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小彤媽
生日宴會很圓滿,我像得了10個兒子一樣高興,美中不足的,怎麼沒請一個女生呢?
沒有閨女,看到別人的女孩兒就眼饞。兒子班里的幾個女同學以一些原由加了我的微信,成了我的單方面「小閨蜜」。
所謂單方面,就是我關注人家,人家不知道我。我像一只老貓一樣躲在一個角落,偷偷看這幫小可愛,笑。
今天刷朋友圈,一條動態讓我瞬間開懷。一個姓關的女同學發了一條:嘻嘻(配星光閃耀),還有22天嗷(大紅心),明人不說暗話,關大臉想要生日禮物……(托馬斯的搞怪大圓臉)。緊跟著文字,配了一張女孩的饞貓樣可愛大臉。
這憨態可掬,真讓人忍俊不禁。這關同學,個子大臉盤也大,如班里一株向日葵。想我等臉大之人,都是怕人說臉大的,真正能面對自己的大臉,那是成年之後很多年,不得已而為之的自嘲行為。
現在,13歲的女孩公然自嘲,稱自己為關大臉了?又或許,現在的審美變了,大臉逆襲,完勝瓜子臉鴨蛋臉,成了大女主了?不管怎樣,這樣的直言自信就讓人刮目相看。
「明人不說暗話」,孩子們用起這些俚語來,倒是駕輕就熟。我兒子就曾經梗著脖子和他爹較勁: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去調查、去調查,看我今天是跑著玩了還是訓練了(他在進行足球訓練,有時候借這個名義出去玩)。
孩子們吶,稚嫩的小苗苗,剛剛長成個兒,打出第一個花苞苞,就想擠出籬笆,躋身世界,郊遊、派對、會餐,渴望自己早早地成為社會人。
我兒子12歲那年過生日,我請了一幫小同學,10個小男生,如狼似虎、清秀俊逸的一圈小鮮肉,滿滿坐了一個包間,我在一旁侍候,菜量足足翻了三倍。
之所以請客,是他們小學畢業了,孩子們努力了,成績還不錯,他提出要過個生日,我作為媽媽就破例請了一次。
生日宴會很圓滿,我像得了10個兒子一樣高興,美中不足的,怎麼沒請一個女生呢?
小學時女生和男生不說話,或者說,女生看不起男生,男生一聽女生看不起就炸了:還看不起我!我更看不起你們!
升入初中,孩子們一腳踏進校門就神奇地長大了。有個家長興奮地說:「孩子小學時從來不說話,也不和我們說學校里的事兒,現在可好,一進家門就滔滔不絕,一下子變了個人。」
我兒子是一貫的張揚,處處引人註目,小學時老師曾多次對我說:「你兒子可有主意了。」我聽了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怎麼有主意了?他在家處處依賴我,都快生活不能自理了,怎麼就有主意了呢?
初中以來,兒子以蠶吃鯨吞的勢頭擴大了「朋友圈」。他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三天訓練兩天比賽,他們以各種名義外出,到了飯點回不來,就要在外邊吃飯。
三人為眾,五人為群,這一吃飯,立刻就「社會」了。一年來兒子屢次給我提要求,今天小學同學聚會,明天中學同學郊遊,後天某某同學過生日。
我看見孩子發在朋友圈的圖片,呷哺、必勝客、麥當勞,處處留下他們的足跡,更讓人意外的,他們居然還到KTV唱歌。他們出行的工具不是公交,是打車,我有一次強行把公交卡塞到他手里,結果連學生證帶公交卡一塊丟了。
我感覺,孩子們玩得有點大了,畢竟,只有十三四歲,連初出茅廬都算不上。於是我不動聲色,小心翼翼地——剎車。
那天,孩子說,班長要過生日,他想去。班長是個女生,非常能幹和自律,她從班里20多名一步步挺進前十名、前五名、前三名,再也沒有下來。基於這個原因,我佩服她,希望兒子向她學習。
送個什麼禮物呢?我說文具類吧,孩子嗤之以鼻,最後鎖定巧克力,小盒的兒子是看不上的,他選了一個包裝華麗精美四四方方的。小200元的價格我有點不確定,孩子不賺錢,禮物不能往錢上靠,可想到僅此一次,我認了,希望孩子能向努力上進的好孩子學習。
事後我告訴兒子:下不為例。兒子當時聽了,也點頭了。可剛剛過了沒幾天,兒子又告訴我,明天一個女同學過生日,他要送禮物。
那天情緒特別不好。我是一個由咆哮媽變身的佛系媽,他那天18道數學題錯了15道,還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改到晚上10點多還在磨蹭。作業一塌糊塗,居然輕輕鬆松給我說送女同學生日禮物?
我想瞬間撕掉面具,做個怒目金剛,可內傷了兩分鐘,眼淚憋在眼眶里我忍回去了:「兒子,這個點了,你讓媽媽去買禮物?我說過,你還是學生,不要參加這些交際活動。」
看我態度堅決,他激憤得像要失去全世界:「不行,媽媽!我必須得買!我已經答應了人家送禮物,我這人好面兒!」
好面兒?18道題錯15道就不好面兒了嗎?
母親是什麼呢?是妥協,是一次次地理解、期盼與妥協。趕在超市最後關門前,我們拿著一盒巧克力出來。
是秋天了,秋風一吹,秋夜莫名淒涼。兒子在風口上護著我,突然說:「媽媽,你放心,我好好學習。」
就這一句話,剛才被我生生憋回去的眼淚又頂出來,我假裝迷了眼,摘眼鏡的工夫把它們順勢抹掉了。
前不久,幾個調皮搗蛋的家長建立了家長群,大家七嘴八舌一聊,我才知道,每次聚會的組織者,不是別人,正是我的兒子。他每次說有同學組織,原來他就是那個「有同學」。
這主意正的,瞞過了他的親娘,我。
今天,看到關同學要生日禮物,過生日、送禮物、開party,該在孩子們之間盛行嗎?交際很誘人,物質很誘人,可你們的重心,似乎不應該在這里。
70年代出生的人們,流行武俠和言情,80年代,古惑仔,90年代,哈韓哈日殺馬特,到了00後,螢幕一片小鮮肉,奔跑的、歌唱的,孩子們的行為永遠受影視劇的牽引,一代有一代的烙印,並無意中驗證在自身。
娛樂、輕鬆,那不是生活的常態,更不是莘莘學子的常態。
抽刀斷水水更流,對孩子的教育宜疏不宜堵,這道理誰都懂啊,認真負責的爸爸媽媽們,此刻需要智慧。
想想,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夜正長,路也正長,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