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行訣》救五臟諸勞損病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輔行訣》救五臟諸勞損病方 健康 第1張

蕓菱有話說

今天,李超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輔行訣》救五臟諸勞損病方。

李超醫師既往系列文章:

嗓子疼,僅僅是有火嗎?

喘憋驗案四則

服藥一劑後,過敏性鼻炎症狀明顯減輕

從輔行訣看柴胡桂枝幹薑湯丨一則病案引發的思考

從《輔行訣》「湯液經圖」談痞證治療

《輔行訣》之五臟補瀉法則

《輔行訣》之肝臟補瀉

《輔行訣》之脾臟補瀉

《輔行訣》之肺臟補瀉

《輔行訣》之腎臟補瀉

《輔行訣》瀉方五首

陶雲:經方有救諸勞損病方,亦有五首,然綜觀其要義,蓋不外虛候方加減而已,錄出以備修真之輔,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淺所識。緣諸損候,藏氣互乘,虛實雜錯,藥味寒熱並行,補瀉相參,先聖遺奧,出人意表。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范將軍等,皆當代名賢,鹹師式此《湯液經法》,愍救疾苦,造福含靈。其間增減,雖各擅其異,或致新效,似亂舊經,而其旨趣,仍方圓之於規矩也。

明言補方五首,暗含五行乘侮,故而虛實錯雜,用藥補瀉相施,寒熱並行,故分析補方五首,須知何臟虛損而何臟相乘,須知藥物何者施補何者為瀉,如此才能略或聖人旨意。

養生補肝湯

治肝虛,筋極,腹中堅澼,大便閟塞方: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兩) 韭葉(切,一把) 芍藥(三兩)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上六味,以水五升,先煮椒、桂、韭葉、芍藥,取得三升,去滓。納芒硝於內,待消已,即停火。將麻油傾入,乘熱,急以桑枝三枚,各長尺許,不住手攪,令與藥和合為度,共得三升,溫分三服,一日盡之。

參考條文:凡筋極者主肝也,肝應筋,筋與肝合,肝有病從筋生。又曰∶以春遇病為筋痹,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則陽氣入於內,陰氣出於外,若陰氣外出,出則虛,虛則筋虛,筋虛則善悲,色青蒼白見於目下,若傷寒則筋不能動,十指爪皆痛,數好轉筋,其源以春甲乙日得之傷風,風在筋為肝虛風也。若陽氣內發,發則實,實則筋實,筋實則善怒,嗌幹傷熱則咳,咳則脅下痛不能轉側,又腳下滿痛,故曰肝實風也。然則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善治病者,病在皮毛、肌膚、筋脈而治之,次治六腑,若至五臟則半死矣。——摘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愚見:筋極應為筋亟,《說文解字》註釋「亟」為「敏疾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後之脈極等皆如此。肝在體為筋,筋亟者,肝之患也。方名補肝湯則知肝木辛散不及而失於疏泄,肝木虧虛則肺金乘之,即燥金盛而收藏太過。

以方測證,養生補肝湯治療《備急千金要方》所言「若傷寒則筋不能動,十指爪皆痛,數好轉筋,其源以春甲乙日得之傷風,風在筋為肝虛風也。」風木不及,則氣血不暢而腹中堅癖;燥金太過,則收斂不行而大便閟塞,故養生補肝湯補肝之辛散,瀉肺之收斂。補肝者,蜀椒、桂枝、韭葉之辛散,瀉肺者芒硝鹹軟(火克金,鹹克酸)、胡麻油潤通;佐芍藥一味而兼防辛散太過、瀉肺太過之功。後學所疑惑者,補肝舍幹薑而用蜀椒韭葉者何?

