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唐磚》,我也跟著追了。劇中提到唐朝制鹽工藝差,當時吃的粗鹽苦澀難吃,而且普通老百姓還吃不上鹽。男主提煉出細鹽,還一度引發唐朝與外敵大戰。那麼,唐代的制鹽工藝真有這麼差嗎?唐朝老百姓吃鹽真有這麼難嗎?

《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歷史 第1張

網路配圖

先說說唐代的制鹽工藝

其實,初唐的制鹽工藝已經有了很大進步,而且對鹽的口味也進行了改良。隋末唐初,制鹽技術變革成功,形成了「墾畦澆曬」的生產模式,俗稱「五步產鹽法」。當時,重要的鹽產地在山西運城,運城鹽池是大陸最古老的鹽池之一,五步產鹽法就是在這裡發明的,後來推廣到海鹽的生產。五步產鹽法,顧名思義,就是分五個步驟生產食鹽:集鹵蒸發、過籮除雜、儲鹵、結晶、鏟出。

第一步,集鹵蒸發。把鹵水(含鹽量高的水)引到到蒸發畦,蒸發數段,「一步一卡」,借太陽和風力自然蒸發。

第二步,過「籮」除雜。利用產鹽過程中結晶出來的鹽板作為「籮」,叫做硝板,它可對產鹽鹵水起到除雜和提純效果。

《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歷史 第2張

網路配圖

第三步,儲鹵。將經過四至六次「籮」後的鹵水,提送到儲鹵畦渾存。

第四步,結晶。結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籮」)。在提送鹵水前,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使結晶出來的池鹽同硝板的結合較疏松(為鏟鹽節省人力)。然後將儲鹵畦中的鹵水,灌進結晶池中,就能不斷析出氯化鈉晶體(食鹽)。

第五步,把鹽鏟出。

通過這種五步產鹽法生產出來的食鹽,顆粒較大,顏色純白,口感去除了苦澀。「五步產鹽法」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由此而看,初唐人吃的鹽,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苦澀,難以下咽,而且制鹽方法也沒有那麼落後。

再說說唐代百姓的吃鹽情況

《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歷史 第3張

網路配圖

不可否認,在食鹽工業化生產前,對貧苦百姓而言,或在戰略時期,吃鹽是一大難題。我的祖母曾回憶抗日戰爭時期,當地婦女都捨不得吃鹽,但不吃鹽會生病,因此只好喝醃鹹菜剩下的鹵水,而鹹菜和鹽則留給戰士和勞作的壯勞力吃。不過,這是戰亂時期物質困乏造成的特殊情況。那麼,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老百姓吃鹽難嗎?

《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歷史 第4張

網路配圖

其實,這要分時期來說。隋朝到唐朝前期,百姓吃鹽不難,因為那時候朝廷還沒有壟斷食鹽。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天寶、至德間,鹽每鬥十錢」,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食鹽價格每鬥十文錢。而初唐時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至四年,米鬥四五錢」,也就是說貞觀四年時,每鬥米的價格才四五文錢,大概可以推斷,當時鹽的價格也不高。

之所以有百姓吃鹽難題,那是因為後來在乾元元年(758年),大臣第五琦在唐肅宗的支持下,推行「榷鹽法」——朝廷對鹽就場專賣(官收官賣)。這才導致鹽價飆升,當時漲到每鬥鹽一百一十文錢。

由此而看,初唐時期,普通百姓吃鹽並不是難事。

《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歷史 第5張

網路配圖

然後,再說說唐代百姓吃鹽的量

據《唐六典》記載,為官府做事的百姓或者國子監學生,朝廷提供的食鹽是每個丁男每天「二勺五撮」,這應該是標準量了,而婦女老人孩子的量應該稍小。但這一食鹽量也比現代人用量大。

再者,據《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載,軍人的食鹽量是「鹽一人日支半合(10勺等於1合)」,可見唐朝軍人比丁男的用鹽量大更多。

所以,綜上所述,初唐制鹽工藝已經有很大進步,食鹽的味道也有所改進,而百姓吃鹽也沒想像中那麼難。

《唐磚》男主在唐朝提煉食鹽轟動兩國,唐朝百姓吃鹽真這麼難? 歷史 第6張

網路配圖

參考書目:《新唐書·食貨志》,《唐六典》,唐李筌《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五·人糧馬料篇》

文:阿風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