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萬人都去參與他的葬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講述穆斯林故事,發現伊斯蘭文明,歡迎關注我們 !

為什麼數萬人都去參與他的葬禮 歷史 第1張

克羅地亞獨立後首座清真寺

這座位於西部城市利卡市的清真寺是克羅地亞獨立後的首座清真寺,由著名的克羅地亞雕塑家DušanDžamonja(1928-2009)設計。

在老邁之前利用你的青春;

在疾病之前利用你的健康;

在繁忙之前利用你的閒暇;

在貧困之前利用你的富裕;

在死亡之前利用你的生命。

—— 聖訓

馬良駿何許人也?按歷史潮流的說法,他是一個對新疆和平解放有卓著貢獻者;按民族共同體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程度,他又是中國現代伊斯蘭著名經師,是「中阿兼通、學通四道」的大阿訇,這是貫穿他一生學術成就最主要的坐標紅線;按時代社會影響力及民間百姓口碑來講,他還是一個能刻苦鑽研知識、注重個人品德修養、心懷大愛大義、從不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的慈善老人,更是一位經歷了清朝、民國和共和國,在新疆回族中影響最大的代表性人物。20077月,在他歸真50周年之際,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國穆斯林》,還特為其出版了專刊,這可算是目前國內正面描寫馬良駿最真、最好的一個白描版本,只不過,它的讀者群卻是一個狹窄而又整齊劃一的群體。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時下中國正走向潮流化、經濟趨於一體化、文化呈現多元化的歷史大背景下,他的側影又是怎樣的呢?

一、先從馬良駿的一封信說起

在剛剛經歷了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後,又恰逢祖國六十華誕,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無不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各民族間的團結、友愛歡欣鼓舞、拍手稱好時,在客觀、準確地認識歷史和民族的同時,積極倡導一種更高層次、更大意義上的國家意識和公民意識,毫無疑問這將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居安思危,福中防患,對我們每個中國人,特別是新疆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回首過去,20世紀上中葉的新疆,到底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194710月,時任新疆回族總教長的馬良駿大阿訇在給他的同學馬鳴春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普洱二爺閣下台鑒:

離別年久,思念良,想道履和府上均吉為祝。

自民元前十一年即(光緒二十七年)餘離鄉別井在外,各地應聘開學四十餘年……當在二十六年,餘在迪化任陜西大寺教長之時,適盛世才在新疆為督辦之日,時當日寇侵略中國,中央開始抗戰,對於西北不暇顧及,盛世才在新疆自樹一幟,為所欲為,製造陰謀案,摧殘各族人士,無辜被捕,死於非命者不可勝計比。時新疆人民處於暗無天日,水深火熱之中,茍延殘喘,以度餘生。更不幸至民國三十年,盛世才背叛中央,製造回教大陰謀案,意圖毀滅宗教。餘於是年春,被盛世才無辜收禁。而各地掌教及有聲望人士同時被羅織者數百人。長子德新是時掌教焉耆,與餘同年被捕。三十二年在監患病,勢甚危急,保外僅一宵,翌早及含冤而亡。老年喪子,痛心何急,且父子未謀一面,何緣之慳耶。茲幸尚有小子宛尕斯,年已十歲;小女二人,尚無出嫁。長子遺有男孫四人,女孫一人。但撫孫思子,不幸悲痛。現長孫年逾弱冠,已於前年在迪化結婚。本年四月生一男孩,現甫豐歲,已能嬉笑,尚可慰情。餘被禁四年,備嘗鐵窗之苦,深以在盛世才暴政下絕無恢復自由之望,決心皈向真主,不為淫威所屈……張公(治中)主新後,秉承中央意旨,寬大為懷,苦心孤詣,力主和平,於上年七月,吳(中信)、伊方簽定和平協議後,從此化千戈為玉帛,翰海天山逐漸安謐。宗教方面,更有保障。維又於去年六月,經全疆二十餘萬教胞公推餘為新疆回教總教長。於同年八月,復蒙中央特派為新疆監察使,就職之逾數月,惟餘離家年久,桑梓情切,以往因環境所迫,未敢通訊。現時家中人等除母於民國元年在哈密歸真,父於民國七年在迪化歸真,尚有子孫侄男二十口餘同家過居。胞弟良德現在伊犁寧遠營商為生,膝下兒女甚夥,均各安善,甚稱告慰。但不知各親友存歿,以及現時景況如何。輒於講經禮拜餘暇,思思及故鄉情景以及親友人等,聲淚俱下,寢難安。現餘已八,有無還鄉可能,聽憑真主定奪。務希諸親友不遺在遠,時通佳音,以解積悃,臨風依依不盡,欲言專此,帶色倆目,即頌均安,不一並祈。

賜復

良駿啟日

這是從馬良駿先生眼裡拍攝出的一幅珍貴而又真實的歷史黑白照片。讀畢,當時新疆社會概貌局勢及一位八旬老人思鄉念親的殷殷之情豁然洇顯紙上。

二、經學大師今何在?