依《神農本草經》言,二者皆可溫中並治療咳逆上氣等,蜀椒色赤,具木火之性,入血分而活血逐瘀治療皮膚死肌,幹薑色黃,具木土之性,入水分而發表出汗,治療濕痹、腸澼、下利等。

調中補心湯

治心勞,脈極,心中煩悸,神識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兩) 栗子(打去殼,十二枚) 蔥葉(十四莖) 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 梔子(十四枚,打) 人參(三兩,切)

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日三。

參考條文:凡脈極者主心也。心應脈,脈與心合。心有病從脈起。又曰∶以夏遇病為脈痹,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則飲食不為肌膚,咳脫血色白不澤,其脈空虛,口唇見赤色。凡脈氣衰,血焦發墮,以夏丙丁日得之於傷風,損脈為心風。心風之狀,多汗惡風。若脈氣實則熱,熱則傷心,使人好怒,口為赤色,甚則言語不快,血脫色乾燥不澤,飲食不為肌膚。若脈氣虛則寒,寒則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故曰,心風虛實候也。

生地黃煎

治脈熱極則血色脫色白乾燥不澤,飲食不為肌膚,消熱止極強胃氣方。

生地黃汁生麥門冬赤蜜(各一升)心(一作豉)遠志(各二升)人參白術茯苓芍藥幹地黃(各三兩)甘草(二兩)石膏(六兩)生葳蕤(四兩)

上十三味,十一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下地黃汁及蜜,更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摘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栗:味鹹,溫,無毒.主益氣,濃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生山陰,九月采。——摘自《名醫別錄》

愚見:心在體為脈,脈亟者,心之患也。方名補心湯則知心火鹹軟不及而失於炎上,心火虧虛則腎水乘之,及寒水盛而封藏太過。以方測證,調中補心湯治療《備急千金要方》所言「若脈氣虛則寒,寒則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而生地黃煎則是治療「熱則傷心,使人好怒,口為赤色,甚則言語不快,血脫色乾燥不澤,飲食不為肌膚」。旋復花、栗子鹹軟散結;豆豉兼具金火之性,酵後味酸而散,宣發鬱熱;梔子苦寒清熱去煩;人參土性醇厚,瀉腎水封藏太過之用(土克水,幹克苦);蔥葉、清酒辛溫,助氣血運行,以「血遇寒則凝、遇熱則行」故也。

此方與炙甘草湯不同,後者心之東方太過(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治以甘緩、酸收,佐以苦堅、辛散。(關於炙甘草湯分析,參考李陽波先生《開啟中醫之門》)

建中補脾湯

治脾虛,肉極,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無力方: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去核[掰]) 生薑(三兩,切) 黃飴(一升) 桂枝(二兩) 芍藥(六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火,令消已,溫服一升,日盡之。

參考條文:凡肉極者,主脾也。脾應肉,肉與脾合,若脾病則肉變色。又曰∶至陰遇病為肌痹,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體癢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鼻端色黃是其相也。

凡風氣藏於皮膚,肉色則敗。以季夏戊己日傷於風為脾風。脾風之狀,多汗陰動傷寒,寒則虛,虛則體重怠墮,四肢不欲舉,不嗜飲食,食則咳,咳則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不可以動轉,名曰厲風,里虛外實,若陽動傷熱,熱則實,實則人身上如鼠走,唇口壞,皮膚色變,身體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名曰惡風,而須決其綱紀,知其終始,陰陽動靜,肉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能治其病者,風始入肉皮毛肌膚筋脈之間,即須決之。若入六腑五臟則半死矣。——摘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愚見:脾在體為肉,肉亟者,脾之患也。建中補脾湯及《傷寒論》小建中湯,補中焦之不足故用甘也,瀉肝木之相乘(土虛則木乘)故用酸也。建中補脾湯中飴糖、大棗、炙甘草三藥味甘;桂枝、生薑二藥辛散;芍藥一味酸斂。《藏氣法時論》雲「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輔行訣》記載脾德在緩,肝德在散,肺德在收;小建中湯以飴糖為君;大棗、甘草為臣補脾之甘緩制肝氣橫逆;佐以芍藥柔肝緩急、生薑及桂枝防甘緩酸收太過。

寧氣補肺湯

治肺虛,氣極,煩熱,汗出,口舌渴燥方:

麥門冬(二升) 五味子(一升) 白酨漿(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兩) 竹葉(三把)

上六味,但以白酨漿共煮,取得三升,溫分三服,日盡之。

白酨漿:,又稱為,即,是漢代以前的名稱。《周禮?天官?酒正》漿字下漢鄭玄註:今之酨漿也。唐賈公彥疏:漢時名為酨漿。南北朗時已通名為醋。白酨漿即白醋。

參考條文:凡氣極者,主肺也。肺應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則寒濕之氣客於六腑也。若肺有病則先發氣,氣上沖胸,常欲自恚。以秋庚辛日傷風邪之氣為肺風,肺風之狀多汗。若陰傷則寒,寒則虛,虛則氣逆咳,咳則短氣,暮則甚。陰氣至,濕氣生,故甚陰畏陽氣,晝日則瘥。若陽傷則熱,熱則實,實則氣喘息上胸噫,甚則唾血也。然陽病治陰,陰是其里。陰病治陽,陽是其表。是以陰陽表里衰旺之源。

