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已落下帷幕,克羅地亞創造了自己的歷史。這個曾長期處於民族鬥爭中的東歐國家,憑借著在世界盃場上不遺餘力的奔跑和頑強的精神獲得了不少中立球迷的支持。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深入了解這個人口只有420萬的東歐小國。
東歐人除了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外,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也頗深。
東歐諸國的文學藝術,對大陸讀者和觀眾來說,並不陌生。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魯迅、茅盾等革命文學先驅曾親自翻譯介紹了東歐諸國的文學作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歐諸國的許多優秀作品相繼被譯成漢語,陸續出版:如波蘭的密茨凱維奇、顯克維奇、萊蒙特、米沃什;捷克的馬哈、揚·聶魯達、伏契克、塞弗爾特、恰佩克;匈牙利的裴多菲、約卡伊、米克沙烏地、盧卡契;南斯拉夫的普列舍倫、茲馬伊、努奇怪、安德裡奇;羅馬尼亞的愛明內斯庫、卡拉迦列;保加利亞的波特夫、伐佐夫;阿爾巴尼亞的弗拉舍裡、皮塔爾卡等作家的作品,其中不少佳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些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的進步作品,不僅使中國人民對東歐各國人民的生活加深了理解,而且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特別應該提到的是1991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著的《東歐文學史》一書,全面系統地評介了東歐文學藝術的發展,使大陸對東歐文藝的研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東歐,既是個地理概念,在「冷戰」時期,又是個社會政治概念。在本書撰寫的1987年,書中所寫的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皆屬於社會主義國家,各國戲劇在世界戲劇史上也都有著可圈可點的成績,還出現了格羅托夫斯基、博達沃斯等戲劇名家。如今,東歐劇變已約三十年,南斯拉夫已不復存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也由合而分,因而,書中所記錄的特定歷史時期的戲劇風貌愈加有其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東歐戲劇史》是一部專門研究東歐各國戲劇發展的史論性書籍。它包括戲劇文學創作和舞台藝術兩大部分。我們從東歐諸國戲劇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源頭,一直編寫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涉及各國的劇本創作、劇作家、劇院、導演、演員、舞美家和戲劇活動等各方面,是一部全面、系統地評介東歐戲劇的專著。
一
通常人們把位於蘇聯與西歐國家之間的歐洲東部、中部和巴爾幹半島諸國,稱為東歐國家。本書編寫的諸國的戲劇,是從地理概念出發,考慮到它們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狀況,匯編在一起,而統稱為《東歐戲劇史》的,它包括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大多處於弱小民族的地位,自古以來就是四周強鄰爭奪兼並的對象,先後都曾遭受到奧斯曼帝國、沙皇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長期統治和壓迫,經歷了喪失國家獨立和民族自由的痛苦,而各國人民都曾為民族的解放、國家的復興進行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和鬥爭。他們有著大致相同的命運。
東歐諸國文明史的開端,可以追溯到公元4—5世紀,屬於 「蠻族」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早期封建制的王國,與日耳曼人同屬 「蠻族」的斯拉夫人便是今日東歐許多民族的祖先。保加利亞、南斯拉夫、捷克和斯洛伐克和波蘭都是斯拉夫民族,匈牙利人的祖先是馬紮爾人,羅馬尼亞人屬於葛特—達契亞人的後代,而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則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原有居民伊庇魯——伊利裡亞人。
東歐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都繞過了奴隸制發展階段,直接由原始氏族公社制過渡到了早期封建制,建立起同西歐國家相類似的封建制度,到了13、14世紀,可以說是東歐各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全盛時期。但是,東歐各國的封建社會制度延續的時間一般都比西歐各國長,造成了經濟停滯、人民貧困的局面。18世紀才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萌芽,而資本主義經濟又發展得十分緩慢。19世紀末20世紀初,東歐各國先後獲得了民族獨立,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諸國又成為帝國主義列強角逐的場所。二戰後,東歐國家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就,但也遇到了各種困難和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又發生了劇變,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朝資本主義道路演化,一些多民族國家發生了分裂。比如南斯拉夫聯邦解體。
2000年,出生在薩拉熱窩的導演沃克·亞尼奇曾拍攝過《南斯拉夫最後的國家隊》,記錄了前南斯拉夫足球隊「黃金一代」的恩怨情仇。曾效力於皇馬的普雷德拉格·米亞托維奇回憶說:「我最懷念的就是1987年的日子,我們一起訓練,一起戰鬥,為了我們的國家——南斯拉夫。但這也是我們最後的歡樂時光。」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教。在東歐諸國中,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信奉羅馬天主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信奉希臘正教。中世紀,東歐諸國,由於外強的入侵和宗教各派之間的鬥爭,導致了各國政治生活的極不穩定,因此戰爭連綿不斷,民不聊生。這種狀況嚴重地阻礙了各國經濟和文學藝術的發展。
