤牌。戚繼光的鴛鴦陣中便有一名藤牌手。另外當時的水軍中也有藤牌手,如明軍的常用戰船福船上就要配備二十面藤牌。訓練藤牌手時,要挑選動作靈活、膽大有氣力的少年人。藤牌手的裝備包括藤牌一面,腰刀一把,標槍兩三支。

▲國博國家博物館明代登州戚氏腰刀

在隊伍中,藤牌手位於前列,為其他士兵提供掩護。臨敵時,藤牌手要聚集在一起,結成盾陣。進入混戰時,藤牌手以左手持牌、刀,右手持標槍。敵人接近時,先投出標槍,然後趁敵人躲閃之際,取刀突進傷人。這種戰術裡,標槍是核心,如果沒有標槍,那藤牌手面對長兵器便只能防衛,不能進攻。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顧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