提及馬良駿先生的學識,真正了解的人還真不多。中國人對自已不太熟悉的領域的人物,常常抱有一種散緩而又敬而遠之的心態這心態常常讓人感到一種悲哀。急功近利和缺乏持之以恒,又使得我們往往喪失了許多接受偉大人格和精神品質浸潤和洗禮的機會,同時,也敗壞了我們自己的許多思維細胞。200710月,當我第一次站在國際圖書館專業大會講台上,零距離聆聽一代「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教誨時,我敬佩的不得了。呀!90多歲的老人,精氣神和思維能力還是這樣的好。然而,一年多過後,2009411日,被中國學界冠以「最後的大師」季羨林、任繼愈兩先生,日之內竟雙星隕落,令人唏噓。任繼愈先生所從事的工作,我是了解一些的。他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史上任館長時間最長的一位大學者,可謂碩果累累,著作等身。而季羨林呢?我只知道,他博學多才,業有絕活,除上林苑囿之外,就實在慚愧得很。然而,當兩位大師逝世後,大量媒體才開始宣傳介紹他們的事跡和「絕活」時,我才知道,那「絕活」卻是吐火羅語。「吐火羅語」是一門至今連名字都未必確定的一種稀奇語言。目前全世界能辨認它的不足百人。據說它的發現和解讀卻是20世紀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兩位「大師」的仙逝。使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頭腦正常,並極有思辨能力且聰慧無比的大家,自願投入其畢生精力和心血,沉浸在自己心愛的研究中去,那他研究的那個對象,必定有價值無疑,不管我們對其了解了多少。

當我回過頭來,再一次翻閱由馬良駿先生曾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古漢文以及「小兒錦」等撰寫、編譯、輯錄成書的《凱倆目哈什那》(中文意為信仰學疑難註釋)、《塔勒赫(中文意為歷史)、《邁孜拜圖·喀米立》(中文意為教法學)、《邁孜拜圖・爾最目)(中文意為信仰學)、《大台裡黑素(中文意為大雜學)、《小台裡黑素)(中文意為小雜學)以及《阿漢合璧天文地理學》《阿漢合璧穆罕麥斯)(中文意為五聯清真詩經)《清真最要志》《考證回教歷史》等熟悉和不太熟悉的書籍後,我的疑慮一下子悄然遁去。

馬良駿先生的歷史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晚年積極促進新疆的和平解放,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去。為此,毛澤東主席還給他頒發過任命書,逝世時,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的王恩茂親自參加了他的治喪委員會,數萬名各族斯林群眾為他送葬,其場面宏大而又壯觀……

為什麼數萬人都去參與他的葬禮 歷史 第3張

馬良駿先生的學術成就是公認的。他曾創下了經學研究的數個第一。他是中國的伊斯蘭經學大師,是篩海、是大爾林。他毫無疑義地攀登上了一個又一個風景獨特的文化學術高峰。然而,他更是個值得書寫、值得緬懷的人;一個有七情六欲但品德高尚的人;一個腳踏實地而又心懷高遠的人。從教五十餘年,對職業始終堅定不移;一輩子從手邊過財百萬,卻從不蓄財、不置產;身陷囹圄後,不氣餒、不自棄,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潛心著述成名作;身為一代賢達,常以慈悲為懷,與各族人民群眾休戚與共;一生從不遠離草根階層,智慧的高點卻能與精英比肩……・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據他的大女兒馬慧英後來回憶:「1953年冬天,有一個從河南省來新疆尋找丈夫的漢族婦女,由於找不到丈夫,懷抱兩歲的孩子,沿街討要,一天傍晚,這個婦女懷抱孩子,萎縮在烏魯木齊陜西大寺門口哭泣。父親看到後便叫弟弟馬壽新,前去問個明白。當父親了解情況後,馬上把這位婦女叫進清真寺,並安排吃住。經過多日打探,終於找到了她的丈夫,最後,還為他們全家做了新衣服給了錢,送他們回老家。1984年這位婦女和已長大的兒子專程從河南來新疆烏魯木齊謝恩,當得知老人家早已歸真後,母子倆非常悲痛,抱著我們長跪不起……」這故事感人至深,是馬良駿先生生前人格魅力泛起的一朵浪花。還有一些生活片段,也叫人唏噓不已:晚年,他為了能抓緊時間學習,盡早完成著述,竟然常常晚上和衣睡覺,以備隨時記錄下思考心得;為了能盡量節約時間,他吃飯只用湯勺,而不用筷子……,正是這樣一個有著偉大精神和堅韌毅力的人,才會這樣全神貫註、鍥而不舍。

