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鉛筆道 專欄作者 | 張丁
在微信指數中輸入「紅芯」二字,倒「L」型的曲線令人震驚,8月16日的日環比更是高達4961.92%,從無人問津到「全民」關注,紅芯只用了短短一天時間。
誠然,從行銷角度,紅芯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但是偏偏它撞上了公眾的敏感地帶,為何紅芯能在國內引發如此軒然大波?當下中國的自主創新困局又在哪裡?結合紅芯以及瀏覽器的發展,或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紅芯「火」了,盡管是扛著無數罵名走進公眾視野,但不可否認,這兩天以後,你我都知道了紅芯這家公司的存在。
事件的來龍去脈
8月15日,一個叫「紅芯」的瀏覽器公布了融資2.5億的消息,聲稱中國也有自主可控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但是很快微博網友@Touko和@瀧涯現身說法,紅芯瀏覽器的安裝包經過幾次解壓縮之後可以發現,其中有chrome文件。@Touko製作的動圖直接打臉紅芯。
(動圖@Touko)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路上開始充斥對紅芯的質疑、謾罵,甚至有人扒出其創始人陳本峰早年「漢芯造假」事件和個人履歷涉嫌造假。
此次事件最大的蹊蹺,面對「鐵證如山」的事實,紅芯創始人陳本峰、高婧先後回應的說辭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和「基於Google開源,但紅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從「自主國產瀏覽器」到「源於Google,自主可控」,紅芯開始混淆概念。
網友當然不領情,這兩則回應像是火上澆油,輿論聲討達到了新高度。但是事情的轉變總是很微妙的,一部分冷靜下來的用戶開始思考瀏覽器創新何在以及2.5億融資值不值,包括此次事件的「發起人」之一,微博網友@瀧涯。
當市場足夠關注,輿論也開始冷靜,紅芯官網「恰到好處」地公布一則聲明,解釋紅芯瀏覽器來龍去脈,並特別強調了其三大創新。
普通網友當然不會理會,完全當作是紅芯的又一次嘩眾取寵。但是紅芯瀏覽器的目標用戶——企業客戶,心裡怎麼盤算就值得推敲了。尤其企業對信息安全性的需求不小,如此密集的輿論傳播下,總會有幾個企業客戶找上門去。
況且,剛剛拿到2.5億元C輪融資的紅芯背後有著強大的投資機構,其核心業務也並非瀏覽器。
被擱置的創新
作為互聯網世界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瀏覽器一直都是互聯網巨頭與創業者的追捧對象。
而此次(紅芯)事件的主角——瀏覽器內核,英文叫做:Rendering Engine,中文翻譯很多,排版引擎、解釋引擎、渲染引擎,負責取得網頁的內容(HTML、XML、圖像等等)、整理訊息(例如加入 CSS 等),以及計算網頁的顯示方式,然後會輸出至顯示器或列印機。
需要注意瀏覽器和瀏覽器內核是不同的概念,瀏覽器指的是Chrome、Firefox、Safari、Opera等,而瀏覽器內核則是Blink、Webkit、Gecko、Trident等。瀏覽器內核只負責渲染,GUI及網路連接等跨平台工作則是瀏覽器做到的。
從1991年,Web之父Tim Berners-Lee親手設計第一個HTML瀏覽器開始,到現在HTML5大行其道,蘋果、Google等創新企業引導潮流。後來者居上,似乎是瀏覽器市場的宿命。
瀏覽器世界統治時間最長、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微軟的IE系列瀏覽器。IE的輝煌要追溯到誕生於2001年的IE6,就其發布年代來說,是一個非常先進、超前和成功的瀏覽器,並且在2003年前後的巔峰時期曾獲得9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從2001年開始到2006年未曾有過任何的更新,5年時間足以讓任何對手趕上並超越,直到2008年Google發布Chrome瀏覽器,界面簡潔、加載快速、數據安全等特點讓chrome迅速占領市場。
其實Google的Chrome瀏覽器也是基於蘋果的WebKit內核開發而來,但Google在此基礎上重新創建了一個瀏覽器引擎Chromium,並和Anfroid一樣開源的同時快速迭代產品——Chromium團隊在該項目上做了大量的技術創新,像 DNS Prefetch、SPDY、QUIC、預渲染、多進程架構、PPAPI、v8 Java 引擎等都是很好的技術創新例子。
瀏覽器內核不好開發,Google也不敢自己弄,而是拿了WebKit回來改。但是沒人會質疑Chromium的創新,甚至Chromium帶動了國產瀏覽器行業的發展,例如360、UC、搜狗、qq、世界之窗等無一不是套著不同的外殼用著相同的內核(Chromium)。
和Chrome理念不同,很多國內瀏覽器和其背後的互聯網公司將瀏覽器變成了工具,並且急功近利地在其中植入一些有變現可能的功能:各種小遊戲、網址導航、產品鏈接,瀏覽器在國內成了一種新的產品推廣管道。
競爭對手依靠瀏覽器的流量優勢推廣自家產品,誰都不願意坐視不管讓人有可乘之機。於是砸錢、砸資源自己做瀏覽器,盡管瀏覽器不一定是自己的核心產品,至少可以讓自己的用戶多條接觸管道。相比信仰技術驅動的Google,這些企業見不到創新的影子。
反而在「自主可控」上存在創新的紅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種進步,只是吃相有些難看罷了。
總結:
紅芯嘩眾取寵的姿態引得網民憤憤不平。抄襲造假也好,過度行銷也罷,此次事件對於公眾建立「正確的科技觀」無疑危害巨大,尤其讓公眾對中國是否能夠做到自主創新產生懷疑,這是那些真正從事自主創新的企業最不希望看到的。
Google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其Chrome是基於WebKit開發而來),但不妨礙它成為全球一流的科技創新企業;基於開源進行二次開發不見得落後於自主創新(在國際上是很常見的商業模式,也是開源社區很認可的一種模式),關鍵是創新之處有沒有給社會帶來真正價值。過分強調自主,是本末倒置了。
作為一家積極布局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機構,不希望看到一些企業因為輿論壓力而失去科技創新的熱情,調轉身子回到追逐流量、追逐資本的畸形發展道路上,連「創新」都見不著了,那裡還有「自主」可談。
編輯 | 丹丹
本文為鉛筆道專欄作者「張丁」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以及原文出處,未按照要求轉載者,鉛筆道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鉛筆道觀點,內容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