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如果說初代iPhone為多數人創造了理想的手機形態,那麼大概從iPhone 4(最晚不過iPhone 5s)之後,手機進化的動力就已經由「多數人的需求」,轉變為「少部分人的愛好」。到iPhone X,如何去掉手機邊框儼然成為頭等大事。冷靜地想想看,邊框瀏海或下巴,真的那麼重要嗎?
全面屏是不是一次泡沫?
今天,這個星球上最精密的工業和最聰明的人都在為了滿足這些極端需加班加點。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超半數營收來自手機業務,更不要提時常有行業「大佬」因為這個巴掌大的設備,斯文掃地,大放厥詞。
iPhone X
雖然手機市場還沒有達到「鬱金香狂熱」那樣瘋癲,但林林總總「為無邊框而生」的手機,是不是有點像價值萬金的鬱金香球莖?經驗告訴我們,當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並非十萬火急的事情成為風氣的時候,往往預示著泡沫的來臨。
OPPO Find X
iPhone X之後,所有人都在忙著去掉手機邊框。但蘋果正在忙什麼?好像沒有人知道。
看上去並不完美的iPhone X,或許就是一個最完美的局。
真正的「無邊框」手機會出現嗎?
如果羅列專利,那麼大到蘋果、三星,小到魅族都有幹掉前置錄影頭現有形態的相關專利。蘋果早在2004年就曾提交屏下錄影頭的相關專利,彼時不但沒有iPhone,就連MacBook Pro都還叫做PowerBook。
蘋果早期提交的屏下錄影頭相關專利
傳得最真的,還要數三星SONY正在聯合研發基於透明基底OLED螢幕的屏下錄影頭這件事。號稱今年成熟,明年普及,OV先用。然而所謂實錘也不過是微博上幾句繪聲繪色的文字描述而已。
調用我們有限的常識,假使這些專利今天就轉變成實實在在的技術,真正普及到用戶的手中,至少也是一兩年之後的事情了。
一兩年之後,我們真的還需要iPhone,還需要智慧型手機嗎?
性能過剩
我們說,是少數人的極端需求催生了今天的iPhone X,但這並不表示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全然是泡沫。
以iPhone X為代表,頂級智慧型手機性能已經非常強悍,然而囿於體量,即便它們可以用來辦公,修圖,剪片子,最常用到的也不過是打電話,傳信息,拍照片,看視頻,點外賣,逛電商這些功能。
「智慧型手機」這個形態本身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最大枷鎖。
在現有的智慧型手機形態下繼續做加法,大概只能從外觀、拍照這些功能上做文章。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手機的基本功能早已經「做到頭了」。哪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5G,最終恐怕也會受限於手機的體量,不得不尋求更大的螢幕。
所以我們認為,2018款iPhone X或許會帶來一輪銷量井噴,但之後iPhone甚至整個智慧型手機行業還能否讓用戶保持興奮,可能會是個問題。
華為EMUI的電腦模式
新產品(或許)已經在路上
其實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一些形態轉變的嘗試。延伸使用場景
換句話說,就是吞並更多設備。
正如當年iPhone一舉將iPod、手機和適用於3.5寸屏上的部分PC功能一次吃掉一樣,今天智慧型手機過剩的性能,完全可以吞並更多的使用場景。例如主動吸納更多的PC功能。
三星DEX
三星的Dex,華為的PC模式,都在嘗試把手機過剩的性能轉投到更大的螢幕上。吵得更兇一些的錘子TNT,說到底也是這個邏輯,只不過做得更具體一點。
這或許是一個方向,但普通用戶一時間恐怕難以適應手機連接螢幕這種新的辦公方式,用戶教育成本極高。
裸眼全息交互曾是很多人的期待開辟新的交互
增強現實,甚至是全息,這些新的交互方式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爆發點?會不會有人像喬布斯展示Multi-Touch那樣,突然把一個了不起又不起眼的新技術民用化?或許這些才會讓這個行業再次熱鬧起來。相信你已經知道,由RED研發的第一款採用裸眼全息交互的智慧型手機,今年或許就能問世。雖然並不被看好。新的設備形態
沒有物證的話實在是不好說出口。但幸好我們還有邏輯。
傳聞中微軟正在研發的新設備
試想,以iPod、iPhone兩次將消費電子行業推向高峰的蘋果,在iPhone成功之後,竟然沒有下一手準備?你覺得這可能嗎?
所以,說蘋果沒有在秘密研發新產品,那才是扯謊。至於成品會收到何種反響,那就真的不能妄言了。
需要有人再開一次這樣的經典玩笑
手機廠商與開發者聯手讓最普通的app在最新款設備上也跑得緊緊巴巴,巧妙掩飾了性能過剩,但手機的體量最終會讓這種過剩日益暴露。我們相信2018款iPhone X之後,更多用戶會意識到這這一點,再無熱情為過剩的性能買單。
對於所有人來說,新的形態才是出路。不管是蘋果還是誰,我們期待TA帶來下一次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