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搜狐汽車 孟戈)車市半年考已經結束,又到了幾家歡喜幾家憂的時候。
本文來自 雪花新聞,本文標題:逆勢大漲30% 現代、起亞在華起死回生?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if (window.location.host != ‘www.xuehua.us’){window.location.href=’https://www.xuehua.us/2018/07/31/%e9%80%86%e5%8a%bf%e5%a4%a7%e6%b6%a830-%e7%8e%b0%e4%bb%a3%e3%80%81%e8%b5%b7%e4%ba%9a%e5%9c%a8%e5%8d%8e%e8%b5%b7%e6%ad%bb%e5%9b%9e%e7%94%9f%ef%bc%9f’;}
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增速僅為5.7%,延續了去年低迷的態勢,乘用車市場的競爭也是進一步加劇,兩極分化越發明顯。
從上半年國內各車企的銷量來看,兩家韓系車企東風悅達起亞和北京現代的強勢復蘇讓人眼前一亮,兩家車企上半年銷量增速分別達到32.9%和26.2%。
就在2017年,兩家韓系車企經歷了在華發展最為嚴峻的困難期。其中東風悅達起亞全年銷量由65萬輛降低至36萬輛,降幅達到44.6%;北京現代全年銷量由114.2萬輛降低至78.5萬輛,降幅31.3%。
當時,業內對於兩家車企銷量下滑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品牌力下滑、技術更新迭代遲緩、產品序列混亂等方面。甚至還有人認為韓系車企已經逐漸被自主品牌車企趕超,當然,這里所說的自主品牌車企只是少數。
2018年,東風悅達起亞和北京現代用銷量數據回應了外界對於兩家企業的質疑,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兩家車企漂亮的數據背後其實只是表面繁榮,缺少長期穩定增長的動力。
逆勢增長
北京現代在兩家韓系車企中體量最大,該企業在2013-2016年連續4年躋身「百萬輛車企」陣營,年銷量最高時達到114.2萬輛,穩居國內合資車企第四名。但是在2017年,北京現代在銷量上被東風日產和長安福特超越,僅排在合資車企銷量第六名。
今年上半年,得益於北京現代銷量的快速回升,其在合資車企中的排名已經上升至第五位,當然,北京現代與排在第四名的東風日產在銷量上有著16萬輛的差距,並且東風日產也在保持著兩位數的穩定增長,北京現代想重回第四名難度非常大。
之所以取得如此大幅度的增長,按照北京現代官方的說法,是得益於「三縱三橫」產品戰略布局的順利實施,使新產品快速導入,進一步擴大北京現代產品布局的廣度;同時,新技術的應用,讓北京現代旗下車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攀升,成功做到以產品帶動品牌發展的良性發展模式。
論產品布局的廣度,國內合資車企確實很少有能與北京現代匹敵的,該企業目前在售車型多達16款,「多生孩子好打架」還真在北京現代得到了應驗。其實另一家韓系車企東風悅達起亞亦是如此,該企業在售車型達到15款。
從兩家韓系車企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構成來看,緊湊(A級)及以下級別車型是絕對的銷量主力。北京現代在轎車市場和SUV市場的銷量冠軍分別為A級轎車領動和緊湊型SUV ix35,這兩款車型的銷量在北京現代上半年累計銷量中占比接近一半。高端產品B級轎車索納塔九和中型SUV全新勝達的總銷量則僅僅不足八千輛,在企業總銷量中的占比微乎其微。
而東風悅達起亞最暢銷的車型則是A級轎車K3、小型車KX CROSS和緊湊型SUV新一代智跑,三款車型的總銷量在東風悅達起亞上半年累計銷量中占比接近60%。高端產品B級轎車全新K5和中型SUV KX7的總銷量同樣不足八千輛。
內在欠佳
可以看出兩家韓系車企今年的銷量回升主要還是得益於「小」車的成功,兩家車企走的是「低價、低端」路線,以較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來保證銷量。
如北京現代最暢銷的A級轎車領動,官方指導價9.98萬元起,但是在終端有超過2萬元的優惠,實際購車起步價不足8萬元,這比同級別的自主品牌車型名爵6的購車起步價還要低超過1.5萬元,自然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而北京現代的另一款主力車型ix35,該車可以說採取了錯位競爭的戰術,上打本田CR-V等車型,下打本田XR-V等車型。但從售價來看,與兩個競爭對手卻有一定差距,ix35的官方指導價只有11.99萬元起步,這比本田XR-V要低接近1萬元,比本田CR-V則低出更多。因此ix35熱銷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北京現代的入門車型瑞納,售價更是低至4.99萬元起,與競品豐田威馳的差價達到2萬元,難道北京現代是在「賠本賺吆喝」?
另一家韓系車企東風悅達起亞也是如此,入門車型煥馳的售價4.99萬元起,主力車型K3的終端售價降幅接近3萬元,兩家車企的打法如出一轍。
其實走低價路線確實會在短時間內對企業的銷量起到促進作用,許多國內車企也曾採用過這種打法,但是現在的時代不同了,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對於品質和品牌的追求與日俱增,而兩家韓系車企的做法必然會對品牌力的提升產生負面影響,難免會被消費者貼上「低價、低端」的標籤,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並沒有好處。
此外,兩家韓系車企在華的產品布局較為混亂,車型數量過多且定位不明確,極易造成內耗。而兩家車企奉行的「多代同堂」策略,也著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甚至會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在被「愚弄」。
其實韓系車企確實該向其「導師」日系車企學習,豐田、本田在華共有4家合資公司,每個公司的產品線都布局合理,並不會產生內耗,且新車換代之後上一代車型立即停產。
最重要的是,豐田、本田並不在中國打價格戰,且各合資公司的銷量構成極為合理,不會僅僅依靠低端車來搶占市場。尤其是在韓系車企加碼新車型、擴充產品線之時,一汽豐田甚至已經開始做「減法」,銳志、普銳斯、花冠等車型相繼停產,只保留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也使得有限的資源能夠得以集中,更有利於做精品車。
豐田、本田在華的成功主要還是得益於較強的品牌力,而這正是兩家韓系車企所欠缺的,如果兩家車企不能迅速做出調整,依然走「低價、低端」路線,那麼上半年取得的成績就真的只是表面繁榮了,並不會持久。
(以上銷量數據均來源於乘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