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落地,產業升級!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閉幕的2018年全國兩會上,有一個熱詞相信您一定有所關注,那就是「人工智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代表委員也針對這一話題紛紛建言獻策。

相關數據顯示,2014至2017年間,國內約700家人工智能創業企業獲得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步入2018年,人工智能商業化探索開始,「沒有商業落地能力的AI公司,技術實力再強,獲得大量融資,也會被市場淘汰」,逐漸成為業內共識。那麼在AI+時代下,真正落地應用有多少?國內又有哪些領域和企業做得更好一些?不妨來了解下「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或許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6月13日,為期三天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在上海世貿展館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大會是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長寧區青年聯合會和億歐公司聯合主辦,拼多多協辦。

峰會以「AI落地,產業升級」為主題,聚集了國內外200餘位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以及上千位人工智能企業代表,峰會正式發布《2018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榜單》,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影譜科技、優必選、寒武紀、雲從科技等名列前茅。不同於以往以融資額作為評判標準,該榜單以更有參考價值的「商業化能力」作為標準,遴選出100家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非上市),共涉及金融、安防、醫療等10個領域。

峰會現場,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學術大咖和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也在三天時間里為大家帶來關於AI的真知灼見。

顯而易見,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商業落地速度顯然不同,AI結合安防、語音交互、金融、自動駕駛、大文娛等領域的商業化做得最好,有較多優秀企業入選,而這些行業領域也一般具有行業規模大、變現能力強這兩個特徵。

先來了解一下,作為落地行業最好的安防領域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吧。大陸安防行業市場持續增長,從2012年的328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6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根據中安協發布《中國安防行業「十三五」(2016-2020年)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安防行業將向規模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到2020年,安防企業總收入達到8000億元左右,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安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化的加快落地,民用安防產品將得到快速發展,至2023年,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安防產品在許多行業中都有應用,主要分為兩類: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司法監獄等主要由政府使用的行業;智能樓宇、金融行業、文教衛等關注民生項目的行業。

在AI+大文娛領域,以BAT為首的文娛產業龍頭企業,逐步構建了包括網路遊戲、網路影視、網路直播與短視頻、網路文學等在內的泛娛樂體系以及大文娛市場行業矩陣,並利用AI技術置於平台運用,激發文娛產業的潛在效能。

其中,影譜科技從AI中間方案層切入,利用AI+VR、大數據精準推動、場景化行銷等形式賦能產業內容,提供技術方案和解決方式,深度覆蓋超6億用戶,助力數百個品牌做到創新型媒體呈現,創造了百億級的增量市場,並致力於從「技術」、「數據」、「行銷」、「布局」四大方面打造大文娛影像生態。

金融市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人們印象里,從業者像金字塔,只有頂尖大鱷們才有資本,他們任何看似輕而易舉的舉動就會收割大量「韭菜」,賺取超額利潤。

不過人工智能正是處理海量信息、應對不確定因素的最好工具,讓金融跳出大玩家的遊戲窠臼,讓普通人都參與進來。

在AI+金融領域,智能支付、智能風控、量化投資等商業化程度較高,金融業原本積累的海量數據,為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落地提供了「養分」。以雲從科技為例,其擁有智慧鑒身、智慧識人、刷臉支付、智慧網點、智能大數據金融等一系列金融解決方案,及人臉識別智能相機、紅外雙目錄影頭等明星產品,利用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路等技術推動AI+金融的商業化落地,深入改變行業生產方式。

近來,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各行各業,「AI+金融」、「AI+智能製造」等等層出不窮,AI技術成為推動企業前行的「發動機」。

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讓智能機器逐步做到從「認識物理世界」到「個性化場景落地」的跨越。科技公司將人工智能視為數字革命的下一站,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積極布局爭取通往AI世界的「船票」。巨頭之外,大量資金流入AI,中國在企業層面的融資金額已接近美國。在國家層面,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地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其在經濟建設以及國家戰略層面的作用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