東歐各國的口頭文學是東歐文學的最早形式,可是,最早出現的文字,並不是東歐各國本民族的文字,而是由僧侶分別從羅馬天主教會和希臘教會引進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東歐各民族為創造本民族的文字,為爭取本民族文字的合法使用權而進行過多次激烈的鬥爭。只有用本民族文字創造出來的文學作品,才能夠擁有更多的讀者,才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從東歐諸國的文化發展來看,各民族的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過拜占庭文化和西歐文化的影響。文藝復興後,受到義大利、法國世俗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影響較大。二戰後,在思想意識方面和文學藝術領域,受到蘇聯的影響比較明顯。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在思想文化上與西歐國家早有密切聯繫。這三個國家的啟蒙運動也比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早一些。由於這三個國家的經濟、科學、教育和文化發展較東歐其他國家快一些,因而文學藝術也相應地繁榮一些。
二
戲劇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總是與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相伴隨,同時也受到諸如政治、經濟、哲學等社會科學方面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戲劇的發展進程也不一樣。西方戲劇的發展歷史,一般分為古希臘羅馬戲劇、中世紀戲劇、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古典主義時期戲劇、啟蒙運動時期戲劇、19世紀戲劇、現代戲劇和當代戲劇。東歐戲劇深受西歐戲劇的影響,我們根據東歐戲劇發展的實際情況,參考西歐戲劇史,現將東歐戲劇劃分為三個時期編寫:
第一個時期為20世紀以前的戲劇;
第二個時期為20世紀以後,包括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戲劇;
第三個時期為當代戲劇,即1 9 4 5年到1 9 8 5年期間的戲劇。
東歐戲劇,作為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特徵的一面鏡子,有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最早的東歐戲劇出現於中世紀,即歐洲的封建社會時期。它雖然比古希臘羅馬戲劇、埃及和印度古典戲劇晚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但它的戲劇萌芽,也同世界戲劇一樣,來源於古代祭祀性的歌舞儀式。在祭神節和舉行婚禮以及紀念亡者時,經常演出化裝成妖魔鬼怪和各種動物形象的歌舞。這種模仿性的表演活動已含有大量戲劇因素。
9世紀以後,由於基督教的傳入,東歐各國湧現出大量宗教劇和奇跡劇,宣傳宗教觀念和道德說教。這些劇作多以《聖經》為題材,伴隨著彌撒、祈禱,在教堂內外進行演出。東歐最早的、用拉丁文寫成的第一部宗教劇《三位瑪麗亞》,描寫的是三位瑪麗亞去看望耶穌墳墓的故事。這個劇本以多種版本在波蘭、捷克留傳下來。另一部表現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受苦的宗教劇,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流傳甚廣。至於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是否存在過宗教劇以及由宗教劇變種的奇跡劇,現無史料記載。
這些國家的戲劇產生較晚,大約在18世紀末才有戲劇出現。宗教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當時社會鬥爭和階級鬥爭的工具。它的產生和發展,反映了教會勢力的強大。是當時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教會文化的一種體現。
14至16世紀是歐洲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爆發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運動。它反對封建專制、教會權威和禁欲主義,提倡人對幸福的追求和個性解放,肯定人的價值。因此,人文主義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學藝術的發展和繁榮,在歐洲戲劇史上形成了第二個繁榮期。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家給歐洲各國傳播了人文主義思想和義大利喜劇,尤其是以諷刺手段來批判封建主義黑暗勢力的即興喜劇(又稱假面喜劇),對東歐戲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英國戲劇走在西歐各國戲劇的前面。
假面喜劇《一仆二主》
代表人民呼聲的西班牙大眾戲劇與以往的戲劇不同,它貼近生活,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西班牙人文主義代表作家洛卜·德·維加的許多劇作都對西歐和東歐戲劇的發展,起了明顯的作用。被稱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現實主義戲劇藝術的開路先鋒——馬婁創作了豐富多彩的現實主義戲劇,而取得更高成就的莎士比亞則把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藝術推上了頂峰。西歐戲劇的進步和繁榮也促進了東歐戲劇的發展,使東歐戲劇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洛卜·德·維加
雖然這時的東歐戲劇藝術與西歐戲劇藝術相比,水平還較低,但它同當時的俄國戲劇相比,卻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這時期東歐戲劇終於有了用本民族語言寫成的劇本,而且爭取到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演出的權力。廣大市民和學生沖破了教會的嚴格控制,創作了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世俗劇和校園劇以及田園劇和各種各樣的通俗喜劇。波蘭的人文主義劇作家楊·科哈諾夫斯基和匈牙利人文主義劇作家巴爾那米薩·彼得創作了充滿愛國主義內容的、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詩劇。東歐戲劇借鑒了古希臘悲劇、義大利喜劇以及豐富多樣的英國戲劇的表現技巧,同時又吸收了西班牙戲劇及時反映生活的優點,劇作家還賦予了其濃鬱的民族色彩,從而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具有強烈的民族覺醒意識的戲劇。
