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腫瘤專家做了哪些努力,讓自己遠離疾病,你知道嗎?
看完這篇,希望你能醒悟,別再自己去找病了。
1、吃各種營養品、補品,就是作死!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腫瘤醫學家郝希山
「我堅決反對用營養品防癌。」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提及營養品能否防癌的時,態度堅決地表示。
「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營養品宣稱有這樣那樣的防癌作用,但這些都可能只是在細胞培養時或動物身上有一定作用。據我所知,至今還沒有一個營養品、保健品真正地通過循證醫學的對照研究證明,在人身上確實能夠防癌。」郝希山說。
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預防癌症發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不包括泡菜、醃菜;黴變食物不吃,加工食物少吃,醃制食物、烤焦食物不吃,多吃植物性食物,每天要吃400克非澱粉類蔬菜水果。
防癌飲食應遵循「粗、淡、雜、少、素」。
「粗」指粗糧、粗纖維類;
「淡」指少食高脂肪、動物蛋白類,以天然清淡果蔬為宜,控制鹽的攝入(每人每日不超過5克);
「雜」指的是食物類型豐富;
「少」指食物攝入的總量及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應節制;
「素」指新鮮蔬菜、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
2、不回家吃飯,就是作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孫燕
「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非要在宴會桌上談問題?」孫燕院士說,中國人喜歡在飯桌上談事的陋習導致了很多人長期飲食無規律,越是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越是難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頓飯。
飲食不規律,飯局上的煙、酒以及不知不覺過度飲食,使我們的腸胃始終處在受損狀態,再加上體重超標,長期下去就可能誘發癌變。
「可憐可憐自己的胃,珍惜自己的身體,遠離癌症,從回家吃晚飯做起。」
3、長期鬱悶,就是作死!
著名臨床腫瘤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
早有研究證明,抑鬱導致情緒低落,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
許多癌症患者有著相同的一個誘因——壓力大、長期抑鬱、過分憂慮、勾心鬥角。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每個人背負的壓力都不小,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製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從而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誘導腫瘤的發生。
建議大家不折騰、不鑽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樂觀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心情愉快、樂觀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
4、太拼太追求完美,就是作死!
著名臨床腫瘤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
二三十年的臨床實踐我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城市里的女性癌症患者,70%都是好女人。
她們身上找不到不良生活方式的蛛絲馬跡——既不酗酒、抽煙,也不亂吃,更不日夜顛倒、生活無度……在外人眼中,這些女性可能處處都表現得很優秀;但其實,她們的心理壓力比一般人來得重,很容易產生緊張、壓抑、挫折、抑鬱等負面情緒,且難以排解。
而負面情緒的不斷累積恰恰是癌症的「催化劑」。因為負面情緒會悄無聲息地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免疫等功能,削弱基因的修復能力。
不妨給自己卸下一些心理負擔,一些小事難得糊塗,就別太計較,讓自己心情豁達、放鬆,才會讓疾病遠離你。
5、放任自己胖起來,就是作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孫燕
越瘦的人得上癌症的機會越小,在沒有體重不足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瘦!這是全球21位科學家基於對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歷經5年研究後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議中的第一條內容。
在孫燕院士看來,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因為肥胖可能為多種癌症埋下隱患,特別是平時攝入較多動物脂肪、紅肉以及喜歡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適當控制自己的胃口來減少患癌風險,比如腸癌、胰腺癌、腎癌、乳腺癌等都與肥胖有關。
具體來說就是要從21歲開始應該讓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避免體重和腰圍增加。
6、不重視體檢,就是作死!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副主任 張凱
不能保證大家終身都不得癌,但可以盡最大努力讓大家不得中晚期癌。做好防癌體檢,早診早治,早期癌症可以治愈。
你的汽車每年就必須年檢,不然就不能上路。我們的器官是24小時給我們服務的,怎麼這麼不偏愛它,不肯給自己年檢一次呢。
防癌體檢抓住主要癌症,中國的主要癌症是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這六種癌發病占中國所有癌症發病的80%。
主要癌都有確切的早診方法:
肺癌:胸部低劑量CT
乳腺癌:鉬靶+超聲
肝癌:超聲+血的甲胎球蛋白檢測
結直腸癌:腸鏡
胃癌:胃鏡
下面這些文章,對您也很有用:
覺得不錯,請分享和點讚喲↓↓
本文參考資料:
①健康時報 2017-09-30 《腫瘤院士總結出5條「防癌經」》
②健康時報 2017-03-08 《「好女人」更容易患癌!》
③健康時報 2015-08-30 《滾蛋吧,腫瘤君!》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內容合作請致電: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范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