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記得不久前看《羅輯思維》,羅胖在某一集中說一個笑話。
一個哥們對羅胖說,「你們都說騰訊是一家偉大的企業,那它一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是多少?」
羅胖答,「2016年騰訊總營收1519.38億元,淨利潤561.17億元」
那哥們聽完後不屑一顧,「那也沒什麼,還沒我們公司掙得多。」
原來,那哥們在中國煙草總公司上班。
就在前些天,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出爐,經整理,共有24家汽車企業殺入榜單,其中,整車企業(含乘用車和商用車)有18家上榜,另外6家為零配件製造商。
朋友問我怎麼看,我說《財富》的排名,只是單純地以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參考進行排列,企業的貢獻和技術儲備又無法衡量,《財富》不可能真實反映出一家企業應有價值。如果中國煙草總公司是上市公司,那它一年的利潤就破萬億,一家便可以直接挑戰四大行+二桶油,但你會覺得這家企業很有技術實力嗎?
衡量一個車企的時候,外界總是喜歡關注銷量,就像衡量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研究「身家」——這種評價過於簡單,為什麼阿里巴巴的陳亮要懟胡潤百富榜,說自己「要真有34個億,直播鐵鍋燉自己」?
問題的本質不是陳亮到底有沒有34個億,而是大家對這種用身家簡單物化自己價值的做法感到憤慨——似乎除了金錢,我們就別無價值。同樣,一個企業的成就,也不應該簡單數據化為銷量、盈利等一串串數字。
今年的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增幅放緩,很多車企,包括長安汽車也受到影響。不明所以的人以為長安真的要被拉下馬了,自主老大沒落的輿論遍布整個網路。但我看的角度不同,當下的長安汽車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穩中求勝。
長安汽車這半年多以來更值得總結的,是一系列數字背後的一系列舉措。
比如,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長安汽車發布了首場企業層面的戰略發布會。會上,長安汽車宣布,將成立四個獨立業務品牌,形成中高端品牌、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四大品牌。四大品牌的成立,預示著長安汽車將實施多品牌戰略。
根據規劃,未來長安將在集團品牌下形成四個獨立業務品牌。其中,除現有的長安乘用車(定位為主流乘用車品牌)外,還將推出一個全新中高端品牌(為消費者提供高級產品與高端體驗),而長安商用將正式更名為「歐尚汽車」(由生產資料微型商用車向著乘用車方向轉型),長安輕型車將正式更名為「凱程汽車」(定位為智慧物流商用品牌,專注於提升城市商用物流效率)。
在此之前,無論是「奇瑞、瑞麒、威麟、開瑞」還是「帝豪、英倫、全球鷹」,自主品牌車企實施的多品牌戰略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
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長安實施的多品牌戰略,最大的不同是品牌並非從無到有的創立,而是已經成長起來了,能夠獨立的生存和發展。比如說歐尚是從商用車轉型的,規模和體系能力都是現成的,本次設立歐尚汽車,是為了煥發青春。至於原來的商用車、輕型車部分以後叫凱程汽車。
當品牌整合完成後,長安汽車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從今年上半年的反饋來看,歐尚品牌累計銷量超過32萬,同比上漲接近20%;凱程汽車累計銷量超過13萬,同比上漲63%;長安乘用車品牌銷量超過37萬,同比超過行業增幅2%,各自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再比如,今年3月,長安汽車正式對外宣布,搭載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技術的長安CS55已經量產,在自主品牌中率先達到L2級部分自動化水平。
IACC又稱集成式自適應巡航技術,可做到單車道自動輔助駕駛、自動減速過彎、交通擁堵輔助駕駛、智能限速輔助、車道保持輔助、場景重構。用官方的話說,就是它在縱向和橫向上做到了自適應巡航控制,在實際駕駛中比ACC自適應巡航系統更實用。
目前在售的已經裝車的L2級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有特斯拉的Autopilot、賓士S級的ADAS和BMW7系身上的增強型輔助駕駛功能。但這套系統價格不菲,比如特斯拉MODEL S(最低價格是84.99萬元),增加這項配置竟要5.3萬元。這對於廣大普通消費者來說,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系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是,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當然,帶來改變的,還是長安,畢竟現款CS55只是一款8.39-13.29萬元的車!
搭載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CS55最快將於今年9月上市。
事實上,長安一直都是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鋒。
2016年,長安睿騁完成重慶到北京2000公里的無人駕駛測試,開創了國內超長距離無人駕駛實測的先河;
2017年,長安CS55搭載L4級APA6.0自動泊車系統完成國內首測;
2018年,國內首款搭載L2級APA4.0自動泊車系統的新款CS75上市;搭載L2級自動駕駛技術IACC的CS55很快將量產……
自動化駕駛,是汽車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正因為有長安,在這場競爭中,中國人才沒有落後。
不僅如此,這半年以來,長安還與多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3月14日,長安汽車與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4月19日,長安汽車與英特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包含計算、感知、通信、存儲和交互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促進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
6月22日,長安汽車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車載場景下的位置、社交、娛樂、支付等車聯網服務、智能網聯汽車雲平台、車聯網經營服務、生態異業及會員領域、企業社交領域等七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7月4日,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各自技術和產品優勢的基礎上建立聯合創新中心,促進汽車智能化發展,為中國汽車消費者創造5G時代人、車、生活一體化的移動出行新空間……
長安為什麼要跟這麼多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當然是為下一階段競爭設立門檻。
長安汽車有什麼競爭力?
首先,長安的規模優勢已經形成,它是第一個做到100萬輛年銷量的自主汽車品牌。
汽車工業是一個拼技術更拼規模的產業,2018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雖然在國內排在第四,但是若按自主品牌銷量而論,長安在銷量榜上仍然是第一,這已經是長安連續10年位居中國汽車品牌銷量榜首了。
其次,當然是研發實力上的優勢。
長安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已累計投入496億元。擁有涵蓋振動噪聲、碰撞安全、制動性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16個領域、194個國際先進實驗室(包含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混合動力乘用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投資約20億建成國際標準的長安汽車綜合試驗場。
工廠航拍
2017年4月13日,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啟動開工建設,投資33億元,建成後將成為長安汽車全球研發體系的總樞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連續5屆10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17-2018年評價結果中,長安汽車以96.4分位列全國第三、汽車行業第一。
第三,長安還是一家一直堅持均衡發展的企業,產品布局均衡,MPV、SUV、轎車、商用車,多條腿走路,不過度依賴個別車型或個別細分市場。2018年上半年,長安旗下CS75、CS55、CS35月銷量均過萬,受到消費者認可與青睞。隨後推出了睿騁CC和第二代逸動、逸動DT三款轎車,價格涵蓋5-14萬元廣泛區間。長安汽車10-12萬元車型做到1-6月銷量占比最大,品牌向上初見成效。
只在某一個細分市場取得成功,說明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在各個細分市場都有成功的產品,說明是實力使然。
寫在最後
馬雲曾說過,辦企業是一項體力活,既需要不懈奔跑,又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跟馬拉松運動的精神高度吻合。
中國汽車市場早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場,但是參與競爭的品牌也是全球最多的,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來了,所以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面臨的競爭強度實際上也更大,最終能保持五六家獨立的自主汽車品牌就很不錯了。
今年上半年整體車市增幅放緩,市場從「增量競爭」轉化到了「存量競爭」,菲亞特和鈴木退出中國市場,也預示著「強者淘汰弱者」的下半場正式開始,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也一再公開宣稱一半以上中國汽車品牌未來會被淘汰,在這場淘汰賽中,比拼的不是半年乃至一年的銷量,而是比誰能堅持到最後,誰才能最終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