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淨利超520億劍指世界百強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恒大凈利超520億劍指世界百強

「到2020年底,做到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這是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為「新恒大」描繪的「新藍圖」。

而事實證明,「新藍圖」離我們越來越近。

8月6日,中國恒大(3333.HK)在聯交所發布正面盈利預告,「2018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25%以上,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00%以上,淨負債率進一步大幅下降,從去年年末的184%大幅下降到130%以下。」

01 用實力說話

恒大凈利超520億劍指世界百強

今年上半年,恒大做到銷售 3041.8億,同比大增 24.6%,多家投行預計恒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強勁的銷售為恒大利潤持續高增長提供有力保證,而盈利也沒有讓投資者失望。

根據恒大2017年半年報,其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為231億,核心業務利潤為273億,據此估算其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超520億,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背後,一方面是由於恒大採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經營模式,大幅降低了行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做到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恒大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為老百姓提供高性價比精品住宅,這也是其連續三年實施無理由退房的底氣所在。

而在備受關注的負債方面,恒大也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根據恒大年初公布的新戰略,低負債和低杠桿成為恒大「三低一高」經營模式的核心。除了利潤的爆發式增長外,恒大還迅速還清了1129億的永續債,另外一方面恒大成功地引入了三輪共1300億的戰投,做到恒大的淨資產上漲,這些都推動其淨負債率進一步降低,淨負債率已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七成至130%以下,降幅達三成。

02 排名再上升,距離百強還遠嗎?

這份盈喜對於恒大來講,是一個好消息,而在此之前,恒大也是好消息不斷。

7月份,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8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房地產行業共有5家公司上榜,並且均來自中國。

其中,中國恒大以460.19億美元營收排在上榜房地產企業的首位,而綠地集團和中國保利排名第二和第三,營收分別為429.70億美元、370.02億美元。萬科和碧桂園分別以營收351.17億美元和335.72億美元分列第四第五名。

恒大凈利超520億劍指世界百強

這是中國恒大第三次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

2016年,恒大以211.84美元的營業收入上榜世界500強,排名第496位,成為少數能夠登上排行榜的民營企業。而到了2017年,恒大以318.28億美元的成績再次上榜,排名上升了158位,位列338位,與排名307位的萬科僅相差31位。

而在更早些時候公布的《財富》中國500強的榜單中,恒大位列第22位,在一眾國字頭的央企巨頭中分外亮眼,而且也是絕對領銜房地產板塊。

恒大凈利超520億劍指世界百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次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恒大位居所有上榜房地產企業的首位,而上升速度也是驚人的,再次上升108位,這也就意味著在去年一年中,恒大平均接近每3天趕超一家500強企業。如果按照利潤情況來計算的話,其位列利潤榜的第153位。

而根據恒大的盈喜公告和2017年的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的核心業務利潤超過546億,而據此估算全年的淨利潤料超1000億,折合美元將超140億,是2017年利潤的3.8倍,可以稱得上是「恒大速度」。

而在描繪「新藍圖」的同時,恒大也開始採用了新戰略。

在發展模式上,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而經營模式上,從「三高一低」模式向「三低一高」轉變,這是恒大利潤上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恒大高速發展的前提。從戰略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可以看出許家印戰略決策前瞻性、管理能力、掌控能力,他帶領恒大殺入百強還是可期待的。

03 地產之外的新抓手

當然,今年以來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也充滿了各種外部風險,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市場下行壓力加大,房企違約、跑路、倒閉等風險逐步暴露。

而根據行業內的說法,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白銀時代來臨,房地產企業也在加速分化,未來房企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有一種提法叫做經濟「新常態」,所謂的白銀時代大約就是房企暴利時代過去後必須面對的「新常態」。而此時的房地產市場也越來越符合馬太效應——「強者恒強」,地產主業的高利潤為恒大在此前的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

而在另外一方面恒大也很注重對新業態的開發和新戰略的把控所帶來的的競爭優勢。在地產之外,恒大在「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而這些產業無一例外都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地產主業的高利潤為恒大帶來的是資本的沉淀,從而為新業態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彈藥,而積極轉型也是對夯實主業的有力輔助,兩者的兼顧和平衡,讓恒大在走向百強的路上更加平順。

比如近期在港股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匹黑馬——恒大健康。

在A股、港股市場低迷之際,恒大健康成為港股市場關注焦點,走勢持續逆勢上行,盤中股價漲逾15%。截止3日下午4時,恒大健康股價達到了12.30港元,與6月股價相比翻了近3倍,總市值超過千億港元再創新高。

一個「恒大健康」,承載的是恒大在健康領域和高科技領域兩個方面的重要希望。

在健康領域,恒大已布局9個恒大養生谷,下半年計劃新拓展7個,未來5年將在全國布局30個以上宜居養生勝地,提供世界一流的健康養生服務。同時,恒大與美國布萊根醫院(BWH)共建的博鰲恒大國際醫院已經開業,這也是目前國內最頂級的腫瘤專科醫院。

而在科技領域,恒大健康以67.46億港幣對價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成為FF汽車的最大股東,恒大正式進入新能源領域。從許家印此前赴美考察的情況來看,FF的技術研發能力非常強悍,FF91日前更完成了第一個白車身的打造,並啟動整車組裝,距離量產更進一步,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爆款」。

除此之外,恒大還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恒大計劃未來投入1000億,在生命科學、航空太空、集成電路、量子科技和新能源等重點領域,與中科院聯合打造科技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

當然,無論是對於恒大健康還是中國恒大,這些都是強有力的支撐,而懷揣著股票的投資者,也是喜聞樂見,強盈利能力帶來的紅利讓他們體驗的是荷包滿滿的感覺,還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