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進化:人類擁抱科技的另一個可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最新出版的科幻小說合集《十二個明天》中,劉慈欣、劉宇昆、尼迪·奧科拉弗等 13 位榮獲過星雲獎、雨果獎等獎項的全球科幻大師,描繪了人們當下正在經歷的未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腦植入、區塊鏈、智能代理……極客公園創始人兼總裁張鵬,為您引讀其中一篇《不一樣的海》。

體外進化:人類擁抱科技的另一個可能 科技 第1張

在《不一樣的海》這篇小說中,作者阿拉斯泰爾·雷諾茲描繪了一個這樣的明天:人類可以接入神經網路,通過神經網路操縱代理機器人進行工作,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如果我們從人體「體外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個未來,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設想,是和手機、VR 一脈相承的。

所謂「體外進化」,是我在 2011 年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當時我寫過一篇名為《手機:非工具》的文章,描述了人類這個物種正在經歷一個劇烈的習性與形態的變革期。過去 100 年來的科技爆發把人類帶入「體外進化」階段,半導體技術正在讓我們這群碳基生命體與矽基基因進行融合,而這種融合正是從手機的「器官化」開始的。

我們每天隨身攜帶的手機,可以看成是我們為自己配上的「體外器官」,這種「器官」讓我們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高效地完成信息的獲取並參與互動,提供反饋。它重構了人與信息之間的關係,多種商業模式也在其中孕育而生。

順著這個思路來看 VR,它其實是比手機更進一步的人體「體外進化」工具。它不只是傳輸文字、語音、圖像,還可以讓人在虛擬空間裡獲得更加身臨其境的參與感。比如你現在用手機跟朋友視頻,以後借助 VR,這種社交形式就會變成你們兩人的虛擬形象在一個虛擬空間裡促膝長談,像真正的面對面那樣。

《不一樣的海》則是把這種「體外進化」在 VR 的基礎上又更進了一步。不管是通過手機還是 VR,本質都是在無法移動「原子」的時候,去移動「比特」,產生的影響還局限在網路裡,而不是在現實中。《不一樣的海》所描述的則是直接移動「原子」,人的意識可以映射到機器人上,讓機器人代替自己在另一個空間裡去做實實在在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了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瞬間轉移」的夢想。

這樣的未來讓人類突破了生理極限,或許也將產生新的打破空間限制的社會生產模式,將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分工和結構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現在的「人工智能威脅論」擔心人類有一天會被機器統治,但《不一樣的海》給了我們另外一個視角:科技的演進一定會超過人類的進化速度,但機器不是我們的敵人,擁抱機器,人類自身也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得到進化。■

公眾號「極客鵬友說」(ID:geekpys)已上線,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將在那裡分享更多自己對科技商業的思考以及他和全球明星企業家交流的思想火花,歡迎關注。