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日,媒體報導稱,中國網約車老大滴滴現已將其一站式汽車服務平台中的多項業務進行拆分,準備下一輪融資,預計融資10-15億美元。滴滴此番操作很可能要學習小米,準備上市。近幾年,滴滴的年營收並不低於小米,而人們對滴滴的評價卻褒貶不一,除此之外,滴滴網約車還經常被媒體爆出各種負面新聞,如滴滴司機載客飆車、滴滴歧視女乘客等,對於用戶來說,網約車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雖然當下網約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看好網約車市場,其原因又是什麼?
凱盛專家:判官,資深產品經理,十四年移動產品設計、管理、經營經驗。
用戶價格敏感毫無黏性
首先,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用戶對市場價格非常敏感,其次,用戶次對市場也沒有忠誠度。
其實,早在滴滴之前,大陸的網約車市場就有高品質的出行軟件易道,但是這些年,易道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其原因是,市場中追求高品質出行服務的乘客依然占少數,大多數人都選擇低成本出行。因為從甲地到乙地,其本質只是一個物理位置的移動,而無論什麼車,其在物理位置上的移動屬性是一樣的,而最大的差別就是價格。因此,在滴滴出現後,易道的市場就被衝擊的七零八落了。
為什麼說用戶對市場沒有忠誠度?因為,誰成為網約車市場老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有沒有車坐,其價格是否合適。尤其是城內出行,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 而且,用戶每次通過網約車平台叫車後,車與車之間、平台與平台之間、訂單與訂單之間的聯繫並不大,這種弱化的網路效應,使得乘客在每次叫車之間的行為都是獨立的,那麼用戶每次的選擇就會不一樣,平台可以是滴滴、優步、美團等任何一個,因此,網約車市場中沒有顧客忠誠度這一說,也不具備較強的用戶黏度。
平台再大也擔不起安全責任
就網約車平台來說,其中存在幾個十分致命的問題。
首先從網約車的職能來看,網約車似乎有取代計程車的可能,但出行行業是個十分特殊的行業,其涉及著顧客的人身安全以及社會治安等問題。所以,傳統的計程車行業是由政府承擔市場監管的。
其次,城市出行本身是具有半公益性的,因此,計程車接受政府的統一主管,包括定價,車輛採購等。
第三,就計程車在整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位置來看,計程車永遠是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補充手段,不會成為城市交通的主力,因為,計程車的價格要高於城市其他交通工具的價格,這與人們普遍的出行成本不相符。
那麼,作為計程車的替代品,網約車平台就相當於一個在線計程車公司。而當前的網約車平台都是在做輕資產經營,這些平台並不擁有司機和車輛,他們只是行使調度權和定價權,因此,網約車企業是否能負擔起政府部分的社會責任,維護社會治安,這是網約車平台存在的一大問題。
高抽成仍不盈利
除此之外,對於市場定價的來說,網約車平台也存在著問題。
就滴滴來說,在2017年,滴滴一家獨大的時候,滴滴對訂單的抽成比例就已經超過了20%,甚至達到30%。而在一些特殊的拼車訂單中,其抽取比例能夠達到40%。在傳統的計程車行業中,車費收入大概是分成三部分:1/3是油費和車輛的折舊費用,1/3是司機的收入,還有1/3就是平台的收入。也就是說滴滴在2017年,對於司機端流水的抽成比例,已經基本達到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水平。
但是,滴滴既不占有司機也不占有車輛,在這種情況下,拿這麼多的錢是否合理?即便滴滴拿的錢是合理的,可是滴滴2017年竟然還是沒有盈利,這些錢都哪去了?
無互聯網屬性的互聯網平台
這已經是滴滴十分致命的兩個問題了,但是,滴滴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在網約車平台下,不同的乘客在不同的城市打不同的車,而它們之間竟然也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換句話說,在城市出行的網約車行業中,各個地區都是獨立的市場。這意味著滴滴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在經過推敲後發現,其業務竟然根本不具有互聯網屬性,這樣的問題也太可怕了。
其不具備網路效應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滴滴隨著網路的擴大,其邊際效應開始遞減。也就是說,未來,每個用戶之間都可以形成社交關係,形成生產和消費,在網路當中彼此互動起來,從而降低了平台的運維成本,就這點來說,出行行業確實沒有優勢,所以這也是網約車行業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在。
那麼,那些認為滴滴有很高估值和發展前途的人其更看重的是什麼?其實那些人更看重滴滴五十年之後的發展。當無人駕駛普及後,滴滴會擁有大量的客戶出行需求,同時消除了司機追逐利益的因素存在,那麼,那時的滴滴是十分具備商業價值的。但是,就滴滴目前的狀況來看,是否能撐到50年也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