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上方「健康報醫生頻道」關注我們
現階段絕大多數的轉移性肺癌尚不能治愈,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隨著驅動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可以接受靶向藥物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隨著影像學檢查手段的改善,一些無症狀轉移性肺癌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治療。
如今,轉移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較若干年前明顯延長。基於真實世界的臨床研究顯示,某些亞型的轉移性肺癌患者經過恰當的治療後,半數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可達7年以上(ALK陽性肺癌法國真實世界數據),這些患者在真正意義上成了慢性病患者。
記得20年前我當主治醫生的時候,內科醫生能夠治療的肺癌只有小細胞肺癌。在那個時候,對於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醫生是不給患者進行化療的,主要是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比較局限的肺鱗癌,多接受局部放療。放療的計劃也沒有現在這樣複雜,多是前後對穿野,不良反應很大。如今對於轉移性肺癌較前明顯增多的治療手段及措施,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那麼多的治療手段,先用哪種,後用哪種?例如,針對EGFR敏感突變的轉移性肺癌,指南推薦可以使用第一代靶向藥物例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埃克替尼,也可以用第二代靶向藥物例如阿法替尼,甚至還可以用第三代靶向藥物例如奧希替尼。接受靶向治療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耐藥之後的處理也是選擇較多,例如進展後原方案的繼續治療,進展後的換藥治療,換新一代靶向藥物,還是調整為化療,或是局部放療等。臨床需要回答的問題太多,此時就需要肺癌全程管理中的控制理念。
疾病的控制顧名思義是通過一些手段及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範圍內不要有大的波動,並能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明顯下降,即飲食、活動如常,沒有不能忍受的症狀等。
以EGFR敏感突變患者接受第一代靶向藥物為例,當患者在疾病的初始階段接受了靶向藥物,例如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患者的病灶明顯縮小,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改善。患者每2個月通過CT掃描評估病灶顯示,每次都在縮小。在經過了5次復查,也就是10個月的靶向治療後,患者的病灶不再進一步的縮小,穩定了4個月。在第8次復查的時候,肺部病灶還是穩定,但肝臟出現了新的孤立轉移病灶。這個時候的治療選擇比較讓患者及醫生糾結,是否需要調整方案呢?
從現有的情況看,可能的後續治療選擇包括:
1
繼續原方案治療,同時行肝臟的射頻消融,消融的同時獲得病理,行二代測序以指導後續治療。
2
繼續原方案治療,請放療科會診行肝轉移瘤的局部放療。
3
調整為新一代的靶向藥物。
4
調整為化療。
5
其他替代治療。
這位患者按照療效的評估標準屬於疾病進展,後續可以調整治療方案。但該患者的主要病灶控制較好,出現孤立轉移。因而最終進行了孤立轉移病灶的局部處理,繼續原方案治療,再次使疾病得到控制。
其他的例子還包括疾病的緩慢進展,例如肺內多發的轉移瘤每次復查都是較前飽滿,但沒有新的病灶出現,同時腫瘤標誌物升高,患者沒有不適症狀,生活如常。此時,也可以繼續原方案治療,這也屬於控制的范疇。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這些情況?主要是與腫瘤的異質性有關。人們針對腫瘤的治療過程,也是腫瘤細胞逃避打擊的過程。使用一個藥物後,對於該藥物敏感的腫瘤細胞被殺死了,但對於該藥不敏感的細胞會逐漸長出來,有的時候是表現為局部病灶的增大。這個時候,使用另一種手段,例如局部治療手段,可以很好地控制這些局部生長的對於前一個藥物耐藥的病灶。
總之,在確診轉移性肺癌之後,需要進行全面的基線檢查,以了解肺癌的病理類型、分子病理結果、疾病的累及範圍、患者的一般狀況、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耐藥後的治療、不良反應的處理等。這都屬於疾病全程管理的范疇。此時,醫生權衡利弊,調整或不調整治療方案的最終目的,都是使患者罹患疾病後在保持好的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文/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教授李峻嶺)
編輯製作:胡彬
覺得文章不錯?請分享點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