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嘆!這6種高精尖設備,背後的靈感竟都來源於折紙藝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折紙是日本一項傳承千年的藝術,看上去,它似乎不大可能引發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靈感,但實際上,它已經廣泛運用於各種發明創造之中。那種由強大數學原理創造的精妙之美,不僅適用於紙張,在金屬和塑膠的世界裡也毫不遜色。

原美國NASA(NASA)物理學家、紙藝技術顧問羅伯特·朗(Robert Lang)說,「我們既可以從已知的折紙創意、結構和機制中汲取養分,也可以運用數學工具描述折紙、設計藝術形式,創造出解決特定技術難題的新式結構。」

借助折紙工藝,研發人員設計了一些運輸時可以疊在一起、或者可以裝進狹窄空間的大型結構。而那些精妙的折紙樣式,還有助於搭建只需單個電機操控的複雜機械系統。

以下六種新設備的靈感都是源於折紙工藝:

深海捕捉器

驚嘆!這6種高精尖設備,背後的靈感竟都來源於折紙藝術 科技 第1張

最近,哈佛大學機器人專家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借助折紙工藝,設計了一款用於捕捉深海柔弱生物的機械手。機械手的五個爪子由若干五邊形和三角形組合而成,手爪可以收縮成一個十二邊形的盒狀物,專門用來困住水母、章魚等軟體海洋生物,同時確保它們毫發無損。

——捕捉器的五只手可以抓取柔軟的海洋生物,同時又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圖片來源:Wyss Institute

這種可安裝在無人潛艇上的機械手,只需一部電動機就能收縮折疊。這一點很重要——在深海環境中,組件越少,失靈的概率越低。「簡潔是重中之重。」伍德說,「在深海那樣一種惡劣的環境裡,過於複雜的裝置一個都不該有。」

防彈盾牌

驚嘆!這6種高精尖設備,背後的靈感竟都來源於折紙藝術 科技 第2張

傳統的警用防彈盾牌通常重達40公斤,而且僅能防護一人。楊百翰大學的工程學團隊利用折紙工藝,設計出了一款重約25公斤的新式盾牌。它足夠寬,可以同時保護多人,而且折疊後,還能輕易塞進一輛小轎車的後備箱。

——楊百翰大學的工程學教授研制了一款更輕巧的防彈盾牌。圖片來源:Jaren Wilkey

楊百翰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研發團隊負責人拉裡·豪厄爾(Larry Howell)表示,這款盾牌的設計靈感源於一種近百年前的紙藝造型。不過,要讓硬質防彈纖維能像紙一樣隨意折疊,還需加以改造。工程師把數塊硬板縫進纖維,讓板與板之間的松動區域起到合頁的作用。

行星探測器

太空器最需要的就是空間。美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賈克科·卡拉斯(Jaakko Karras)打造了一款簡易版的行星探測車。探測車的電路板是折疊起來的,既充當車身主體,又是控制系統。

驚嘆!這6種高精尖設備,背後的靈感竟都來源於折紙藝術 科技 第3張

——探測車原型,一個呈直立狀,一個呈折疊狀。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

探測車的輪子在航空飛行過程中是折緊的,飛船抵達目的地後,雙輪轉動展開。如果探測車在某個遙遠的行星上突然駛進狹小空間,雙輪可再次收折,穿越窄地。

卡拉斯認為,這種小巧靈動的探測車,可以代替美國NASA近年常用的那種笨重且昂貴的探測器,或者兩者搭配使用。他說:「我們可以打造小而多的車隊模式,不一定非要採用單個、高價的大車。」

目前,卡拉斯正在開發能夠操控這種小型車群的軟體系統,以期未來運用在美國NASA的項目中。

微型可吞咽機器人

要是有一種機器人,能夠吞入腹中,在體內四處遊走,實施簡單的外科手術,那該多好!如今,這個設想正在成為現實。受紙藝啟發,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微型機器人,它可以折疊成一顆藥丸那麼小,進入人體內又能展開,借助外部磁力在體內行動。

研究人員已經操作機器人,從一個仿真胃的模型裡取出了一顆電池。但是,團隊負責人丹妮拉·魯斯 (Daniela Rus)去年表示,或許還要六年才能實行動物和人體測驗,進而改良設備性能。

遮星板

系外行星是出了名的難觀測,因為它們圍繞公轉的恒星,其光芒過於耀眼,看起來就像在發光的燈泡周圍尋找塵土顆粒。因此,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正在研發一款花朵狀的巨型遮星板,與太空望遠鏡搭配使用。發射過程中,遮星板折疊,進入太空後再展開,並運行到太空望遠鏡前方遮蔽星光,顯露系外行星的詳盡面貌。

驚嘆!這6種高精尖設備,背後的靈感竟都來源於折紙藝術 科技 第4張

——花朵狀的遮星板可以遮蔽遙遠恒星的光芒,從而顯露系外行星的詳盡面貌。

「這塊遮星板,外形精雕細琢,令人驚嘆。」羅伯特·朗說,「全部展開後,需要完成高精度定位。」

研究人員的靈感來自於一種名為「閃光之物」(flasher)的紙藝造型。這種樣式可以把一張大紙折成一個緊湊的圓柱體。目前,花朵遮星板的原型正由普林斯頓大學與美國NASA合作研發測試。

人造肌肉

傳統機器人肢體僵直、行動生硬,容易對身邊的人類造成傷害。為此,科學家正在研發一款「柔性」機器人。哈佛大學機器人專家伍德的團隊已運用折紙工藝,製造出柔軟的人工肌肉,有望成為「柔性」機器人的力量之源。

驚嘆!這6種高精尖設備,背後的靈感竟都來源於折紙藝術 科技 第5張

——哈佛大學科學家在折紙工藝的啟發下研發出一款人造肌肉,可提起相當於自重一千倍的物體。圖片來源:Wyss Institute

人造肌肉的「骨架」是折疊的,分布在若干充滿液體的囊袋中。對囊袋做真空處理,骨架將以設定的方式回折,形成如同真實肌肉一般的收縮效果。

雖然人造肌肉的研發還處在初始階段,但測試結果顯示,它已能提起相當於自重1000倍的物體。

翻譯:李蕪

校對:李莉

編輯:穎仔

來源:nbcnews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