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赫赫有名的十大神醫:誰是第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盤點古代赫赫有名的十大神醫:誰是第一 歷史 第1張

古今欲行醫於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精其術。此可謂醫者仁心。

古代的醫者受到人們的尊敬,歷史上,許多人以神醫著稱,有的天資聰穎,有的敦厚仁愛。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歷史上的十大神醫吧!

一、中華「醫祖」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內邱縣),戰國時代名醫。

大陸中醫理論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中醫「四診法(望、聞、問、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診斷體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他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尤其引人註目的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了扁鵲傳記。因此,扁鵲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被寫入正史的醫生。

二、「神醫」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208年),名旉,字元化,漢末沛國譙(今安徽亳市)人,東漢末醫學家。

《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但未能流傳下來。

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創制的「五禽戲」也是大陸傳統的健身方法,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令人十分欽佩。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人們稱他為「神醫」。

三、中醫「方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公元215),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

他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張仲景經過數年總結,還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其中的「辯證論治」原則,為古代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被後人稱為「醫聖」。

他善於「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傑出的醫學家。

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任長沙太守期間,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值冬季,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四、「針灸鼻祖」皇甫謐

皇甫謐(215—282),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省靈台縣,另說有寧夏彭陽縣古城鎮)人,西晉學者、醫學家。

皇甫謐與流俗異趣,不趨炎附勢,累官不仕,專一著述為務,著書頗豐。著有《針灸甲乙經》、《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

皇甫謐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世界針灸學之祖」、世界級歷史文化名人。

五、「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

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樸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葛洪在煉丹一道上頗有研究,發現了許多元素的化學反應,例如他在煉制水銀時發現化學反應是可逆的,在丹砂(硫化汞)加熱時可以煉出水銀,水銀和硫磺的再次結合又能變成丹砂。其中丹書《抱樸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藥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葛洪精曉醫學和藥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

六、「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醫德高尚,濟世活人。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孫思邈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少年時就博涉諸子百家,被稱為「聖童」,青年時沖破世俗,不入仕途,立志學醫,後終成一代醫學大師,其博涉經史百家,兼通佛典。他重醫術,更重醫德,提出了「人命至種,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的基本行醫準則。

他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采集中藥,邊臨床試驗,為了解中草藥特性,走遍深山老林,十分重視民間醫療經驗,完成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為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七、「兒科之聖」錢乙

錢乙(1032—1113),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

錢氏治學,當初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兒科,曾治愈皇親國戚的小兒疾病,聲譽卓著,被授予翰林醫學士。

曾任太醫院丞,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當時著名醫家。錢乙的一生,在治學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專一為業,垂四十年」。

大陸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大陸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錢乙被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八、”滋陰派”創始人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彥修,元代著名醫學家,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赤岸人,學者尊之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自幼好學,師事朱熹的再傳弟子許謙學習理學,精通文哲。至40歲開始習醫,朱丹溪醫術

高明,通過多年臨床實踐,朱氏自創新說,自成一家之言,創立了有名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及「相火論」學說,並於雜病提出了以氣、血、痰、鬱的辨證治療方法,於醫學理論的發揮及雜病的治療作出了貢獻,被譽為金元四大家之一。

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丹溪心法》、《金匱鉤玄》、《素問糾略》、《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外科精要發揮》等。

九、「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力人民群眾學習。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瑰寶。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被後世尊為「藥聖」。

十、「中醫溫病學家」葉天士

葉天士(1666—1745),名桂,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葉天士少承家學。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葉天士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先後拜過名醫數人,不到三十歲就醫名遠播,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著有《溫熱論》。

葉天士是一位對兒科、婦科、內科、外科、五官科無所不精、貢獻很大的醫學大師。史書稱其”貫徹古今醫術”。無論其醫學理論,還是醫病治世,不貪榮華的品質,都是值得後人珍惜和學習的。

來源:杏林醫術道

盤點古代赫赫有名的十大神醫:誰是第一 歷史 第1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