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養生大咖
劉偉光:主任醫師、杭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
進入暑假,杭城醫院兒科一鍵進入繁忙模式,從燒燙傷等意外傷害,到便秘肛裂等「難言之痛」,最忙的就屬醫生和家長。
杭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劉偉光對此感同身受,作為小兒外科專家,他給孩子準備的夏令營醫藥包里有什麼?醫護人員家庭是如何給孩子做安全科普的?
防燙傷 防電傷
小兒外科專家這樣教孩子
每年暑期,是小兒燒燙傷的高峰期。在臨床一線工作30年,劉偉光接診了大量病例。「小孩子皮肉嫩,夏天穿得又少,孩子的好奇心實在太強,幾秒鐘的時間,就出事了。」劉偉光說。
醫生如何給孩子做安全科普?「我和夫人工作比較忙,兒子從小學開始,就自己回家,獨自在家做作業,但我和他約法三章,有幾點不可為。」
「首先,我們不在陽台上堆置雜物,兒子也不登高。今年暑假一開始,就發生多起幼兒墜樓事件,為什麼墜樓?一是沒大人看管,二是有攀登物。所以要特別提醒,不要在靠窗的地方堆放任何雜物,孩子的攀爬力,真的是你無法想像的。」
「其次,注意插座和接線板。常規插座有兩孔和三孔,兩孔的插座孔恰好可以塞進小孩子的手指。所以,平時我用安全蓋插把家里閒置的兩孔插孔都堵了。」劉偉光曾經接診一個兩歲的小男孩,用手指戳接線板玩,結果發生電灼傷,送到醫院時,小拇指都成了黑炭,只能截肢保命。
「對略大一點的孩子,或許講道理有用,但兩三歲的孩子需要讓他親身體驗一下,才會長記性。」劉偉光曾經看到一個資深護士教她孩子不玩熱水瓶,他覺得這招挺有警醒作用的。
「她把孩子叫來,在地上放一個熱水瓶,里面有半瓶熱水,然後護士拿開瓶塞,把孩子的手放在熱水瓶口5公分的位置。熱氣溢出,孩子驚得縮回了手,但從此也記住了,這個放在地上和桌子上的瓶子不能去玩。」
另外劉偉光特別提醒,如果家有幼齡孩子,建議不要使用桌布。「我家不用桌布。很多人用桌布為了美觀,但孩子不小心一拉桌布或被桌布絆倒,一桌子的熱菜熱湯都成了安全隱患。」
清淡三餐
雜糧粥不加糖
劉偉光的父親和爺爺均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中醫,中醫講究養生之道,特別是飲食,母親清淡的飲食觀,影響劉偉光至今。
「我們家做菜,向來遵循少鹽少油不辣,除了生薑和青椒,其他辣物不進家門。我兒子也是如此,飲料不喝,沒有零食,油炸物品不吃,只有一日三餐。」在劉偉光看來,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得管住自己的嘴巴。
「現在孩子的肥胖率非常高,特別是小男孩,肥胖甚至影響了身體器官的發育。我們長期跟蹤一些患兒,減肥很難,多是攝糖過多,不僅是生活中所能見到的各式各樣糖,還有米飯等澱粉含量豐富的‘隱形糖’。」
這幾年,劉偉光有意識控制自己每天糖分的攝入,他從每天早上要吃的雜糧粥做起。「我家早餐是一天最為豐盛的一頓,基本由饅頭、雞蛋、水果以及雜糧粥組成。」
為什麼要選擇雜糧粥?劉偉光說:「比起大米,紅豆、綠豆、薏米、玉米渣、蓮子等澱粉含量低,同時雜糧粥里不放冰糖,用牛奶調味,這樣一來,雜糧粥既有風味,又能補鈣,一舉兩得。」
進入夏天,有不少家長為孩子便秘煩惱。「每年夏季,便秘到肛裂的孩子非常多,有的甚至三五天都不上廁所,甚至害怕上廁所,基本都集中在不愛喝水不愛吃蔬菜,缺少運動的孩子。」劉偉光說。
在他看來,現在的孩子偏文靜,不是捧著手機,就是捧著書本,運動少,這樣腸胃蠕動得慢,又加上偏食,自然而然,便秘就出現了。
「應季蔬菜如苦瓜、絲瓜、蓮藕等涼性食品,建議每天都給孩子吃一點,特別是玉米這類粗纖維的食物,有利於孩子牙齒發育以及腸胃蠕動,飲食不要過於精細,提倡均衡飲食。」
不同傷口處理不同
兒子行囊里放這幾樣東西
對暑假在家或在外瘋玩的孩子來說,損傷在所難免,孩子擦傷要不要包紮?家里急救藥箱準備點什麼?
「兒童常見的皮膚損傷主要有擦傷、割傷、刺傷、砸傷、燒燙傷等,根據不同的皮膚破損部位和程度,應採取的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比如擦傷,只是表皮受傷,傷勢一般比較輕微。那些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伏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如果滲血厲害,用乾淨的消毒紗布包紮好,小的創口也可貼上創可貼。但如果受傷面積大、傷口上沾有污物,則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再用碘伏塗抹傷口及周圍組織,同時盡量保持受傷局部乾燥。若孩子被細長的玻璃片、針、釘子等所刺,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應盡早到醫院處理。」
劉偉光家的醫藥箱,配置了碘伏、傷口貼和紗布。「一般的兒童皮膚破損,還是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所以像紅藥水、紫藥水,我們都不推薦使用。碘伏溶液刺激性疼痛較輕,容易被幼兒接受。」
兒子讀書時,要去夏令營,收拾醫藥包,劉偉光通常叮囑要帶幾大類的藥物。
「防外傷、腸胃和感冒三大類的藥物肯定少不了,其中我比較推薦碘伏棉棒,只要折掉碘伏棉棒一頭,棉棒內的碘伏就流到了棉棒一側,使用非常方便,也衛生,避免了交叉感染。」
《養生大咖》為最受讀者歡迎的原創欄目
記者柯靜通訊員鄭佳/文張之冰/攝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還不錯,請點
並轉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