三、一個拱北兩個人

當你作為一個好奇的讀者,越來越想知道馬良駿與昌吉的關係如何時,有這樣一個歷史畫面和三個關鍵詞,你是萬萬不能遺失的:茍太爺,馬正忠和「二六工拱北」。

馬良駿阿訇一生到過新疆許多地方,從教五十餘年,弟子近百人。較長時間留居昌吉,確有過數次,其中,最清晰的一次是1946年,新疆另一位著名阿訇馬正忠學業有成,正是馬良駿和馬奎元(即寧夏馬)為其穿衣掛幛,並促成其來昌吉本地寺持教。由於馬良駿先生的悉心傳授和指導,使後來的馬正忠阿訇也成為了新疆回族穆斯林中「繼馬良駿大阿訇之後的第二個重要代表人物,是新疆伊斯蘭教界著名的愛國宗教人士」"(中國伊協會長陳廣元語)。

關於茍太爺,對讀者來講,這絕對是一個神秘而又複雜的人文信息。據說這是一個身懷絕技、智慧超常且能預知自己生死日期的人。如果站在今人必勝古人的自信力和當今文化多元化的高度上來看,有時,民間傳說和紀實一樣,同樣傳達著迷人的光芒。

目前,新疆最大的回族公墓——「二六工拱北」的存在與知名,說來真是有點不可思議:原本只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六工梁梭梭灣,其實也無什麼拱北可言,但它的興盛,確實是與茍太爺那近乎傳奇的身世有關,這裡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妙,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只是茍太爺是另一個文化圈裡人們記憶中的一個七彩夢囈,走不進去的人,最好我們還是不要驚擾他吧。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知情人一個個遠離我們而逝,求證的門縫愈關愈小的時候,口口相傳卻幫我們回憶起了馬良駿先生說過的那句話:「一日當我身遇麻煩之事,睡夢遇到茍太爺給我指點了有困難,必有容易'的經典精義後,從此我的胸懷舒展開來,有了新的思路境界,他是我兩世的恩師,我應該與他生死與共。」這話,後來馬正忠阿訇也聽到過。再後來,馬良駿先生還真的留下遺囑去世後,就叫後人將其埋在茍太爺墓旁。今天的「二六工拱北」因其葬有兩位大賢而聲名遠揚,就連白彥虎的後代也親自回來,到此地上過墳呢。只是我真的查閱過,1850年去世的茍太爺和1867年才出生的馬良駿不可能在世時謀面,倆人生死相差18年(陰歷年)呢。可馬良駿老人家卻堅持說「茍太爺,就是我的吾師達子(恩師)」。我真不知道,對於這樣一個離奇的民間傳說和真實的遺址存在,傳奇般的同時湧現在我的面前時,我真的無話可說。也許,當我們見到太多的文化垃圾在我們眼前到處晃繞,令人心煩意亂的時候,清新的民間口碑卻更能讓我們心曠神怡;也許,這正是回族對生死十分淡定,而對精神信仰又十分看重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折射吧,盡管這折射是那樣的斑駁遊離……

一代宗師走了,馬正忠也追隨其後。我有理由相信,只是這傳承會繼續延續下去的。

逝者如水,上善若水。他們的精神是應該敬畏的,這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當我以「側影」的方式追憶或感念這位賢者時,我的心確實是誠惶誠恐的。我怕雜亂無序的寫意和不諳世事的讀者會誤讀我心中大師的英容,那可真就成了我在世的罪孽。故有另一篇專文,隨後附上,懇望讀者不偏不倚,一並參讀,以求全面領略大師風範,共潤心籍,恰是如坐春風,禪祥化吉,謝念為慰。