故知以陽調陰,以陰調陽。陽氣實則決,陰氣虛則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膚筋脈則治之。若至六腑五臟,半死矣。——摘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麥門冬氣寒,味微苦甘,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二〕味,為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須用之。——摘自《醫學啟源·卷下》

愚見:方名補肺,知肺金收斂不及,金虛則心火乘之。故寧氣補肺湯補肺以酸,以酸斂之性合秋收之德,故寧氣補肺湯麥冬、五味子、白漿(白醋)以斂肺益氣之用;收令不行則,長令亢勝,故火熱上炎而煩熱汗出口苦等,故瀉心以苦,此竹葉之用;芥子、旋花軟堅散結以消痰瘰。與瀉方五首之「瀉脾湯」之瀉脾氣壅滯,補肺氣斂降不同,二者雖皆可治咳,然寧氣補肺湯肺虛失斂,火熱亢勝;而瀉脾湯則為脾氣壅滯,中焦不通,肺氣不降,故辛散瀉中焦壅滯而酸斂降肺氣上逆。生脈散以人參補五臟虛勞,益氣建中,麥冬、五味子清肺中伏火,酸斂而方氣之外散。

固元補腎湯

治腎虛,精極,遺精,失溺,氣乏無力,不可動轉,唾血、咯血方:

地黃(切) 王瓜根(切,各三兩,一作山藥)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四兩) 幹薑(二兩,切)

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盡之。

參考條文:凡精極者,通主五臟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臟六腑衰,則形體皆極,眼視而無明,齒焦而發落。身體重則腎水生,耳聾行步不正。凡陽邪害五臟,陰邪損六腑。陽實則從陰引陽,陰虛則從陽引陰。若陽病者主高,高則實,實則熱,眼視不明,齒焦發脫,腹中滿滿,則歷節痛痛,則宜瀉於內。若陰病者主下,下則虛,虛則寒,體重則腎水生,耳聾行步不正。

邪氣入內,行於五臟則咳,咳則多涕唾,面腫氣逆,邪氣逆於六腑,淫虛厥於五臟,故曰精極也。所以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善治精者,先治肌膚筋脈,次治六腑。若邪至五臟,已半死矣。扁鵲曰∶五陰氣俱絕不可治,絕則目系轉,轉則目精奪,為志先死,遠至一日半日,非醫所及矣。宜須精研以表治里,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疾皆瘥矣。——摘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內痹淤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俞聾。——摘自《神農本草經》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極散方(陰頹腫亦主之)

土瓜根芍藥桂枝 .蟅蟲各三兩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摘自《金匱要略》

愚見:方名固元補腎湯,知腎水封藏不足,精失於藏而遺精,水失封藏而遺尿;腎水虛而不藏,則脾土乘之,甘緩太過。補腎水以苦,以味苦則堅之故;抑脾土以辛,以木克土,肝克脾,辛克甘之故。固元補腎湯以味苦之地黃為君藥,補腎填精之用,臣以王瓜根,助封藏而瀉鬱熱,佐以薤白、幹薑等抑制脾土、甘草補虛、苦酒酸斂(山藥兼具金水之性,如方用之,亦有金水相生之理;方中地黃、山藥、苦酒同用可參考八味丸之地黃、山藥、山萸同用,則收獲良多)。雖遺精、遺尿而用辛者,藉肝之辛散之功,化決瀆之力,則水液周行,化水飲停滯為甘露津液濡養周身。

【作者簡介】李超,男,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經方名師張立山教授,體悟經典;侍診首都國醫名師武維屏教授,融匯諸家。於東直門醫院工作近十載,不斷鑽研岐黃之術,用心體悟經典奧妙。現坐診於漢典中醫院,出診時間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日全天。

本文由李超醫師原創,授權中醫集結號獨家發表,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輔行訣》救五臟諸勞損病方 健康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