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近年來,國內知名的原創網生節目實在是百花齊放的多元,其中有正能量的偶像成長類節目,有展現美好生活的真人秀,有個人特質鮮明的觀點類辯論……而紀錄片這一從前並不算太主流的影像載體,也正悄悄煥發著新的生機。
比如,前三季成績就十分亮眼的愛奇藝自制紀錄片《講究》,在六月底開播的第四季中,節目繼續挖掘了8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核雕、紫砂、蘇繡、汝窯、紅茶、顏色釉、青花瓷和巖茶,通過指尖上的非凡技藝、「一生懸命」的匠人故事,傳達匠心傳世的恒久魅力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之美。
一錘一打,天地世界
《核舟記》中曾經對核雕技有一番描述:「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一核之上,好似有一整個宇宙。
比文中的五人核舟還要精細的是,七旬老人宋水官挑戰極限,完成了能容納19人的驚世核雕。船上人物神彩各異,僅在五公分見方的橄欖核上精雕細琢。
27把刻刀,傾斜三十度,鎢鋼與砥石互相摩擦,刀刃在往復間,變得堅韌鋒利。不到兩毫米的薄片在他的指尖雕琢,稍不留意,脆弱的橄欖核就被毀了,兩天的心血便付諸東流。而且於細微處的豐富神態是機器所永遠無法達到的。
宋水官用的器具都是自己打磨的,細致到一分一寸。自然界生成形態各異的橄欖核,厚處需用巧勁,薄處脆如蟬翼,都需要仰仗老到的經驗。
最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擁有這樣超凡絕藝的人不太接地氣,但片中核雕宋大師形象卻十分親民,調侃自己生活中除了核雕之外的一大愛好就是打牌,而且他並不清高自恃,不排斥以高價出售作品。
一燒已一制,色若虹霞
再如顏色釉,指在釉中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焙燒後,器物顯現某種固有色澤。顏色釉與普通色釉的不同在於顏色釉的特殊燒制工藝和配方。
它的釉面必須經過12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煅燒,才能顯現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紋若流雲飛瀑的獨特魅力,五彩繽紛,種類繁多。
青色的有豆青、影青、粉青、龍泉天青等;
紅紫色的有祭紅、郎窯紅、均紅、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紅、火炎紅等;
黃色的有鈦黃、象牙黃、鱔魚黃、粉黃等。
如今,優質的顏色釉茶具已受到越來越多「瓷器控」的追捧,這離不開出生於書香世家,為景德鎮顏色釉奉獻半世紀,恢復了很多失傳的工藝,創新了40多種顏色釉,復制出可生產的傳統顏色釉瓷器品種達1000多個的景德鎮陶瓷顏色釉「女王」鄧希平。
她五十歲開始創業,這些年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她恢復了很多失傳的工藝,她創造的窯變顏色釉作品,美麗得如夢如幻,那精美窯變顏色就好像是把天下的彩虹融化了,滴落在瓷瓶上,一道道迷離的紋路就像瀑布的水流在陽光下折射出絢麗的光彩。
一針一線,清雅蘇繡
還有圖案秀麗、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蘇繡元素,被許多國內外時裝品牌引用,成為流行的一部分。
蘇繡大師姚建萍將油畫、攝影、雕塑、國畫、書法的線條、結構、色彩、光影變化融為一體,與傳統刺繡針法有機結合,注重作品的唯美主義傾向,強調光影色彩的自然過渡。
不僅如此,她大膽追求色彩的斑斕豐富,充分運用平針繡和亂針繡的各自特點,中西融合,古今融合,巧妙變化中靈活運用平亂轉換,以及吸收各大繡種流派的特點,集大成於一體。
一拿一捏,紫砂傳承
節目中介紹的另一項非遺手工藝紫砂,傳承人呂家父子苦練三年,只為習得指尖探取泥土的濕度。紫砂壺每一道工序都要精準拿捏,壺身、壺蓋濕度相同才能嚴絲合縫,這般打磨數年習得的功力,機器永遠無法匹敵。
而「呂門」兩位大師,一位是亞太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一位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呂俊傑。世人將他們比作書法界的王羲之與王獻之,文學界的大仲馬與小仲馬。
呂堯臣大師創作《代代相傳》,它成為一件具有明式傢俱之雋永秀美的經典作品。
呂俊傑大師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別人的關注,他在從瑞士遊學歸來後創作《生生不息之團聚》,多次與父親呂堯臣探討,幾經修改,最後這件作品成為法國凡爾賽宮收藏的第一件紫砂作品。
一壁一茶,平常人心
生長於懸崖絕壁、深坑巨谷中的巖茶,深受茶癡追捧……
作為中國僅有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十二位傳人之一,大紅袍祖庭天心永樂禪寺澤道法師的近身家修弟子,黃氏嫡傳第十二代制茶師,黃聖亮一直堅信:茶是有生命的物質,你為它傾註了多少心血,茶就會回報你多少。
時代發展,人人朝向高科技、新工藝,黃聖亮卻一直恪守著傳統工藝。他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傳承,讓更多人喝到傳統手工茶。
「很多人愛喝武夷巖茶,也許就是因為它有太多種變化,永遠了解不完。和它呆的時間越久,就越是傾心於它那無法言說的魅力。」以後的日子,黃聖亮還是會與這些充滿魅力的武夷巖茶為伴。
還有1987年研制成功了汝窯天青釉,填補了大陸「汝窯」這項空白,使斷代數百年的汝官瓷再現於世的高級工程師朱文立;
五十年只做一件事,為陶瓷而生為陶瓷而醉的景德鎮瓷器大師黃雲鵬,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故宮專家的支持下,為故宮再造了很多絢爛的國寶瓷器;
而據正山小種第二十四代傳人江元勛說,因為身上挑著復興中國紅茶的重擔,五十年來,他很少離開武夷山的桐木關。即便他的生意做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他依舊著簡樸的服飾,守著自己的茶山、茶廠。
這些大師「用今天的方式講述著祖先的智慧」,他們「不成功、不罷休」,他們「沉下心來、不急不躁地做下去」,用時光打磨品質,用歲月沉淀情懷,心懷講究,砥礪前行。
當然,拍攝如此講究的題材,總導演茍博也把拍攝工作當成了匠人那般「清寂的執著與堅守」。盡力還原匠人在製作工藝時候的細節與瞬間,是《講究》全片最有質感的一個方面,在匠人家里呆上三個月常駐等待、見證作品是家常便飯。
曾經,每一門古老的技藝都曾擁有廣大的市場,但過去的實用器物在今天卻不實用,如何將這些技藝煥發出新的生命,自救唯有一條路——想方設法做成今天人們生活的實用品、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