憑吊馬公良駿宗師祭文

環球數萬里,古今數千年,然能維系人心保全國本者,無不以道德倫綱為正心約俗之基石。回族肇於西域之天方國,實為吾中華民族之一員。其教素以清真純一為宗,崇正辟邪,遵行天道。千百年載,為振國格民風,強邦鼎族,無數吾族教界篩海大師,審時度勢,順應世變,殫精竭慮,教化民眾,才使得吾族源文脈相傳,教親文化福祉今日。新疆馬公良駿即為其中佼佼者之一。

馬公良駿者,中國現代伊斯蘭經學大師是也。字善堂,經名穆默德·尤素甫,祖籍陜西鹹陽,甘肅清水縣人。早年人稱「小馬阿訇」,亦稱「霄馬阿訇」。馬公良駿,一生坎坷,身經三朝,曾歷任新疆回族總教長、新疆監察使、西北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其畢生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任,以講學傳經為根基,在促進新疆時局穩定,和平解放新疆之關頭,在增進各民族團結,多元文化交流之溝通,在打破西北學界獨以面授為主,少有著述傳世之格局等諸方面曾作出過重大的貢獻,實為中國穆斯林愛國愛教之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之導師。

馬公良駿,一生篤信虔誠,情操高尚;襟懷坦蕩,寬以待人;清正廉潔,淡泊名利;體恤民苦,資助不嫌貧困;樂善好施,救濟不分回漢。曾同桌招待過錫伯族落難乞丐,長期供養維吾爾族殘疾老人。向以其崇高道德,人格魅力,為新疆各族人民所敬仰和愛戴。

馬公良駿,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善思樂問,博學強記;中阿並通,學貫中西;知識厚重,爾林淵博;治學嚴謹,著作頗豐。其遺留著述和譯作竟達二十餘種之多,其中《考證回教歷史》《清真詩經》等道德文章及學術思想至今仍為學界所倚重。

馬公良駿,學富東海,豐彩照人,問多事不愧師資;經貫北斗,才華橫溢,化雨露堅守教門。其能畢生悟領,天道至清之理,造化思澤宇宙;人道唯真之倫,聖德庇蔭古今。終身探索,道為盡人合天,願時時索解無窮、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功在承前啟後,俾代代維持不敝,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修身養性,既能做到修己克己安分守己多辦一些慈善事業多福多壽;又能做到忍人讓人切莫害人幹幾件有益事情傳子傳孫。致使伊斯倆目福蔭後人;將優良傳統,繼往開來,團結精神延教緒;讓悠久文化歸真至善,發揚道德正人心。

追憶馬公良駿其人其事,感慨萬千。雖世事滄桑巨變,先師音容笑貌依然。有銘曰:清真古教,炳若日星。五族崇拜,世界共宗。立天之極,作聖之功。光明正大,坦白至公。道源宏濟,理妙無窮。上固國本,下慰民生。惟微立法,惟一存誠。潛修在己,默化無形。穆聖誕降,天命斯終。真實無二,有感斯通。刪經定制,總集大成。人神首命,化乃風行。挽回末俗,匡救頹風。千載不易,萬世無更。教秉原始,紗駕三乘。善堂全體,敬頌碑銘。

欣逢國強民盛、安邦利民之時,昌吉市人民政府為發展區域文化經濟、開挖優秀人文資源,弘揚本土優良傳統、造福當地百姓社稷之機,妙意善舉籌建馬良駿紀念館,其前瞻有慧、功德無量;晚輩有幸受其重托,理應出使傾囊之功、竭盡綿薄之力,完成其美意之夙;然晚輩自愧文薄史淺、思愚筆拙,唯恐驚擾先師惠通之靈,終日誠惶誠恐,無所適從。屈蔽數日,方才鬥膽撰此祭文,不齒為羞,是為紀念。

2009己醜年

新疆昌吉海傑恭撰

(原文發表於《回族文學》增刊2010年「昌吉專號」上,後收入《百年回族》一書,中國文化出版社201012月出版,發表時有刪改。)

為什麼數萬人都去參與他的葬禮 歷史 第4張

原標題|《馬良駿與昌吉》刊登時有刪節

摘自| 《回族文獻論集》

出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海傑

薦稿|優素福

播音|艾米粒兒

編輯| 零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創為音頻而加。

版權、投稿、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ma651645890

為什麼數萬人都去參與他的葬禮 歷史 第5張

為什麼數萬人都去參與他的葬禮 歷史 第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