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四合鄉旅遊辦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1張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99期

四合鄉坐落於廣德縣南部,小鎮青山環繞、綠水不絕,是典型的江南山區地貌。小鎮境內的黃山餘脈和天目山餘脈層巒疊嶂,谷幽水長,奇峰怪石,美不勝收。巍巍馬鞍山海拔863米,是我縣第一高山,蔥蘢的太山則是廣德最大河流——桐汭河的發源地。美麗嫻靜的村鎮,各處散落著的古跡遺址,無聲地訴說著它們的歷史變遷。

宋朝初年,耿、焦、劉、裘四大家族的祖先因見四合風景如畫,物產豐盈,便定居四合,拉開了四合小鎮的發展序幕,四合移民的記憶也從此開始,至明朝末年,已是人口眾多,寺廟遍布,經濟發展初現規模。

耿村

耿村位於趕魚山東面,坐西向東,對面是馬鞍山主峰向北延伸的大青山,村前是一條發源於馬鞍山腹的小河,叫耿村河,因眾多山泉的支持,四季不涸。

四合耿村一脈,屬北宋末移民。源流有二,一是績溪新安一支遷廣,繁衍在耿村;二是北宋末金兵攻破開封,左丞相耿南仲攜家帶口南下,至安徽廣德,見這裡物阜民豐,山河清麗,於是吩咐家族一支在南部山區擇地安居,以避金禍。經南宋、元、明長達500多年漫長的發展,耿氏一族在地方上已成名門望族,興辦教育,建宗祠、造大橋、開校場,各家各戶的磚木結構樓房鱗次櫛比,木雕、磚雕、石雕精美絕倫。耿氏為強宗固本,平時以文韜武略教習弟子,明朝時出過進士,有進士門樓,武秀才更是層出不窮。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2張

耿村民宅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3張

耿氏石屋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4張

耿氏先祖畫像

焦村

焦村地處四合鄉東南方,背倚馬鞍山,面朝獅子山,與浙江省安吉縣桐坑村為鄰。

四合焦氏一世祖是焦瓚的十七世孫。有關焦瓚後裔遷居廣德的說法有三:一說焦瓚的部分後裔率隊隨南宋政權遷移,奉命駐守在皖浙交界的廣德州一帶護衛臨安,隨著南宋政權的覆滅,焦瓚後裔就地軍轉為民;二說焦姓始居江西,焦瓚後裔為躲避叛軍和南宋政權投降派的追殺,潛回江西老家,乘船順江而下,行至蕪湖登岸,最初落腳在廣德縣東亭鄉,後自柏墊鎮范村沿汭河逆水而上,來此定居;三說源於太平,來自浙江,是宋末武狀元焦煥炎的後代。在四合鄉季家灣的碑上鐫刻著:焦瓚公支派十七世,焦文渭、王孺人合墓,大清乾隆庚子(1780)年冬月仝房侄孫公立。以此推算,焦姓一族在廣德已發展至第32代。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5張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6張

珍藏在清華大學法學院圖書館的民國版《仙源焦氏家譜》

焦氏一族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清明會了。清光緒年間,焦氏合族在焦村太平塘北側新建了小祠堂,俗稱公堂。成為當時族人議事、聚會,吃「清明會」的重要場所。1904年,族人焦家發參加廣德州試,錄為州學生員後,欣然揮毫書作一聯:「門對一硯塘,家藏萬貫書。」2008年清明節,焦瓚一支派下長房和二房在焦村隆重集會,舉辦了新中國建國後第一個盛大的「清明會」,傳承了數百年的和宗睦族之風,在中斷了六十年後得以恢復。

焦氏家族不僅重視清明會這種大家庭集會的形式,也更重視家族家訓家規的教育,培養出一代一代傑出的人才,也正是這樣才能讓焦氏家族繁衍至今。

如「焦氏家訓」:

敦孝悌;擇交遊;勤生業;崇儉約;睦宗族;端閫范;守法度;習禮讓;嚴墳禁;急征輸;重師教;助美事。

如「家規家訓」:

1、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

2、寧吃虧,勿讓人吃虧,吃虧是福

3、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4、勤儉持家,勤勞致富

5、不求家財萬貫,只求健康平安

劉村

劉村位於四合鄉西北入口處,有千年歷史。劉村在元、明、清時代一直富庶繁盛,村莊建設很有條理,巷陌小道由石條鋪成,屋宇建造極盡奢華。

四合劉氏祖籍河南開封,金兵陷開封時,隨難民流落廣德南鄉,在此安家,時至今日已是44代。劉氏一脈重視農耕,崇文尚武,子弟均接受教育,為保護家族利益,防匪禦盜,提倡男性習武,防身自衛。相傳清末寧國府九縣武舉考試,24歲的劉家仁在大刀失手的危急時刻,以腳踢起,用手接住,從而榮獲武秀才榮譽,為地方爭得榮光,成為一鄉美談。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7張

劉氏老宅

劉氏老宅建於明崇禎(1628—1645)年間,原為二進磚木結構樓房,用材考究,占地約200平方米,後進毀於清鹹豐(1851—1862)年間。現存正屋面闊三間,面積120平方米。天井地面,排水系統用整石條建成,客廳地面以當時最先進技術和材料建造,至今平整光滑,裝飾花紋清晰,歷經380多年,仍保持當年原貌,令人驚嘆。柁梁與柱子交匯處,飾以精美木刻。樓上臨天井一面,是一排十扇細木格窗戶,可開可閉,啟動自如。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8張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9張

劉氏宗譜

裘村

裘村,四合著名古村落之一,坐落在太平村,汭水重要支流平安河從村前潺潺流過。

裘氏祖籍浙江紹興天台縣。先祖仇牧,因其兒子觸犯國法,為逃避追捕,遂改姓為裘。相傳裘姓先人挑著貨郎擔,由浙江紹興一路遊商來到安徽廣德(今四合裘村),見這裡山川秀美,氣候溫和,河溪遍布,土地肥沃,於是決定在此定居。裘氏先祖遊商多年,頗有積蓄,拿出銀錢買田、置地、購山、造房,娶妻生子,安家立業。由於先人勤勞善良、誠實、勇敢,很快立定根基,發展壯大,鼎盛時期裘氏人口達到千人以上。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10張

清代裘氏祖墳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11張

裘氏祠堂遺址

廣德縣四合鄉的四個移民村 歷史 第12張

裘氏祠堂碑記

裘氏祠堂位於裘村村口的一片竹林地裡,現在只有兩根長約5米、邊長為60公分、重達幾噸的大石柱還立在那裡。

四合,青山綠水的幽幽小鎮,在陽光的沐浴下煥發著它獨有的勃勃生機;四合,歷史悠久的古老小鎮,各種古跡遺址訴說著它所承載的鮮活歷史。四合小鎮屬於歷史移民的小鎮,在歷史滾滾的發展潮流中獨占一隅,在耿、焦、劉、裘四大姓氏的發展軌跡中略能窺見四合發展的痕跡。如今的四合獨有自己的發展之道,全域旅遊、特色小鎮發展的提出,讓四合的綠水青山漸變成金山銀山,鄉 大家臉上幸福的笑容便是最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