17世紀以後,歐洲戲劇以古典主義戲劇流派為主。古典主義的宗旨是為君主專制服務的。它提出了一套創作法則,要求作家按照「三一律」創作作品。東歐各國的戲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古典主義戲劇創作法則的影響。法國的古典主義戲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居歐洲戲劇之首。莫裡哀的喜劇對東歐喜劇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譬如,克羅地亞的戲劇藝術受莫裡哀的影響尤深。出現了大喜劇家德爾日奇和他的不朽喜劇《馬洛耶叔叔》。波蘭的弗·查布沃茨基創作的喜劇,也深受觀眾好評。
18世紀是歐洲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歷史上稱為啟蒙運動時代。這是一場由資產階級發動和主管的反封建制度的鬥爭。西歐發起的啟蒙運動波及了東歐各國。首先在波蘭、捷克、匈牙利和克羅地亞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啟蒙運動,在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思想啟蒙。在文學藝術領域,興起了啟蒙文學藝術。東歐的啟蒙文學藝術從18世紀中期一直延續到19世紀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時期。這一時期,東歐各國仍然處於外強的直接或間接統治之下,但資本主義經濟已得到迅速增長,工商業和城市也在急速擴大。各國的啟蒙運動的革新派,已不是大貴族,而是中小貴族、知識階層和市民。各國的民族鬥爭和階級矛盾都處於急風暴雨的時代。這一社會和時代特徵,在東歐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東歐各國啟蒙時期的革新派都很重視本民族語言的應用和發展,重視教育、科學和文化的普及。許多作家和戲劇家都致力於新文化和新文藝的創造。他們以愛國主義和民族解放為主題,創作出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在創作方法上,雖然古典主義占據首位,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已被少數作家所運用,出現了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家和戲劇家:如被稱為波蘭「戲劇之父」的民族劇院的創辦人、著名劇作家博古斯瓦夫斯基,波蘭啟蒙運動後期的重要劇作家、波蘭第一部政治喜劇《議員還鄉》的作者聶姆策維奇;匈牙利大思想家、劇作家、名劇《阿吉斯》和《哲學家》的作者拜賽涅伊,匈牙利「舞台之父」、民族戲劇的創始人凱萊曼;被稱為捷克 「戲劇之父」的捷克戲劇文學的奠基人克利茨佩拉等。
19世紀上半葉,東歐諸國正處於激烈的變革之中。無論是在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方面,還是在文學藝術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工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尤其是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的經濟較東歐其他國家發展更為迅速。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與封建制度之間的矛盾。東歐各國展開了反封建制度的鬥爭。與此同時,民族解放運動也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特別是1848年的歐洲革命,在東歐各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東歐各國人民掀起了反抗以俄國為首的「神聖同盟」和土耳其的反動統治。雖然東歐各國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運動多以失敗告終,但它對後來的民族解放鬥爭仍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東歐各國的文學藝術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花繁葉茂的繁榮景象。原來落後於西歐的文學藝術,一躍而躋身於世界文藝之林。
19世紀的東歐文學藝術以浪漫主義為主流,古典主義已降到次要地位,到了19世紀下半葉,出現了現實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文藝作品。浪漫主義作為一個文藝流派,是與古典主義相對立的。浪漫主義強調抒發內心情感,偏重對理想的追求,時常把主角理想化。它反對創作上的種種清規戒律,提倡創作自由。東歐的浪漫主義文藝作品因受到西歐浪漫主義的影響,也具有西歐浪漫主義的某些基本特徵,但它也有不同於西歐浪漫主義的突出特點,即它與民族復興和解放運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表現出人民的英雄浪漫主義精神,譜寫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戰歌,這在詩歌領域表現得尤其突出。那些直接謳歌民族解放運動和革命的詩篇,已成為起義戰士的戰歌和革命號角,有的已成為本民族的國歌。
在音樂、繪畫和建築等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出現了世界聞名的音樂大師,如波蘭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肖邦
東歐各國的浪漫主義戲劇藝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多數國家都建立了以發展民族戲劇為宗旨的民族劇院,成長起來一批為民族戲劇事業而獻身的職業演員、導演和舞美工作者。許多劇作家創造出內容豐富、體裁多樣、風格各異的民族戲劇作品。這些浪漫主義戲劇作品不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而且還具有東歐各民族所特有的民族色彩。
當代東歐戲劇創作,不管什麼題材、什麼演出形式,一般來說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各國人民的生活、願望以及他們所關心的重大問題,都緊密地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聯繫,這就是東歐戲劇受到人民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當代東歐戲劇得到發展的關鍵。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